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上合前瞻:扩员后如何在复杂国际环境中行稳致远?
2018-05-27 12:48: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独家】上合前瞻:扩员后如何在复杂国际环境中行稳致远?

本文大概8500字,读完共需10分钟

编者按:作为2018年中国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青岛峰会将于6月举行。峰会召开前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简称人大重阳)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5月21日联合发布“乘风破浪 行稳致远:上海合作组织十七年进展评估”(中英文版)智库报告,“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研讨会同时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理事刘元春和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汪金国致辞,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曾向红教授做报告阐述。会议由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主持,参加讨论的嘉宾有,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姚培生,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周晓晶,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周戎,人大重阳研究员刘英和韩桦。@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本期与读者独家分享此次发布会的专家发言精华内容,已经专家审阅。

在当前的时点上,上合组织可积极有为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今年是上合组织成立的第十七年,自成立以来上合组织开创性的倡导并践行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合精神,并以此为原则建立了完整有效的组织机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当前的时点上,上合组织可以积极有为,从传统的安全合作向其他领域进行扩展,这对于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非常有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近期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虽然好像是告一段落,但是从经济学研究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两个大国之间冲突的一个开始。可以说,中美之间的这种贸易冲突将在未来陆陆续续拉开序幕。从世界经济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美国经济从2013年触底之后出现复苏,2014年出现宏观经济政策转向。2015年、2016年,特别是2017年整个经济相对较好。从周期角度来讲,很可能在2018年底美国经济将迎来触底,也就是说在2019年、2020年有可能面临下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金融危机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逆全球化、民粹主义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等,很有可能在周期的下行阶段进一步触发。这种触发可能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这个基础上发生一系列的扩展、深化。

鉴于目前世界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尤其是近期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问题,都要求我们从战略的高度思考新型大国的布局。未来我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全球化进程中如何进行战略部署,包括对一些时点上的冲突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充分的考量。今天我们推出的“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上海合作组织十七年进展评估”报告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路、新视角和新举措,对于我们下一步的全球治理,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全球政治格局的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合组织17年:上合精神与扩员发展

汪金国(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今天我的题目是“上合十七年精神与发展”,这中间也有现实、现状与挑战。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汪金国

首先,上合精神讲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在世界多极化和多元化带来更多争议、冲突,乃至战争的背景下,上合精神应该发扬光大,继续前行。

第二,“上合组织”扩员后,它的面积已经达到3396.7万平方公里,人口已经达到了31.1亿,占世界人口的42.8%,GDP15.98万亿美元。应该说,上合组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巨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包括了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发展水平。上合组织扩员,冲突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走在了一起。中国既没有因为与印度的边界争议而拒绝印度参加,印巴也没有因为对方参加上合组织而拒绝成为其成员,这显示了上合组织成员包容和共同发展的意愿及目的,可以说是上合精神最好的体现。

第三,扩员之后的上合组织面临很多的挑战和任务。比如,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意见和利益分歧将会增加,相关机构与原则的改革应该提上日程。再如,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肯定会更加复杂一些。中国与俄罗斯在上合内存在竞合关系,而印巴两国的加入会使这些关系出现一些新的走向,因此在与各国的利益协调方面应该更具技巧。

此外,扩员后,上合将遭遇更多的成员国矛盾和突发事件,应该对“不过问成员国矛盾”的传统做法进行反思,否则,容易给外界造成上合对域内重大事件无力作为的印象。上合组织试图超然于各成员国矛盾和突发事件之上,只搞建设是不现实的。在上合组织反对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功能上,可以进一步整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力量。阿富汗问题关系到上合组织多个成员国的切身利益和相互往来,上合组织应该在阿富汗和平与重建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互信程度的提高是上合目前所面临的最重要任务,而人文交流有助于促进互信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首先可以改变以往交流的主体,从官方为主变为民间为主,或者是民间官方并重。其次丰富交流的内容:一是扩大认知的范围,二是增加认知的深度。在人文交流方面,上合国家可以在环境保护、历史文物保护及数字化、文化史编纂工程方面开展合作;还可以设置联合研究机构,共同就水资源、艾滋病防治、反腐败、儿童妇女问题等等方面开展更多的研究。

另外,上合组织与区域内其他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组织,也应该更加深入地进行合作,比如在反恐怖主义法、反极端主义法、反洗钱及反资助恐怖主义法等方面,独联体国家等做出了非常有力的探索,有非常成熟的法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上海精神”、制度认同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

曾向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已是世界上涵盖地域最广、包含人口最多的国际组织。它对维护欧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曾向红教授

