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6日(薛宇飞)7月6日,由中国新闻社财经新媒中新经纬主办的“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新经济品牌发展论坛”在北京如期举行。
就中国新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国家发改委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李小军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专访时表示,新经济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之一,但整体上依旧相对薄弱,仍需要大力发展。
国家发改委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李小军。中新经纬 吴一尘 摄
新经济并非第三产业独有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有资料显示,《时代周刊》在1983年的一篇封面文章中最早提出,该刊用“新经济”描述从重工业向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转型。“新经济”真正流行则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商业周刊》刊发的相关文章。广义上,新经济是指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1年互联网泡沫期间出现的高增长、低失业和低通胀并存的一波经济繁荣。
李小军说:“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两大阵营,要么是敌人,要么是朋友,但经济全球化后,所有的敌人和朋友都变成了竞争者。这中间,受益最大的是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人才与资金的拥有者,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新经济开始崭露头角,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具体,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经过多年发展,“新经济”一词的内核和外延已经不断拓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在中国方兴未艾。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司2018年4月刊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他指出,中国新经济发展迅猛,高质量发展在一些地方显现,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之一。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全年实现新经济增加值9085.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北京的新经济发展就非常典型。当传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将显著增强,在经济中的占比也会越来越大。这中间,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李小军说。
新经济并非只存在于新产业、新业态,也并非为第三产业独有,传统行业同样可以被改造成为新经济。李小军说:“据我了解,一家物流公司为防止快递丢失,就在快递包装盒上装上了一个芯片,随时都能够确定快递的位置,减少了物流丢失的情况。而这个芯片,一个才2毛线,这个成本对物流公司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但他称,新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企业存在盲目追捧的现象,以互联网为噱头,产品质量没有真正提升,经济效益也没有改善,发展方向很不明确。“有些互联网金融产品,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但收益并没有提高,还钻了监管的漏洞,对金融市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就不属于新经济。”他说。
他认为,新技术应用是否得当,可以用四个标准进行判断,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新经济发展不均衡
新经济的发展,在各地并不均衡。李小军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是人才聚集地、经济核心区,新经济在这些地方已经比较成熟,但其他地方相对落后。
落后地方发展新经济,需要多方努力去创造条件。他认为,通过政策配套、人才引进、资金扶持、民众参与等多方面努力,才能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同时,中国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对新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互联网产业,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营企业在这一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国企的比重并不大。李小军分析称,产业刚刚兴起时,国企决策相对较慢,民企比较灵活,能够更迅速地介入,但这并不代表国企在新经济中不具备优势。国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以与民企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李小军认为,中国在新技术、新产业上还相对薄弱,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不小差距,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自大,仍需要继续做好技术研发、产业扶持,并加强国际合作。(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