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票据交易所,简称“票交所”)所正式开业,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步入新时代,银行票据业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业务转型带来的挑战。
一、票据交易所的基本运行模式
(一)票据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处理
票据交易所建设初衷,是为了打破我国纸票、电票两个市场并行和票据市场分散、割裂、交易效率低以及操作风险突出的现状,推进票据交易电子化和效率提升,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
在票交所建设早期阶段,人民银行即提出用2~3年时间“消灭”纸票目标。期间,票交所进一步整合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统一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业务规则。
票交所通过创新交易清算机制打造全流程电子化运行模式。票交所系统的核心交易子系统与托管登记子系统、清算结算子系统之间实现直通式处理(STP)。票交所系统通过与大额支付系统(HVPS)、ECDS系统以及系统参与者内部系统建立连接,实现了票款对付(DVP)结算,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处理和效率提升。
(二)票交所系统前、中、后台一体化运作管理
票交所成立后,所有票据都必须通过票交所系统实现电子化交易,所有银行业机构都必须在票交所系统开户后开展票据交易,票据的数据信息、登记托管、报价交易都统一集中至票交所系统。
未来,票交所市场将定位于建设面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市场以及“中长期”货币市场(1个月到1年期),从而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形成互补。同样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票交所建设中参照和借鉴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经验,从而提升了建设效率。
票交所系统由会员管理、纸票业务处理、电票业务处理、核心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计费以及统计监测8个子系统构成,是集登记、托管、交易、清算于一体的全国性电子化交易平台,实现了前台、中台、后台系统一体化运作,尽最大可能消除了市场基础设施割裂所带来的摩擦和协调成本,从而为市场成员提供一体化服务,有效提升了市场效率。
二、票交所重构票据市场新业态
(一)多元化市场参与主体初步形成
当前,民营银行已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根据224号文,允许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的其他金融机构以代理接入方式开展规定的电票业务,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获得法律支持;根据《票据交易管理办法》,银行机构、非银机构等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的金融机构均可参与票据交易。
据悉,截至8月末,票交所共接入会员机构2019家,系统参与者46330家,法人机构涵盖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各类型金融机构。
(二)票据交易电子化时代加速到来
224号文明确要求,分别自2017年和2018年起,金额在3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票据均应通过电票办理,这将有力提升电票系统覆盖率,促进系统功能的健全和完善。
根据票交所发布的信息,2017年上半年,在票据市场总体发展速度趋缓、票据业务总量下降的背景下,电票业务继续保持超预期的增长。2017年上半年,电票承兑累计发生额5.9 万亿元,同比增长51.9%;票据电子化时代提前到来。
(三)票据产品多样化和业务创新
人民银行224号文明确提出,探索采用保函、保证与保贴业务等形式,增强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信用,加快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同时,224号文简化了电票真实贸易背景审核程序。
未来,票交所建设将极大促进电票市场深化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多元化电票主体加快业务创新,尤其是跨市场票据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发展。
(四)票据市场运行机制更加透明高效
一是实行标准化电子票据交易机制,设立了意向询价、对话报价、点击成交、请求报价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
二是建立更为合理的票据交易、授信和定价机制。引入“票据信用主体”的概念,即贴现后票据如参与票据交易,信用主体明确为承兑行、贴现行、保证增信行中信用级别最高的主体。信用主体的唯一性将促进交易员的交易判断和决策,便利票据定价。
三是实现交易清算机制创新,实行直通式处理(STP)和票款对付(DVP)结算机制,消弭操作风险,防范结算风险,提高结算效率。
四是提供更加高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平台。人民银行通过票交所受理金融机构再贴现业务申请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更加安全、高效地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最大程度地体现央行货币政策意图。
