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本报记者 李海楠
国务院新闻办近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教育部部长助理郑富芝在介绍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有关工作情况时指出,下一步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义务教育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城市挤”的新问题和“农村弱”的老问题。此外,2018年,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资金再新增加130亿元,这些经费将更多地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
一直以来,教育的均衡发展都被视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而在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在二元结构背景下衍生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一系列问题正制约着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采取包括增加投入和敦促政策落实在内的一切手段,其中,最为重要的就在于加速兑现师资力量的均衡分配,加快补齐教育短板,确保城乡教育齐头并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推进教育均衡应城乡共进
尽管城乡教育发展长期存在着差距,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层面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向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倾斜和支持,城乡教育的差距正在缩小。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教育事业也在积累新的问题。其中,受到人口增长因素影响,本地生源和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正加剧城市教育资源的压力。
其中,“城市挤”正是这一压力的集中体现。而“城市挤”当前又突出表现在大班额现象。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56人以上的大班额有36.8万个。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有8.6万个。“超大班额和大班额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一个班人太多,很难做到因材施教。”郑富芝介绍,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指出,要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问题。教育部也已明确,今年年底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要基本消除大班额。
如果说城市需要加快解决“城市挤”的现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那么农村地区则依旧要在加快解决薄弱校建设上下功夫。当前,农村教育整体薄弱,集中表现在教学点薄弱以及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不足之上。实际上,这一问题由来已久,乡村教育也是我国公认的教育短板,尤其是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教学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无疑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
而对于该如何解决“城市挤”和“农村弱”这两个义务教育发展阶段问题,解决之策也无一例外地聚焦到了经费投入和使用之上。比如,针对“城市挤”,2018年,薄改计划资金又新增加了5亿元,达到360亿元,优先解决超大班额问题。又如,针对“农村弱”,关键要落实已有的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其中,督促落实寄宿生年生均200元/人的标准增加公用经费的补助政策。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育系教授吴遵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基础教育更趋均衡发展,应在包括落实教育经费高效利用、教育扶贫政策落实等制度层面不断着力,而涉及教育经费使用和增加投入的问题,更是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的关键前提之一。与此同时,他认为,妥善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流失、撤点并校的不利影响以及异地就学等现实问题也是当务之急,毕竟,对于真正实现教育均衡而言,确保每个适龄学生充分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更显重要,而这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所在。
加大投入加速补齐教育短板
实际上,对于教育均衡发展,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曾明确提出,面向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巩固普及成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这其中,补齐教育短板理应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当务之急,而农村教育,尤其是广大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更应是重中之重。
加速补齐教育短板,经费的投入必不可少,而这也正是中央支持地方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毕竟,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时间较短,基础仍较薄弱,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距仍然比较突出,补齐短板和差距,中央和地方均责无旁贷。
据郑富芝介绍,2018年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资金将再新增加130亿元,这些经费将更多地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主要着力支持教育脱贫攻坚、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着力增强地方高校综合能力、着力充实乡村教师队伍的力量、着力推动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其中,2018年到2020年,计划增加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70亿元,专项用于“三区三州”(西藏、四省份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的教育发展。
吴遵民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的落后,正是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存在差距的极端体现,无论是以教育扶贫为宗旨,还是以综合推进中西部教育发展为原则,都是补齐教育长期欠账,向教育公平以及均衡发展更进一步的重要举措。
在吴遵民看来,近年来,我国围绕均衡教育发展,在中西部尤其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着力布局有关政策措施的实际行动,正意图加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而确保一系列举措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就是确保经费投入的科学、高效,杜绝出现经费落实环节被层层扣除的现象。
吴遵民认为,政府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使用一定要以公开透明为前提向基础教育倾斜。伴随教育经费占GDP4%比重目标的实现,教育部门促进教育更趋均衡、公平,特别是弥补以中西部贫困地区为主的基础教育欠账的资金条件已经具备。他认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教育资金一直在弥补中西部教育欠账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关键是,要确保用好这些投入以促进教育均等化更快实现,其中,确保既有政策不打折扣地加以落实,同时适时调整政策以适用新变化新情况必不可少。
郑富芝说,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薄弱状况,比如说困难地区教育基础薄弱,一些教育环节薄弱,还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的实际状况,下一步总体考虑是,首先要用好现有政策,然后调整完善相关政策,着力解决发展当中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