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已现微调——兼论当前经济与市场形势
2018-07-04 20:25: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政策已现微调——兼论当前经济与市场形势

作者:潘向东、刘娟秀、邢曙光

国内经济供需收缩

经济景气度下行。受环保限产加强、外需回落等影响,6月制造业PMI为51.5%,不及5月的51.9%,但高于前十年(2008-2017年)51.1%的均值,显示经济仍在扩张,但是扩张步伐放缓。

生产扩张放缓。6月生产指数下降至53.6%,工业生产放缓。从高频数据来看,6月高炉开工率同比下降7.24%,降幅较5月的-6.97%略有扩大,发电耗煤量同比增长10.43%,不及5月的18.74%,主要是受环保限产力度加大影响。

外需回落,内需平稳。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至49.8%,重回收缩区间。6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下滑至55.4%、55%,外需有所回落。另外,全球贸易摩擦升级,也给外贸带来不确定性。新订单指数回落至53.2%,新订单指数回落幅度小于新出口订单指数,内需较为平稳。

通货膨胀略有上升。受猪肉和蔬菜价格同比增速上涨的影响,预计6月CPI同比增速略有上升。6月,28种重点监测蔬菜价格同比上涨8%,高于上月的5.9%;猪肉平均批发价同比下跌16.96%,降幅较5月的-23.84%显著收窄,全国猪粮比价回升至6.49:1,较5月末的5.7:1明显提高,养殖户盈利改善。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6月PPI同比可能继续回升。6月环保限产加强,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7.7%,提高1个百分点,6月PPI环比可能继续回升,叠加PPI翘尾因素上升至4.17%的年内高点,6月PPI同比增速可能显著回升。

二季度经济保持韧性。二季度制造业PMI 6月移动平均为51.32%,较一季度的51.53%略有下降,经济大概率保持平稳。下半年,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一方面,需要防止信用收缩可能带来的传导效应,另一方面,做好贸易战的应对,扩大内需,推进改革开放。在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经济很可能继续保持低波动性,稳中趋降。

资本市场变化与风险

信用违约与信用收缩相互强化。2018年以来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度增加,现金流恶化,信用违约事件频发,并引发资本市场大幅波动。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扭曲的经济、金融体制。受2017年去杠杆以及2018年结构性去杠杆影响,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从2017年初的接近13%,逐渐降至2018年5月的10.3%,信用收紧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剧。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大幅收缩说明,信用风险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用收缩,而信用收缩则会进一步导致经济下行,进而加剧企业信用风险,为了规避不良贷款,金融机构可能进一步加强信用收缩。因此,应警惕和防范信用违约与信用收缩相互强化带来的风险。

股权质押平仓风险。股权质押占比过高,强制平仓风险是近期股市风险偏好下降的原因之一。截至7月2日,质押公司数为3337家,质押公司数占比高达94.5%,其中,质押比例超过50%公司数达到138家,质押比例超过50%的股本数达到9亿股。

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6月14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贬值,原因有:第一,美元走强。美国经济一枝独秀,6月13日美联储加息,并上调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和通货膨胀率预期,全年大概率加息四次,略超市场预期,美元指数冲高,一度突破95关口。第二,中国货币宽松预期增加。贸易摩擦、环保、去产能、规范政府融资、房地产调控等使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6月24日央行分别宣布降准,流动性边际宽松。第三,信用违约风险、股票质押风险发酵,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反复,导致市场恐慌情绪上升,资本外流寻找避险产品。人民币贬值压力下,央行并没有选择收紧货币政策来保汇率。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但兑一篮子货币保持平稳,当前人民币汇率仍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下,通过货币紧缩来保汇率,可能会加剧经济下行压力。

中美贸易摩擦反复。美国计划从7月6日起对价值340亿美元的第一批货物征收关税,关税将定为25%。为了反制美国,中国也将等额加征关税,并可能加大对国内相关行业的补贴。同时,贸易摩擦或有利于部分国产替代产品。

政策已现微调

结构性去杠杆进入稳杠杆阶段。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结构性去杠杆,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也就是说,结构性去杠杆的第一阶段是稳杠杆,在当前局势下,去杠杆过于激进不利于稳增长和防风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进一步强调稳杠杆。6月14日央行定向降准支持债转股去杠杆,当前结构性去杠杆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以减轻去杠杆带来的压力。

货币政策微调对冲紧信用。随着紧信用下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压力加大,信用违约逐渐增多,金融条件收紧带来的信用风险显现出来。自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来,货币政策已出现微调的信号,央行采用降准置换MLF、MLF担保品扩容、定向降准等工具定向释放流动性。6月24日央行年内第三次进行定向降准,用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二季度例会指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措辞已经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的“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有所改变。当前阶段银行资本充足率和准备金面临明显约束,适度降低法定准备金要求,有利于降低金融及结构的准备金负担,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未来央行可能还会有降准的措施。

结构性减税落实降成本。结构性减税是在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被提出,有利于缓解企业成本压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5月22日、5月3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分别发布公告,要求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零部件进口关税,以及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的最惠国税率。6月19日,个人所得税修正草案提交审议,内容包括提高个税起征点、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等专项附加扣除、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等。结构性减税有利于扩大内需,对冲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信用收缩对经济带来的下行压力,同时也加大了对新经济的支持。

楼市调控加码对冲货币政策微调。在“资产荒”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热度不减,每次央行通过降准等手段投放流动性时,都有可能面临着资金最终流入楼市的问题。然而央行对流动性的定调已经调整为“合理充裕”,也就是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将继续执行。为了避免流动性过多进入房地产市场,积聚房地产泡沫,近期不断有新的调控政策出台予,包括:西安、长沙、杭州限制企业买房;发改委限制房地产企业外债资金投资境内外房地产项目;住建部等七部委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等政策。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金融监管协调的必要性在于两方面:第一,及时处理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防止金融监管存在空白领域。第二,防止金融监管过严,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为了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2017年7月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经过2017年的一轮金融监管,金融防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新的经济形势下,金融风险有了新的变化,防风险任务仍然艰巨。7月2日,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会议,目的在于强化跨部门监管协调功能,把握好监管工作节奏和力度,实施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发展。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