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违约事件对股市影响多大?
2018-05-28 11:44: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信用违约事件对股市影响多大?

作者:海通策略荀玉根、姚佩

5月19日中美双方就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停止互征关税,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得以消除,但近期包括神雾环保、中安消、凯迪生态等一批上市公司信用违约事件频发,特别是5月21日东方园林出现发债不利,投资者担忧违约事件不断扩散及企业融资困难最终影响基本面,本周我们就此展开讨论。

1.本轮信用违约和之前有何异同?

与前两轮债市信用风险不同,本轮信用违约主因是融资渠道收紧。近期债市频繁曝出信用违约事件,5月截止目前已发生5起信用违约事件,今年以来共发生20起信用违约事件,涉及11家违约主体,其中新增违约主体6家,包括神雾环保、富贵鸟、凯迪生态、中安消、亿阳集团、上海华信,其中前四家主体均为上市公司。新增主体多,上市公司占比增加使得市场普遍担忧信用违约对股债两市可能造成较大冲击。本轮信用违约和之前有何异同?在此之前有两轮债市信用风险可供对比,分别是2011年的城投危机以及2015年四季度-16年上半年的信用违约集中爆发。2011年城投危机发生背景是城投债发行自2009年开始出现井喷,2011年发行量增加迅猛,部分城投平台因现金流周转不佳,资产负债率超出合理范围,在银行系统流动性陷入紧张、信贷投放遭遇强紧缩政策压制以及地方土地转让收入受到抑制的背景下,出现滇公路、上海申虹、云投等部分信用事件,城投债纷纷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2011年下半年债市大跌,虽然这些信用事件随后都陆续得以解决,但当时城投信仰已被动摇。2015年四季度-16年上半年信用违约集中爆发的背景则是2015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速下行,部分企业盈利恶化,导致从2015年四季度开始陆续出现包括超日债、华鑫钢铁、中诚信托在内23家新增债务违约主体,其中2016年3月单月就新增6家。与之前不同的是本轮信用违约背景是经济增速平稳中,由去杠杆导致外部融资整体收紧,公司融资渠道收紧形成的流动性危机。最近半年信用债一级发行结构呈现明显的短期化、高等级特征,3年期以下信用债发行规模占比从2017年6月的37.0%升至2018年5月的48.0%,AAA级信用债发行规模占比从51.5%升至65.0%,债市融资收紧背景下,低资质民企信用风险暴露,避险情绪使得再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进而推升信用风险。

本轮信用违约主体向民企、上市公司倾斜。今年以来11家违约主体中有8家企业为民营企业,占比80%,2015-2017年民企占比分别为73%、57%、78%,这背后的宏观背景是过去两年的供给侧改革使得国企占比较高的上游周期性行业市场出清,盈利改善,而中下游的民营企业则因原材料成本上升利润受到挤压,全部A股中国企、民企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16年/17年/18Q1分别为0.6%/26.4%/17.0%、33.6%/13.4%/23.9%,ROE(TTM)分别为1.85%/2.22%/2.26%、2.07%/1.96%/1.99%。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上市公司违约增多,2014-2017年上市公司信用违约共4家,占违约主体7%,今年截止目前上市公司违约就达4家,占比36%,民营上市公司占比增多是本轮信用违约的一个显著特征。从违约主体看近期违约企业自身都存在一些问题,如财务杠杆过高,中安消18Q1资产负债率达73.0%;对外投资风格激进,如盾安集团业务横跨人工环境设备、精密制造业、民用阀门、特种化工、房地产开发、视频加工等多个版块,还计划要完成十个业务板块上市,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如神雾环保、中安消、盛运环保18Q1短期负债比率分别达80.0%、73.2%、69.0%。分行业统计上市公司发债规模,2016年以来占比较高的行业包括交运(18.3%)、电力及公用事业(16.9%)、房地产(15.7%)、医药(5.1%)、建筑(4.4%)、石化(4.1%)、煤炭(4.1%)。

2.信用违约对股市影响多大?

信用违约率很低,出现系统性风险概率不大。股市投资者近期的担忧从中美贸易摩擦转向信用违约事件,5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5月以来债务违约公司数量变多,尤其是东方园林出现发债不利,投资者担忧违约事件不断扩散及企业融资困难最终影响基本面。但梳理去年以来中央重要会议内容,宏观政策导向仍是维持经济平稳、金融稳定,所谓“稳中求进”、“发展中解决问题”。4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5月11日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宏观杠杆率增速放缓,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5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提出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方式和力度,强化风险防控,完善预案,加强预警,突出抓好金融等方面风险。这说明防范风险的底线思维还在,我们判断信用风险系统性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同时5月25日债券市场一线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市场流动性处于紧平衡状态,而民营企业处于资金链的末端,抗风险能力弱,受到流动性趋紧的影响比较明显。目前上交所上市信用债违约率约为2.2‰;银行间市场信用债违约率约为7.6‰;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约为1.74%;美国市场信用债违约率约为2%。如果未来市场宏观环境不发生改变,年内可能还会发生信用债违约的现象。但即使有新的违约事件发生,预计交易所信用债违约率仍不会超过同类债券、债务融资工具,也会远低于银行贷款的不良率,整体违约形势可控。

