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城轨产能调控令“威力”显现:中国铁建叫停磁悬浮生产线 比亚迪云轨海外抢订单
2018-05-27 20:16: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发改委城轨产能调控令“威力”显现:中国铁建叫停磁悬浮生产线 比亚迪云轨海外抢订单

3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投资项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投资项目产能监测预警、对城轨的产能进行调控等政策,给当前大热的轨道交通建设投资“降温”。2个月后,调控令效果已出现,包括比亚迪(002594)、中国铁建(601186)在内的单轨项目布局均有所调整。

中国铁建、比亚迪调整轨道布局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铁建叫停在长沙的磁悬浮车辆生产线。5月25日,中国铁建对此给出了明确回应,表示磁悬浮车辆确实存在生产过剩,此举也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供给侧改革的具体举措。

目前,中国磁浮机车仅有的2条生产线分别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和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所有。中国铁建其实主要是负责工程的,生产车辆并不是其主要业务。2016年,中国铁建开始了在磁悬浮生产线的布局。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首席专家王全生曾表示,在磁浮机车领域,承担生产线施工的铁建重工虽然算是个“新兵”。

王全生曾介绍,中国铁建的磁悬浮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将成为中国第3条磁浮机车生产线和第1条磁浮轨道生产线,如果未来轨道和机车的生产相匹配,生产线建成后每年将增加轨道120公里,增加机车60列。

为什么从事施工建设的中国铁建想要亲自生产设备?铁建重工总规划师申智方曾对媒体吐露过初衷:近年来,比地铁运营成本低且更节能环保的磁悬浮轨道,成为国内不少城市城区轨道交通建设的新选择。但从行业角度来看,目前全球的磁悬浮轨道都还在使用传统的轨道生产线,不仅产能跟不上,也无法生产新技术标准轨道。因此铁建重工敏锐洞察到行业商机,提前布局谋篇。曾有报道称,中铁建负责人表示,想要借此打通磁悬浮设计、轨道、车辆等全产业链,这样到手的项目就可以不用向中国中车采购,全部自给自足。

铁建重工是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设备占据了全国设备总数的30%。本身就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加上在国内地铁热的大背景下,他们在日常工程建设中,恐怕对地铁投资的需求更深有体会。凭借项目优势和技术基础,想从磁悬浮市场分一杯羹的举动,也不足为奇了。

除了中国铁建,另一家轨道设备生产公司——比亚迪的布局也在发生变化。新华社5月25日报道,比亚迪日前中标巴西萨尔瓦多市轨道交通项目,合同金额约25亿雷亚尔(约合6.89亿美元)。这将是当地历史上首条跨座式单轨。据悉,本次招标的轨道交通线路将跨海修建,兼具治理城市拥堵和发展旅游两大功能,线路总长约20公里,将连接萨尔瓦多市和西莫兹费尔霍市圣约翰岛。据介绍,该工程将分两期建设,一期约4.6公里,二期约15.4公里,预计分别在2020年中和2020年底建成通车。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后补贴时代,比亚迪自2016年加速对云轨业务的布局,将其作为一大战略方向。此前,比亚迪已获得了多地的订单,对外披露进展也非常顺利。但在最新一期的投资者调研中,比亚迪表示,“云轨市场需求依旧很大,但是今年年初国家收紧了对轨道交通的审核,目前我们的项目需要申报发改委审批。”

站在进军轨道业务遭遇产能调控、国内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比亚迪的巴西中标可视作是及时转战海外,属于明智之举。

政策调控VS商业角力

事实上,地铁投资建设过热、轨道交通产能过剩等在业界早已有共识。记者查询到,2017年的国际轨道交通专业发展峰会上,与会专家曾专门就轨道交通产能过剩展开讨论。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长春客车董事长王润曾透露了一个数据——单轨车仅是城轨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种类,中车6家主机厂每年城轨车的总产能就达到了10000辆以上,而市场需求仅是中车产能的70%左右。

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专门发布了上述《通知》,明确提出,省级发展改革委要健全投资项目备案规则和程序,严格执行项目代码制度,制定城轨车辆及牵引、制动、信号系统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城轨车辆产能利用率低于80%的地区,不得新增城轨车辆产能,企业申请建设扩大城轨车辆产能项目,上两个年度产能利用率应均高于80%。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现在轨道交通体现公益性,普遍亏损,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来进行补贴,会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这样也是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5月23日,中车唐山宣布第五代新型磁浮工程样车在位于长沙国防科技大学试验线运行试验成功。同日,中车株洲亦对外宣布,时速200公里中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通过业内评审,其样车有望在2019年下线。可以看出,中车在磁悬浮的产业布局正在加速推进。对于新加入者而言,想要挑战其优势并不容易。

有轨道交通专业人士指出,短期来看国家对轨道交通车辆的产能监管会对几个核心的厂家造成影响,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确实已出现“降温”的意味。但长期来看可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也有利于倒逼企业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