上合的前身是1996年建立的“上海五国”机制。得益于上海五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边界划分、边境地区裁军和增进军事信任措施等方面开展合作积累的互信,2001年“上海五国”协同乌兹别克斯坦正式成立了上合。

上合取得了辉煌成就,这离不开成员国之间,尤其是中俄之间的协同努力。事实上,上合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多边合作中的体现。正是在中俄双边关系不断取得突破的推动下,中俄在上合框架内的互动也逐渐进入良性循环,从而不断为上合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上合对中国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在安全方面上合的作用不可或缺。上合对于我们维护西部的安全与稳定,推动欧亚经济的发展都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到现在为止上合已经成为我们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制度平台。

从理念层面来说,上合的灵魂就是“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截至目前,上合已成各个成员国践行各自外交理念的一个重要渠道。

上合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周边外交、安全与稳定、国家间合作、大国关系、组织国际影响力和“一带一路”建设。第一,上合成员国坚持国家主权平等,不得干预他国内政等主权规范,有效地保障了成员国的主权。第二,对中国西北和中亚的安全与稳定做了重要贡献。上合构建了多层次、宽领域和富有成效的安全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了相关法律体系,成立了专门反恐机构,举行了多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通过安全层面互动,加强了成员国在打击“三股势力”等安全领域的合作力度。第三,展示了不同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国家之间合作的典范意义。上合成员国在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文化传统等方面差异很大,通过互利合作,这个制度增进了成员国之间的互信程度。第四,大国关系在组织框架内得到的有效调适。第五,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提高了组织的国际影响力。上合已构建起了包括正式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三个层次的伙伴关系网络,实现了自身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第六,“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其推进需要依托现有合作机制的助力。其中,上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上合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组织框架内经贸合作的成效有待提高。上合致力于推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现已缔结了许多多边合作协定,但这些协定的落实还需做出更多努力。二是安全合作需要扩展和完善。成员国参与上合安全合作更多出于对成本—收益权衡的考虑,较少基于对规则或规范的认同参与安全合作,这不利于上合安全合作的深入。三是我们必须处理好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的问题。原则上,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之间有相互促进、事半功倍的功效,但截至目前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合作水平高于多边合作的水平。这需要成员国在多边合作上投入更多精力。四是扩员带来了新问题。2017年,上合实现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扩员。扩员对组织的发展而言,首先会带来如何有效融合新成员的问题。此外,扩员的挑战还在于需要谨慎处理新成员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竞争关系。如此一来,上合将面临成员国之间的间协调和合作难度加大、组织的工作机制可能需要调整等问题。五是上合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协调问题。“一带一路”建设可能对上合的发展带来十分复杂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可能有消极的。不排除“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可能会对上合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

为保障上合未来的平稳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首先是进一步明确上合的功能定位与区域定位。上合仍存在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有必要根据上合在过去十七年的发展历程,规划好这两个方面的定位。其次,需要加强上合在中国外交中的作用,包括在完善并深化经济功能、进一步加强上合开放性,妥善处理大国关系,提高组织凝聚力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三是落实协议,将工作重心放在落实已经达成的协议上。四是完善上合的决策、调解和约束等工作机制。五是启动和实施满足成员国共同利益的重大项目。六是提高成员国对上合的制度认同,可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民众层面三个层面入手。

总之,“上海精神”是上合区别于其他国际组织最典型的特征。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是尊重多样文明,其背景是成员国均拒绝接受“文明冲突论”的观点。“文明冲突论”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引发这些文明之间的冲突。而上合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说明,上合摸索出了一条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传统有所不同的国家开展友好合作的创新性合作模式,从而具有典范性意义。而上合之所以能超越“文明冲突论”,成员国在上合框架内开展的政策沟通与人文交流居功至伟。展望未来,只有当成员国及其民众对上合产生深层次认同,上合的发展才能获得不竭动力。

从源头开始,我就参加了上合组织的工作

姚培生(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行在即,稍向大家讲点历史。上合诞生的源头,与中苏双方在边境地区裁减军事力量和建立信任措施的谈判有历史联系。这个谈判是1990年开始的。我参加过这个谈判,到苏联解体时已达成一些共识。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这个谈判从双方变成了中国一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方的谈判。1996年4月和1997年4月,五国元首先后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裁减军事力量的两个重要协定。这就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14日,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加入五国机制,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宣告成立,六个成员国均是该组织的创始国。2017年6月,印度、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上合,使合作机制从六国增加到八国。你们看,从五国到六国再到八国这一历史进程充分展示了上合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以说,它是其他国际组织的一个榜样。

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姚培生

大家看到,进年来有些国际组织内部纷争不断,凝聚力在衰减,甚至出现“退团”。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以后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最主要的是它坚持了“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是上合组织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上海合作组织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所以,这20个字始终要坚持,估计这次青岛峰会上成员国将就如何坚持和弘扬上海精神达成新的共识。