信用违约事件影响股市情绪,周期类公司受影响更大。信用违约对股市的冲击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对市场情绪的压制,第二层面是信用违约推升无风险利率,由此造成股市风险溢价上升。历史数据显示债市信用利差和股市风险溢价相关但也存在背离。2011年城投危机爆发的宏观背景是基本面下行,GDP同比增速从11Q1的10.2%降至12Q2的7.6%,全部A股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从24.2%降至-0.16%。虽然城投危机并没有出现实质性违约,但11年下半年仍出现股债双杀,信用利差从低点2.22%升至4.44%,股市风险溢价从1.60%升至4.35%。16年3-6月信用违约集中暴露的背后同样是基本面下行,GDP同比增速从15Q2的7.0%降至16Q2的6.7%,全部A股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从8.62%降至-4.71%,16年4-5月期间股市也出现一波下跌,随着三季度数据回暖,16Q3的GDP同比6.7%,全部A股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1.6%,上证综指震荡中枢由前期2800-3100点向上进阶到3000-3300点。我们之前多次提出“新时代的基本面特征:经济平盈利上”,未来如果宏观经济增长平稳,盈利仍能保持较高增长。目前信用利差2.2%,处于2008年以来自下而上61.25%分位,市场风险溢价1.9%,处于2008年以来55.43%分位,均处于中间水平。从市场结构看,由于周期行业杠杆率普遍偏高,因此在信用违约集中爆发期,周期股普遍表现低迷。2016年3-6月期间跌幅最大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煤炭(21%)、计算机(21%)、传媒(21%)、钢铁(20%)、建材(17%)。从上周市场表现看,跌幅居前的行业包括煤炭(跌幅6.8%)、石化(4.5%)、家电(3.8%)、非银(2.9%)、房地产(2.7%)、钢铁(2.6%)。

3.应对策略:稳扎稳打

短期事件因素扰动市场,中期市场盈利和估值匹配度仍较好。继中美两国5月19日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将于6月2日至4日率团访华,继续就中美经贸问题进行磋商。中美贸易摩擦趋向缓和后,新的利空是信用违约事件频发,结合我们前面分析,本轮信用违约主因是企业再融资渠道收紧导致个别企业的风险暴露,目前未出现系统性风险,后续需要跟踪事件进展,若信用风险控制在个券而不发生系统性扩散,只是影响短期市场情绪,若信用风险扩散推升无风险利率,则需谨慎。防控金融风险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列为了“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我们认为发送第二种情形的概率较小。从估值看,我们在《A股到了抗拒恐惧的阶段-20180422》提出A股估值已经回到2016年1月底上证综指2638点附近,目前/16年1月底全部A股PE(TTM)分别为17.6、17.1倍,只要2016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长L型的一横这个大背景不变,估值底就有效,参考2005-17年数据,此PE对应万得全A未来1年取得正收益概率为73.5%。市场中期趋势仍取决于基本面,2018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增速比1-3月份加快3.4个百分点。预计18年全部A股净利同比13.5%,历史上盈利两位数增长的年份,只要货币不全面收紧股市表现都不差。当下内外资对市场看法分歧很大,大陆投资者观望情绪更浓,而对中期基本面更关注的外资则在增配A股,我们观测到4月以来陆港通北上资金在持续净流入,4月北上资金净流入387亿,5月截止目前已经达384亿,2017年月均才166亿元,而回顾陆港通开通以来的3年多时间,外资往往在市场阶段性底部加速流入,如15年8月、16年5月、17年5月。

配置偏向内需和确定性,如消费和科技类。近期包括中美贸易战、信用违约事件在内的海内外干扰因素偏多,与宏观周期相关性较强的周期行业普遍表现低迷,而与宏观周期相关性较弱的、偏内需行业如大众消费、医药表现更优。消费行业中大众消费共识已经比较高,我们认为消费白马估值盈利匹配也不错,报告《消费白马股何时有绝对收益或相对收益?-20180518》分析过,消费白马股绝对收益源于业绩增长,代表性公司如贵州茅台上市以来股价年化涨幅/净利年化涨幅为35.2%/31.0%,格力电器为25.9%/25.4%,相对收益多数出现在震荡市和熊市,2018年消费白马股盈利仍较优、估值和盈利匹配度不错,市场仍处在震荡市,基金持股比例较高但外资仍在买入,消费白马股仍是较好的配置选择。6月1日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被动指数配置性的资金会增配以消费白马和金融为代表的蓝筹股。对于成长,时间对他更有利,2016-17年市场风格偏价值,2018年是过渡年,相比17年成长机会变多,整体仍偏均衡,2019年后成长会更优,这源于从2016年到19年企业盈利的改善从传统行业走向新兴行业。我们在报告《宏观背景:从大到强,结构优先——当前中国经济对比1980年代美国系列(1)-20180524》、《金融:直接融资支持产业升级 ——当前中国对比1980年代美国系列(2)-20180524》提出中国经济进入由大到强的新时代,结构优先,类似1980年代的美国,GDP增速换挡后波动率下降,产业结构升级加速,转型期政策均从需求管理到供给改革,2015年底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17年政策着力点在“三去”方面,政策向传统行业倾斜,如PPP、棚改等等,目的是实现稳中求进的“稳”,这一目标实现后,2018年开始政策着力点慢慢偏向“一补”,政策开始向新经济倾斜。拉长时间成长优势会更明显,当前仍坚持业绩为王,成长性行业里看好先进制造业中能先释放业绩的基础创新,包括通信(5G)、电子(半导体)、医药(医疗服务、创新药)等。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回落,通胀快速高企引发货币政策从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