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公募基金的数量和规模持续攀升,3月初更是历史性地突破了12亿大关。其中,作为规模暴增的重要利器,货币基金的总资产净值已将近8万亿元,占基金市场规模的66.94%。
但从基金数量和种类来看,2018年成立的539只基金中竟然没有1只新的货币基金,且已经申报的货币基金的审批也多处于停滞状态。在货基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存续已久的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时代已经逐渐远去,市值法货币基金渐行渐近。
2018年无新的货币基金成立
同花顺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截至5月18日,市场上共有539只新基金成立(份额分开计算)。其中一半是混合型基金,共265只,债券型基金158只,股票型基金98只。
今年以来,首募规模最大的是成立于1月13日的兴全合宜,这是一只混合型基金,首募规模超300亿元,是公募基金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首募超300亿的基金。此外,今年年初权益类产品迎来一波小阳春。嘉实核心优势、广发沪港深龙头、华夏稳盛等权益类产品均募集到了超过50亿元的资金。
从基金种类上看,2018年以来,也有不少发起式基金成立。2017年3月17日,监管层出台《机构监管情况通报》,针对委外定制产品做了相关的规定。按照新规要求,新发基金要满足单一持有人占比超过50%的要求,必须发起式运作。此后,市场上发起式基金的数量猛增。招商添润3个月定开债发起式基金、中银丰荣定期开放债券都是只有2户投资者募集的发起式基金,首募规模都在100亿左右。
不过,货币基金今年的发行情况却并不乐观。今年以来,仅有易方达现金货币基金的C份额成立,C份额的规模为196.85亿元。除了易方达现金C外,市场上再无新的货币基金成立。要知道,在2017年的前5个月,市场上新成立的货币就数量为94只。
市值法货币基金渐行渐近
2003年12月30日,第一只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正式成立,此后,我国公募市场上的货币基金一直都延续了摊余法。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货币基金共有348只,总资产净值已将近8万亿元,占基金市场规模的66.94%。
但值得注意的是,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的审批速度正在明显放慢。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截至5月18日,仍然有70只已经上报的摊余法货基在等待审批,其中有11只基金为2018年上报,目前均处于第一次反馈阶段。
业内人士向蓝鲸财经表示,货币基金发行和审批数量的减缓,主要是受监管政策趋严的影响。
2017 年9月证监会出台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规定:货币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超过基金总份额50%时,基金管理人不得采用摊余成本法对基金持有的组合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或者80%以上的基金资产需投资于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5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
而在2018年4月27日正式出台的资管新规,更是明确要求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强化产品净值化管理,打破“刚性兑付”。这使得普遍采用摊余成本法计算收益的货币基金受到了更大的政策冲击。
货币基金的摊余成本法时代,随着市值法货币基金的申报而即将打破。1月29日,易方达上报了市场上首只市值法货币基金。截至5月28日,已经有易方达、富国、华宝、中融、建信、南方等六家基金公司陆续上报了6只市值法货币基金,其中易方达市值法货币市场基金、富国安惠市值法货币市场基金等4只产品正处于第一次反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