上合在国际上的名声越来大,是不争的事实,但在社会上影响怎样呢?普通百姓怎么看?最近我看到哈萨克斯坦研究人员做的一个社会舆论调查报告,调查国际组织在这个地区哪个影响最大?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上海合作组织。这个调查不是官方授意的,因此是很客观的,可信度非常高。

我认为,上合组织成立以来的最大成就,就是维护了本组织所在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如果没有上合,那么这一地区可能是另外一种局面。上合组织成立之日就签订了打击“三股势力”公约,这在国际上是首例。打击恐怖主义是上合组织最早提出来的。成立之日签订反恐公约,说明上合组织具有预见性,对地区形势看得比较清楚。经多年努力,上合从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合作,逐渐扩展到经济、文化合作,现在这三大支柱有力地支撑着上合。当然我也听到有人问:上合经济合作为什么发展较慢?这是事实,这里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中亚国家由于苏联解体各方面遭受了重创,像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受到破坏最重;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都对上合组织产生了重大冲击。客观地说,虽然上合没有取得预期的那么多经济成果,但事实是大家都在往前走,都在找新路径。还有,基础差也是个因素,各国起点不一样,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不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相比。我还想告诉大家,上合成员国是最早支持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这一倡议将整体推动上合的务实合作。

这次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是扩员后的第一次峰会,来的贵客较多,会引起世界瞩目。青岛峰会是我国今年的主场外交之一,下半年还有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还有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今年是我国外交活动极忙的一年。

以开放姿态,解决上合组织的区域定位问题

周晓晶(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首先祝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发布《上海合作组织十七年进展评估报告》,非常高兴,因为我既是重阳研究院的高研,同时也是兰州大学的客座教授。这个报告立意比较高,站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这个角度,着眼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建议。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周晓晶

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以安全优先,兼顾经济的原则,解决上海合作组织功能定位问题。从上合组织成立本意看,最初五国走到一起,首先还是为了安全合作。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对经济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和中亚国家都提出了加强经济合作的意愿,这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乃至上合组织发展趋势的一种内在要求。现在关键是要本着上合组织精神,妥善解决好功能的定位问题。

第二,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角度,把握如何进一步加强上合组织在中国外交中的作用问题。我非常赞同报告中提出的进一步加强上合组织的开放性,提升其国际影响力的建议。目前,上合组织成员已扩充到8个国家,加上4个观察员国家,就是12个,还有6个对话伙伴国家,达到了18个,这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上合组织作为一个区域合作组织,对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中国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关于分步骤推进上合组织自贸区建设。自2011年中国提出建立上合组织自贸区建设以来,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说到底还是其他几个成员国缺乏急迫的愿望。为此,中国方面可以考虑两个阶段性的推进方案:一是准自贸区模式,就是中国降低关税,同时允许其他国家有一个过渡期;二是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安排先行,不用等到全部成熟后,再统一达成自贸区建设安排。

第四,以更积极的开放姿态,解决上合组织的区域定位问题。上合组织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扩员的必然性,而扩员本身又极大的提升了上合组织的国际地位。现在面对伊朗、阿富汗、白俄罗斯、蒙古等四个观察国,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六个对话伙伴国,上合组织确实面对一个区域定位问题,如果仅仅拘泥于区域概念和地理位置,确实难以从理论上解决上合组织区域的定位问题。实践往往先于理论,上合组织扩员本身提供了具体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四个观察员国实际上就是准成员国。上合组织下一步的扩员完全可以扩大到这几个国家,至于六个对话伙伴国也可以“上合组织+”的形式取得存在的合理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上合组织没有理由拒他们于门外,也不应该以所谓的区域性定位问题来拒绝。

第五,妥善处理上合组织服务“一带一路”的问题。上合组织的经济功能如果深化,必然会对“一带一路”的推进产生积极作用。我们不要在上合组织内强行推进“一带一路”,要妥善处理好上合组织内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这样一个相关关系。

中亚国家有今天的发展,上合组织功不可没

周戎(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这个报告在上合峰会之前推出非常及时,也很有价值,对决策者、研究者和普通的读者都非常有意义。这个写得非常细致,为决策层提供了不少可供采纳的建议。

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周戎

中亚国家有今天的发展,中俄关系有今天的局面,上合组织功不可没。未来上合组织可以为中印巴、中印或者印巴之间提供一个新的解决纠纷的一个平台。这次我们加入的两个南亚成员国,一个印度,一个巴基斯坦,所以希望报告能够在中俄两架马车的基础上,更多地加入南亚视角,增加我们报告的分量。

