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通教育股东上演逃亡竞速,控股股东8天内两次披露减持计划,三年股价缩水90%
2018-05-30 10:4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全通教育股东上演逃亡竞速,控股股东8天内两次披露减持计划,三年股价缩水90%

全通教育跌宕起伏的,其实只是股价,在财报上它不曾令人惊艳过,一直都是一家挣扎中的小公司。三年时间不到,这家2015年的沪深第一股市值已跌去九成,从最高市值535亿元滑落至今的54.9亿元,股价也如过山车般刺激,当初被认为有望超越教育巨头新东方、众人追捧的辉煌日子不再。而随之而来的是,股东层面的不断套现减持。

5月21日,全通教育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陈炽昌减持计划实施完毕,而仅过了8天,减持计划再一次上演,似乎迫不及待的想要减持掉手中握有的公司股份。

5月29日,全通教育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陈炽昌计划3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累计不超过821,530股。值得注意的是,自全通教育上市以来,这是陈炽昌第三次减持全通教育。此外,公司其余股东、董监高曾不约而同地进行多次减持。

受公司高管减持消息影响,“凉凉”的全通教育再一次暴跌,今早公司股价出现异动,股价大幅下跌5.51%,创2月新低。而截至发稿,该股报8.66元/股,总市值54.9亿。

近来,全通教育更是曝出公司控股股东陈炽昌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东、也即其妻子林小雅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消息。

有公开信息显示,涉案方陈炽昌、林小雅此前分别进行了一次掐点减持,减持计划在首发原始股解禁之后、2016年业绩快报公布的10天前,两人合计套现2.68亿元。有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到解禁期就减持,可能是公司存在泡沫,或是对公司未来没有信心。而从公司市值以及股价的跌宕来看,由于没有销售和利润快速增长的支撑,市值回落也就在所难免。

“股王”的摔落

全通教育成立于2005年,于2014年1月上市时总市值不足20亿元。这是一家从事家校互动信息服务的专业运营机构,主要为中小学校以及学生家长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沟通互动服务。

公司上市之初,其销售收入均源自“家校互动信息服务”。2015年,全通教育迫于扩张压力,以并购方式开始拓展“继续教育业务”、“学科升学业务”,却不曾想赶上了炒作“互联网+”的东风。

2015年5月18日,全通教育市值突破535亿元,股价一路走高,拉出一道亮眼的峰线。然而,市值来的快去的也快,顶峰过后,全通教育股价便开始回落,市值大幅缩水。

其实,根据公司财报,2014年上市首年销售收入仅为1.72亿元,净利润0.45亿元。2015年,全通教育营业收入为4.39亿元,而净利润仅为9360万元,这样的业绩如何撑起535亿元的市值?

虽然全通教育上市后,一面在重点推广全课网,试图将过去的校讯通变成全课网的用户,但事实确实,这种模式的转化率极低,付费率也低。财报显示,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为9.77亿元,这其中“家校互动信息服务”占比61%;继续教育业务占34%,学科升学业务仅有2%。

其实,从财报可以看出,全通教育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虽然在持续的增长,但增长很是缓慢。2012年-201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几乎在12%左右徘徊。2015年-2016年增长较快,分别为128%和122%,此后又回到了增长的缓慢期。

而另一方面,公司上市后,全通教育开始寻求并购增长的捷径,公司频繁操作并购事宜。2015年底,公司以定向增发方式募资约15亿元,收购两家在线教育公司:北京继教网技术有限公司和西安习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而年报显示,全通教育在2015年一口气并购了9家子公司,这9家子公司从并购日至期末的净利润合计为8906.37万元,占上市公司当年净利润的77%。

通过大量并购去拉升营收和业绩表现,致使公司2016年资产规模陡增至25.71亿元。这一购并虽然带来了公司合并收入的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因购并溢价而形成的大额商誉资产。根据2016年年报,公司账面上接近一半(46.14%)的资产是商誉,其账面值已高达11.86亿元。但是在公司营收快速增加的同时,其并购带来的各项成本费用的快速增加导致公司业绩增速明显低于营收增速。

