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推进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谋划和推进工作的重要坐标。遵循这一重要坐标,5月25日上午,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城合肥开幕,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徽商论坛在当天下午举行,政、产、研等各界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面临的新风口、新动能。
安徽省政协主席张昌尔在致辞中说,谱写新篇章,需要汇聚起磅礴合力。建设美好安徽,需要包括广大徽商在内的方方面面积极参与、鼎力支持。这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和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既是安徽落实中央部署安排、促进交流合作、推动开放共赢的品牌盛会,也是彰显皖风徽韵、凝聚众人智慧、汇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平台。徽商论坛是其中重要一项活动,从2005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弘扬徽商精神、凝聚徽商力量、展现安徽形象的标志性活动。本次论坛聚焦“拥抱智造时代、共享美好生活”话题开展高端对话,积极献策献计,必将有力助推安徽制造强省建设,以徽商新力量为写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和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注入新动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在发言中说,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厘清三点认识。
首先,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本质内涵是,面对供不应求,高速增长阶段通过增量扩能,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当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要以提升质量为中心,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其次,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是供给体系从过去的以传统的中低端产品的供给为主,逐步向新型的中高端供给为主的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供给侧存在的体制或机制障碍,激发供给侧的活力,让供给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再次,要迈上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比如,高精技术的研发制造被发达国家、被跨国公司所垄断,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要装备上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又如,过去财富的创造过程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投入、破坏环境资源等,这些都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余斌强调,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需要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需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需要建设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需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在发言中说,在新型全球化与创新发展浪潮下,创新发展值得关注。科技革命走向产业革命需要周期,只有某一类产品它才可能产业化,制造业应符合新型全球化对产业推进的方向,信息技术的制造业和信息技术的服务业会继续往前发展,同时会带来超级产业群,这个超级的产业群覆盖平台经济、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健康经济等多领域。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在发言中指出,新时代高质量增长关键是要有新动能。未来中国需求侧要想迈向现代化强国,有三个方面可以成为新动能。一是补偿性消费带来的新动能,二是城市化中产阶级成长带来的新动能,三是消费结构转换带来的新动能。从供给侧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第一,工业化中前期;第二,工业化中后期;第三,工业化后期,每个阶段的新动能都是不一样的。中前期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后期主要是高加工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工业化是新产业技术革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增强新动能,需要在需求侧改变过去过度投资、忽视消费的观念,在供给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对先进制造业很重要。只有新产业发展了,才会有新动能和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