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演讲,他重申了中国金融业开放的三原则,其中第二个原则是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三驾马车要共同推进。
虽然三驾马车的提法不算很新鲜,但其中的经济学含义仍然值得咱们小白们仔细揣摩!
易行长说:通过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很多风险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有效释放。
同时,资本项目可兑换也要同步进行,否则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就名不副实,只有实现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金融业实行双向的开放,汇率形成机制和整个的金融业才能有一个协调的发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金融业的开放、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度可能有快有慢,但总体上必须是相协调的。在中国,这一个过程必须是渐进、稳步向前推进。
易行长把三个重大举措理解为三驾马车,而我的理解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是促进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对内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是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就是说这当中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必须要走的过程。
为什么中国最终选择资本项目可兑换呢?
咱们小白读财经的老读者应该知道(之前我有说过),经常学上存在一个蒙代尔的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三者不能同时存在,最多只能选择其中两个。
比如说中国香港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选择了汇率的稳定(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以及资本的自由流动,就失去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你看当美联储加息的时候香港往往会跟随加息。
而就中国大陆来说,货币政策肯定是要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未来选择了资本的自由流动,也就失去了汇率的稳定性,说白了就是必须得允许人民币按照市场规律自由地升值和贬值。
说到这里有的人就开始担心了,如果到了资本自由流动的时候,那么人民币不是会快速贬值了?这个说法的理由主要来源于货币超发。
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最高的在2009年货币增速接近30%,而同期GDP增长也才9.4%,太多的货币进入市场而实体经济却不能吸收就会导致货币超发,钱越来钱便宜,代表的指标是利率下降。
我在4月8日《房价涨跌背后的秘密,这两个词告诉你答案!》一文当中说过(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可查看):利率下降理论上意味着本质贬值,比如A国的利率是3%,B国的利率是5%,资金当然会选择收益更高的B国,导致A国本质贬值。
但是有意思的是过去10多年人民币总体不是贬值了,而是升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得益于汇率管制,我们来看下面两张表就知道了。
香港银行同业人民币拆息表,可以理解为在中国香港的人民币价格。
下面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可以理解为在中国大陆的人民币价格。
我们可以发现,在香港一年期人民币利率是4.84%,而在中国大陆是4.38%。同样是人民币利率为什么香港的价格更高?主要原因是央行收紧了香港的人民币流动性。
人民币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在岸价,另一个是离岸价,一个是在大陆,一个是在香港。香港比较市场化,所以离岸价往往最能反映人民币价格,上面说过由于货币超发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为了防止离岸价下跌就要抽走香港的人民币流动性,人民币减少,让作空的机构丢失子弹,保持在岸价和离岸价的协调运行。
总之,如果中国实行了完全的资本流动,人民币确实有贬值压力,那么现在来了,央行为什么还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呢?其实你还没看完,易行长同时也说了,金融业的开放、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度可能有快有慢,但总体上必须是相协调的。在中国,这一个过程必须是渐进、稳步向前推进。
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不会一步到位,前期还有很多事要做,那么要做什么事呢?当然是先提前防范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能带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那么怎么理解?
最主要的就是让过剩的人民币能够被消化,而要做的就是两点:
1、SDR:人民币加入SDR使它更受国际认可,让各国政府接纳它成为储备货币;
2、一路一带:通过一路一带贸易合作让周边国家的居民使用人民币。
前者可以使人民币稳定,很简单比如你英国持有了人民币,总不会希望他快速贬值吧?后者可以消化过剩的人民币,让存量人民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当这两点水到渠成的时候,资本完全的自由流动也就完成 ,这就是我理解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途径。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