2015年3月,全通教育的股价一度取代贵州茅台,成为当时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而在收并购信息、业绩报告和证券机构的强烈推荐下,全通教育在2015年5月13日,股价达到了99.95元/股(前复权价格),总市值达454.48亿元。2015年5月18日,其市值突破535亿元。而在此前的4月10日,全通教育曾发布2014年的年度报告,称公司的平台注册学校数量从44000所增长到48000所,平台注册用户数从2500万增长到3500万,用户增长率达40%。不过,全通教育高股价背后运营数据却被质疑,创业板公司管理部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披露平台用户信息、收入等产生的质疑问题。

2012-2016年,公司销售费用占比显著提高,研发费用占比反而下降,且远低于销售费用占比。一位资深证券从业人士指出,这是典型的营销驱动型企业而非研发驱动型企业。

这家在上市之初总市值不足20亿元的小公司,在经历了“众星捧月”之后,市值突破535亿元,但公司的业绩增长与市值似乎不相匹配。就如全通教育跌宕起伏的,其实只是股价,在财报上它不曾令人惊艳过,一直都是一家挣扎中的小公司。

减持减持再减持

有着大公司的皮(市值),却只有小公司的骨(业绩),走的过快过“虚”,大概非常适合用来形容全通教育了。

而自2015年5月全通教育创历史高点后持续下跌以来,全通教育的重要股东却出现了大量减持现象,更是有被曝出公司控股股东“掐点”减持的一事。往往公司股东会通过增持来表达对公司未来前景的看好,而全通教育大幅减持这事儿未免有点“不地道”。在公司业绩和股价双双下滑的情况下,公司高管大量减持,这或许是表达他们对公司未来前景不看好。

有意思的是,在2015年7月,在全通教育大幅下滑下,控股股东发布了“兜底式增持”公告,号召员工增持公司股票,而事实上,除高管陈炽昌花了1000多万元增持外,其它股东却出现23次减持,套现金额高达18亿元。数据显示,在此期间,北京中泽嘉盟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共减持79344.66万元,广东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共减持73683.52万元,汪凌共减持7313.05万元,王海芳减持18983.06万元,周卫减持994.46万元。

实际上,全通教育的控股股东陈炽昌和林小雅的首发限售股在2017年2月13日解禁,刚刚解禁,实际控制人就迫不及待的套现。在解禁的前几日,2月10日,就着急披露了《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份减持计划的提示性公告》。

动作很快,林小雅于2月16日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4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8%;陈炽昌紧跟其后,于2月17日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11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4%。以成交均价测算,二人合计套现约26848.8万元。

着急忙慌的完成了减持,却忽略了这个减持时间点不太合适,不仅是因为公司股价跌,更是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前述人员的配偶在下列期间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二)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尴尬的是,全通教育在2月28日发布了2016年业绩快报。

减持仍在继续,2018年3月份,全通教育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陈炽昌计划在两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累计不超过126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从2015年6月至3月底,上述公司股东及个人股东累计减持套现已超30亿元。彼时,全通教育的市值只剩下60亿元左右。而随着“在线教育”概念消退,泡沫不断被挤出,全通教育的市值较最高值缩水超过80%。

过了三个月,在5月21号全通教育公告3月份的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后,仅仅过了8天,陈炽昌再一次掐着点公布了减持计划,公司股价也因为此消息而暴跌,截至今日收盘,公司市值仅剩54.9亿元。面对频频的减持计划,以及2017年不甚理想的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930.9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2.67%),投资者大概“望而却步”了。而根据Wind数据,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募集资金19.64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3.18亿元,累计现金分红0.37亿元。这是一家只顾圈钱而不提供回报的公司。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