(五)票据市场整体运行更趋稳健
根据监管政策导向,电子票据发展将成为大势所趋。与纸质票据相比,电子票据交易信息以电子数据方式存储,具有安全性高的优良品质,从而将显著减少票据伪造、变造风险。
同时,电子票据交易信息透明度高,将改变部分金融机构依赖票据中介撮合交易的业务模式,有利于银行票据业务合规稳健经营,大大降低票据市场的假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
三、银行票据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一)票据交易所新业态给银行票据业务带来的机遇
1.票据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加突出。票据业务作为直接对接实体经济的重要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对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将进一步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2.银行票据业务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随着票交所时代票据业务内涵的丰富,未来票据业务在企业间和金融机构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对其他短期投融资工具的替代效应,将使得票据业务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3.票交所新业态倒逼银行加快票据业务资源整合。未来票交所主导下票据市场的加快创新发展,将继续推动银行发挥现有票据业务线改革优势,促进票据业务各相关环节资源的整合和业务协同。
4.银行票据业务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电票替代纸票将大幅降低银行高频、大额票据转贴现、回购业务的交易成本和操作风险。
5.票据新兴业务创新条件进一步成熟。票交所明确了新型金融机构和非法人产品的市场参与主体地位,将为银行票据新兴业务创新提供更多可能。
(二)票据交易所新业态对银行票据业务的挑战
1.对票据业务经营模式的影响。
相对于票交所电子化运行模式,现有的银行纸质票据业务在各级分支机构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效率低下,操作风险控制难度大,业务授权和政策传导链条长等弊端日趋明显,有待加快转型。
2.对票据业务盈利模式的影响。
对于银行而言,票交所市场报价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将加剧同质化票据贴现业务竞争,降低业务收益。在未来较长时期稳健货币政策的预期下,银行资产规模和资金总量增长均将放缓,资产负债净利差降低,给银行传统票据盈利模式带来较大考验。
3.对票据业务风控体系的影响。
票交所运行后,流程电子化、系统自动化将显著减少整体操作风险,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重点将转向频繁交易引发的市场风险和主体多元化带来的信用风险。
4.对票据业务创新模式的影响。
票交所成立后,产品创新和交易更加透明化、公开化,更加符合监管要求和市场趋势,有助于缓解创新与监管的矛盾。下一步,商业银行等需转变套利创新思路,在新业态市场体系中规范运作的前提下,有序开展业务创新。
四、银行票据业务经营转型的展望
(一)深化票据业务集约化经营模式
未来,纸票电子化发展打破了原来的时间和地域限制,交易效率的大幅提升减少了对业务人员的需求,因此分散下沉式经营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推行专营、集中的票据业务体制,逐步将票据交易的权限向上级行和法人层级集中,以充分发挥集约化经营的成本优势以及总部机构的决策优势和规模优势,提升在票据交易中的议价定价能力。
(二)转变票据交易业务风险管控模式
未来票据新业态下,因票据电子化交易的操作风险大幅降低,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程度的提高以及票交所市场本身具有的高频交易特征,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重点将转向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
(三)主动加快票据业务经营转型
在票交所时代,企业票据融资渠道和多元化票据业务创新的活跃,将成为银行票据业务经营转型的重点方向。
首先,银行可拓展企业端票据综合金融服务市场。其次,银行可加强线上票据新兴业务创新。如根据金融市场和监管环境的变化,抓住票交所引入和发展证券、基金等新型市场主体的契机,有策略地将票据新兴业务由线下迁移到线上办理,在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下推进经营转型。
(四)银行票据业务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面临变革
交易集中化和流程电子化将改变传统交易过程中的询价、议价、送票、验票、保管、托收等方式,传统的客户经理将转变为票据产品经理和交易员,类似债券交易模式。这将对交易员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专业的交易团队和研究团队,构建投研一体的交易机制。
同时,逐步革新传统票据业务分散经营条件下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岗位设置,以适应未来票据业务转型发展需要。
作者:汪办兴,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
原文《票交所新业态下银行票据业务经营转型前瞻》全文将刊载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18.6总第2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