关于反恐方面,我认为上合组织的反恐要从多视角,从更高的层面看。在我看来,中亚的安全形势比起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来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我们要把中亚的安全形势放在一个大格局去考虑。现在增加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上合组织的反恐的严峻形势自然增大了许多。在这方面将来还应多一些研究内容。

上合组织的“安全红利”应夯实,

充分利用于经贸合作

韩桦(人大重阳研究员):上合组织不是我的研究领域,不过,2000年江泽民主席访问吉尔吉斯斯坦时,我作为随访记者全程报道,算是跟上合组织的一点点渊源。当时双方签订了很多以安全为主的相关协议,成果丰富。回国的专机上,江主席还倡议举办了一次“万米高空的音乐会”,这是一个小插曲。

人大重阳研究员韩桦

今年是上合组织扩员后的第一次峰会,会很热闹,但是也可能很“乱”。因为扩员之后有更复杂的问题。巴基斯坦先加入,然后印度主动要求加入。上合组织也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提供了平和争议、发展双边以及多边关系的一个新机制。

关于上合组织的定位,安全是基础。上合组织的“安全红利”应该好好夯实,并且在经贸合作当中加以充分的利用。

今年年初,国内天然气荒,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加快了天然气管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土库曼斯坦输入到我国的天然气管道也出现了老化,需要不断更新。两个问题同时发生,叠加造成了我们的天然气荒。因此,在中亚比较良好的安全局势下,我们可以在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改善、更新、加强,把安全的红利充分地在经贸合作当中加以释放和利用。

另外,去中亚国家进行人文交流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签证工作,因为不少人士反映,签证很难。加强人文交流,促进人员来往,保证签证方面的一些便利性是首要条件。这方面是不是可以再做一些工作,可以进一步讨论。

上合组织跟“一带一路”存在六个方面的一致性

刘英(人大重阳研究员):上合组织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中非常重要的国际性组织。我们把它定义为永久性的政府间合作组织,这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金砖国家、联合国、G20等都有所不同,而G20更多是一个国际论坛的性质。我也说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人大重阳研究员刘英

上合组织成立17年,它实际上是走入了一个成熟、稳定、活力和有干劲的时代,面对美国特朗普上台挑起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所导致的一定程度的世界失序,在参与和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我们对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上合组织就有了更多的期待。当然扩员之后上合组织在增加活力、动力和能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复杂性和协调难度,尤其是印度。上合组织中七个成员国都明确支持"一带一路",只有印度不在列。

扩员对上合组织提出了新命题,新挑战,其实也带来了新机遇。上合组织建立以来的成绩不需要多说了,在面临恐怖主义,尤其是逆全球化思潮的情况下,青岛峰会到底如何达成一致,如何如王毅外长讲得提高上合的凝聚力、行动力,尤其是影响力,我认为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长期来讲还需要加强政治合作。在经贸领域,上合成员国不仅需要对外进一步改革开放,而且对内要深化结构性改革,上合各成员国如何应对挑战,进一步达成共识,我想结合"一带一路"来谈一下如何推进上合紧密合作和互联互通。

实际上,我们看到,"一带一路"成立之初就与上海合作组织结下了不解之缘。2013年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时候,第一个表示支持的就是上合成员国哈萨克斯坦。从多边层面来看,在2015-2017年三年时间,在上合元首峰会和总理峰会的宣言里都明确提到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

我认为,上合组织跟"一带一路"存在六个方面的一致性:

一是两者的首倡国都是中国;

二是二者秉持原则一致,"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上合秉持协商一致,平等国家不分大小;

三是两者坚持的精神是一致的,上合精神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和丝路精神是一致的,丝路精神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四是两者建设重点区域存在一致性,"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框架是六廊六路多国多港,而这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对话伙伴国、观察员国很多存在重合的;上合基本遍布在六大经济走廊之上。

五是两者建设的目标是一样的,两者都是通过互联互通建设,谋求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终极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是两者建设内容一致,《上海合作组织宪章》里第一条就提出上合力求进一步深化全面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指出鼓励开展政治、经贸、国防、执法、环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金融信贷及其他共同感兴趣领域的有效区域合作。因此,上海合作组织间的合作不仅是安全、政治、经贸、人文,其与"一带一路"的加强基础设施联通,加强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有着建设内容的一致性,都是通过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正在开创上合组织的新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润物细无声的,"一带一路"秉持的三原则就是共商、共建、共享,没有强制,上合坚持的是协商一致、平等相待的原则。所以,上合组织跟"一带一路"可以很好地进行对接合作,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欢迎关注下月初发布的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的研究报告,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