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拟赴港IPO,弥补A股折价遗憾,他能如愿吗?
2018-07-05 17:05: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药明康德拟赴港IPO,弥补A股折价遗憾,他能如愿吗?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最近三个月,国内独角兽企业上市的风越刮越猛。从272.53亿融资额的富士康、到募资额53.52亿的宁德时代、再到370.6亿港元募资额的小米,独角兽企业们一个比一个更能吸金。

相比之下,第一个吃螃蟹的独角兽企业——药明康德(603259-CN)似乎“有点亏”。被誉为“医药界华为”的药明康德早期披露募资金额为57.41亿元,拿到IPO批文后,募资金额却锐减63%至21.3亿元,计划投资项目也由10个调减为4个。虽然上市后药明康德连续15个板一字涨停,真正流向企业的资金却不会随股价的上升而增长。

毫无疑问折价上市使得药明康德未能如预期中获得足够的未来发展营运资金,为求弥补其董事会已于近日审议通过“在港主板发行H股上市”。若成功登陆国际化的港股市场,药明康德不仅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对其国际知名度的提升乃至国际业务的扩张也大有裨益。

对于港股市场来说,药明康德的进入将壮大港市新经济企业的规模,改善市场上市公司的结构。这是监管层乐见的,但股民却未必如此想,后者虽无力改变监管层的决议却可以用脚投票。那么,药明康德最终能如愿从港市获得弥补吗?

优质企业,潜力行业

从药明康德自身及行业情况来看,必须承认这是一家优质的投资标的。成立已逾17年的药明康德,是全球公认的具备新药研发实力的领先开放式、全方位、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能力与技术平台。据《上海证券报》,药明康德的开放式研发平台连接着全球3000多家客户,而在美国药监局2017年批准的新药中,70%都来自药明康德的合作伙伴。

更大的发展机遇来自行业——药明康德向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研发生产服务包括CRO(合同研发服务)和CMO/CDMO(合同生产业务/合同生产研发业务),以上产业虽然都在欧美市场先行发展成熟,但中国和印度市场却正凭借庞大的临床样本群体、低廉的研究试验费用成为上述产业的新兴热点区域。

仅以中国为例,2017年至2021年中国的CRO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在20.32%左右,中国CRO产业整体将于五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所谓“强者恒强”,药明康德作为国内最大的CRO公司,将比其他国内竞争者更多的收益于行业发展。至于药明康德的国际对手们,回到药明康德的主赛场——中国,后者的优势已经不言而喻。

问题出在资本市场

虽然药明康德在医药领域一枝独秀,资本市场上却未必能够如此风光。你也许会说药明康德A股上市15连涨,在众多独角兽上市企业中同样是独领风骚。但笔者认为这个15连涨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同时成就,换言之不可复制,后续独角兽企业上市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2017年底国家提出要让广大股民享受新经济公司发展的红利,吹响了独角兽企业上市的号角。在经过好几个月的漫长等待后,A股资本市场等到了药明康德。虽然折价上市,却不能改变药明康德是独角兽企业的事实,甚至还为药明康德赢得了几分同情,这样的背景下高涨的投资热情成为必然。

如果将资本市场比作一个巨大的金币池,金币流出流进,一段时间内总量却不会有太大的起伏。独角兽企业上市会抢占一部分金币,上市的独角兽越多,高流动性的金币越少,也就是说后上市的独角兽企业获得融资越难。

港交所落地“同股不同权”后,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情社会有目共睹。事实上,香港的资本市场已经是在承重前行,近期居高不下的破发率就是明证。当然中美贸易战也是导致港市萎靡的原因之一,但药明康德作为一家跨国企业难道就不会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吗?

因此,药明康德赴港上市最可能面临两种情况:一是投资者已没有余钱投资;二是有余钱的投资者不敢投资。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对药明康德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独角兽上市浪潮中拔得头筹,如今又将成为首家A+H独角兽企业,药明康德无疑是勇敢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却并未如故事中尝到无比美味的蟹肉。此乃时也?命也?

作者:摩昂

编辑:唐文英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