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业视角,权威解析时事#
Leonid Bershidsky
彭博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
这些天来,俄罗斯对美国人来说不过是脚下的一个巨大足球。一些俄罗斯问题的专家对凯斯·盖森(Keith Gessen)发表在《纽约时报》杂志上的得意之作大加抱怨,但其实并无质的区别。然而,这对于反映造成现阶段美俄关系紧张的背后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此前,一场重要的讨论在前奥巴马政府驻俄罗斯大使迈克尔·麦克弗尔(Michael McFaul)和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俄罗斯问题荣誉教授斯蒂芬·科恩(Stephen Cohen)之间展开。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他们两位并非是能代表辩论双方最合适的人选:两人的观点都属于新保守主义偏左的立场,呼吁对俄罗斯进行孤立和制裁。但出于辩论的缘故,两人只能站在有关“谁丢掉了俄罗斯”这场建设性辩论的对立面。
科恩距离美国主流足够远、可以毫无忌惮地使用“俄罗斯恐惧症”,一个深受俄罗斯外交部和莫斯科宣传渠道钟爱的词汇。他并非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拥趸,但认为美俄两国应该成为同盟。他敢于指责俄罗斯对2016年美国大选的干预是“闯红灯”,并辩称对特朗普-俄罗斯关系的调查限制了这位美国总统化解堪比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美俄当前危机的能力。
麦克弗尔则认为俄罗斯搅局2016年美国大选的问题事态严重,形同侵犯了美国主权。他支持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并对普京采取强硬路线。他的学术专长是研究从专制到民主的过度。作为后苏联时代亲西方俄罗斯政权的早期支持者,他为普京终结了俄罗斯的转型而感到愤怒。而这种愤怒是对等的:他被禁止入境俄罗斯。
科恩和麦克弗尔对于俄罗斯社会的复杂程度都有着深深的理解,也都有以某种建设性方式与俄罗斯接触的意愿。但是在一个建设性框架内,他们的看法则是相互对立的。在哥伦比亚大学的那场辩论中,他们之间最重要的不同也许在于美俄关系破裂的时间线上。
科恩的看法是,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的对俄政策就从未改变,一直奉行着高高在上的剥削政策。美国和它的西方盟友曾对前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承诺不会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但北约却在执意东扩。美国干预了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帮助叶利钦(Boris Yeltsin)获胜,然后又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美国没有理会普京在早期取得的进步,更没有对他在阿富汗战争中的配合投桃报李。恰恰相反,小布什(George W. Bush)总统宣布退出被视为俄罗斯和安全政策基石的1972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美国还支持像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Mikheil Saakashvili)这样的俄罗斯的对头。
科恩说道:“历史表明,咄咄逼人的是美国,而不是俄罗斯。”
……
新闻背景:特朗普借穆勒上任一周年之机,施压结束“通俄门”调查
商业周刊中文版知识商店是《商业周刊/中文版》新媒体最新推出的付费产品系列。《思·辨》将为读者每个工作日提供一篇由著名经济学家和权威专栏作者对热点事件的独到观点和解析,可单篇购买或订阅全年,#独家专业视角,权威解析时事# 。大量新产品也将陆续登陆商店,请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