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前财长:新发展宏观经济陷阱导致了拉美陷阱
2018-05-30 08:0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巴西前财长:新发展宏观经济陷阱导致了拉美陷阱

编者语:

由复旦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共同主办的“上海论坛2018”于5月26-28日在上海举行,巴西财政部前部长Luiz Carlos Bresser-Pereira出席并演讲,对中等收入陷井做出了自己的阐释。并指出,八十年代诸多政策的改革,将拉丁美洲重新投入到了一个新宏观发展陷阱当中。敬请阅读!

文 / Luiz Carlos Bresser-Pereira(巴西前财政部部长)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中等收入陷阱?

有人认为是机制上出了问题,但Bresser-Pereira称,发展过程当中,并没有机制的原因可以来解释拉丁美洲地区陷入的陷阱,而东亚没有进入这样的陷阱。

有些人认为可能是教育不足的问题,但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资金投入到了教育当中,Bresser-Pereira认为这可能并不是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缺乏创新,或者说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不足,但Bresser-Pereira认为,这也不是唯一的原因。

还有一些人说人口方面的问题,但拉丁美洲并不是因为人口问题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

九十年代,部分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当时很多国家经济增幅开始减缓,Bresser-Pereira认为,并不是说因为进入了中等收入到了极限,然后开始下降。而是因为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新的历史状况,由于这些新的历史的状况,改变了拉丁美洲的局势。

那时美国和西方的一些政策发生了改变,主要是美国政策制度发生了改变,在拉丁美洲改变了很多政策,但是并不包括东亚。他们认为通过这些政策改变,各个经济体可以来进行发展。他们提出的改变,本来想帮助拉丁美洲,但是他们的政策其实是适得其反,并非如此。

而东亚不同,东亚地区国家不断发展,在九十年代,韩国和新加坡发展的非常快,中国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收入可能比较低,但是后续增长非常快。即使是在2010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但是整个增幅还是很高的。Bresser-Pereira很肯定的说,“东亚没有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可以看到拉丁美洲和东亚在1991年到2014年之间的变化,在1960年到1980年之间,拉美和东亚都增长得非常快。但是在1991年之后,拉丁美洲的增幅只有1.2%,但是东亚的增幅达到了5.3%,这个差距就非常大。

为什么?为什么这些改革带来的效果适得其反?

改革的初衷是委员推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最终为什么出现了经济停滞?Bresser-Pereira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不单单是因为不平等现象的增加,不仅仅是针对拉丁美洲,对于其他国家也同样如此。财政上的一些改革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这些改革将拉丁美洲重新投入到了一个新宏观发展陷阱当中。新发展宏观经济陷阱是一种长期利率增长,而且是远高于国际利率标准水平的增长。同时主要表现是汇率长期过度估值。

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利率在拉丁美洲增长的很快,但是汇率出现了大起大落的情况。这样一种周期有可能在整个经济危机当中呈现非常明显。如果出现大起大落之后会起稳回升,回归一个正常幅度,回归几年,之后再维持正常。对于外债等等一些相关的经济指标方面的重新回归正常水平,最终再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

在Bresser-Pereira看来,有以下几点会带来过高的估值。

第一,对利率的滥用;荷兰病在拉丁美洲开始出现。荷兰病指在某一个国家经济当中出现了长期过度的投资,从而出现了一边倒的经济增长,一边倒的经济增长是以在某些其他领域长期处于低迷萧条的经济发展作为代价的,而且会带来一系列比较消极的经济效应,从而会带来对于某些行业的抑制机制,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Bresser-Pereira指出:“所以说有些时候,你不能因此拒绝国外的竞争,导致国内经济失去竞争力。如果只是追求国内某些行业的发展,就是过度经济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

第二,实现利润高企,可以更好控制水平,当水平上升,可能需要更高或者说稍高一点的利率,但是完全不是超高的或者说远高于正常区间的利率水平,这是第二个错误。

第三,那时候人们认为利率水平比较高,可以更有利与资本主义投资等等现象和行为的出现,但最终带来的效应超出了之前的预估。

显然,高利率有很多负面效应,包括会抑制投资,会带来本国货币升值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什么当时的利率在不断上升呢?Bresser-Pereira称,就是因为当时出现了金融自由化。

这些自由化的经济体都在鼓吹金融自由化和经济自由化的好处,而之前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金融和经济等相关的行业出现了过度的抑制,遏制了相关的经济增长动力迸发,也会带来比较糟糕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效果。所以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出现了所谓的经济过度自由化和经济过度放任带来的问题。(完)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篇编辑:薛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