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投资理财已成为老百姓日益关注的话题。随着房价高企,银行利率不见上升,一些人选择将存款从银行搬家,但就如何更好地稳妥投资,却犯了难。市场上理财产品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在缺乏专业理财知识的前提下,不知如何选择……
如何让自己的“钱袋子”不缩水,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专家建议,投资理财,方法最重要,在预估好风险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比存银行,更爱买理财
在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工商银行营业厅里,53岁的程金枝正在办理存款业务。去年,她和老伴一共存下10万元钱,准备存个3年的定期,整存整取,年利率为2.75%。“利息不算高,但我想着起码比放在家里贬值强吧,既安全还能增值。”
与程金枝一样,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有一点积蓄就存进银行,是多年来的习惯性选择。近年来,眼看着房价步步攀高,银行利息却一直在低位徘徊,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理财的焦虑中。
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477家银行共发行了8693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88%。相比之下,银行存款利率望尘莫及。以一年期定期利率为例,央行基准利率为1.5%,工商银行利率上浮至1.75%,稍微高一点的中信银行上浮至1.95%。活期存款利率则更低,大部分银行活期存款年利率仅为0.3%。
“要让财富保值增值,不能单纯指望银行。”4月份工资刚发,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吴悦就把钱转进了微信理财通:“现在物价这么高,钱放在银行基本上就是在缩水。5万元以上的资金我就买理财产品,小额一点的买基金,平时的零钱也放在余额宝里。”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存款从银行搬家。不久前,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表示,自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从居民储蓄增速看,近些年来下降幅度较大。从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增速降至历史最低值。从居民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看,这一下降趋势更加明显。2010年至2017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5.4%下降至12.7%,下降了一半。
有专家表示,脱离了银行的钱,主要有三种去处:买房、投资理财和日常消费开支。其中,除购房这项大头开支外,投资理财方面的需求日益攀升。
渠道虽然多,选择也纠结
如今,钱放在银行的回报率太低甚至缩水,让许多人选择了买黄金、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做财富投资。
“我一直在关注黄金行情,目前虽然在跌,但长期看应该能涨上去。”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菜百黄金首饰柜台前,43岁的黄正邦正在询问黄金价格。黄正邦认为,未来美元很难进一步上涨,一旦美元指数从当前高位回落,金价将受益,此时投资黄金时机正好。
不过,目前市场对黄金走势仍存在较大分歧。有机构分析认为,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具有一定的保值功能,可适当配置。但其价格的长期趋势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一旦地缘局势有变化,黄金价格或许将有较大波动。投资者对于大量买进应持谨慎态度。
除黄金外,互联网理财产品是普通人热衷参与的另一个重要投资渠道。刚刚工作两年的郭晓然,基本上把存款都用来买了余额宝,“股票市场长期不振,债市前景尚未明朗,存下的那点积蓄经不起折腾,不敢拿去冒险,只能转战相对来说更加安全稳健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风险较小,收益稳定”。
郭晓然介绍,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有很多,大多数挂钩货币基金,收益一般比银行高,因此分流了不少银行存款。其中,最受欢迎的余额宝,2017年末规模已达到1.58万亿元。
“去年下半年余额宝已经限额最高10万元,今年2月份开始,余额宝又设定了单日申购额度,现在想再多买已经比较困难了。”郭晓然有些遗憾,目前余额宝的年利率在4%左右,比银行的定期理财利率要高,还能随存随取。
虽然我国金融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投资渠道已不算少,但像余额宝这样低门槛、流动性好、参与方便的投资方式,还是不太多。对于选择理财产品,一些老百姓依然很纠结。
“现在的理财产品种类复杂,很多词语都看不懂。”程金枝说,因为缺少专业知识,她选择理财产品时一般只是看收益率有多少,对于投资品种、回报规则、风控体系等信息看不明白,因此也不敢贸然去买。担心一些非法集资、庞氏骗局披上互联网金融的“外衣”,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公司跑路消失的情况,理财就变成了“破财”。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面对一些人的理财焦虑,有专家表示,投资方法对于普通家庭理财显得尤为重要,在寻求财富合理增值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去风险。因此,虽然把钱存进银行看起来不合算,但仍不能否定银行的保值作用,作为相对稳健的资产配置渠道,钱或多或少,都应该存一点在银行。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投资不是投机,不可能都是只赚不赔。在理财之前,对风险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评估,做到心中有数。一般规律是保证收益类产品的约定收益较低,风险也较低;非保证收益类产品的收益潜力较大,但风险也较高。普通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应以保本型为主,重点选择投资国债、央票等信誉度较高的理财产品,不要选择自己不熟悉的投资标的。
对于互联网理财,不能过于看重历史收益情况和年化收益率,不可盲目追求高回报率。目前,有投资平台用高达20%的利率去“吸金”,这已超出大多数企业正常盈利范围,面对如此高收益,需作出冷静正确的判断。在关注利率之外,还要重点观察互联网平台对借款人的信息披露是否充分,风控体系建设是否完备,必须弄明白其变现情况和到账速度等。
除此之外,为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理财时最好分散投资,本着“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原则,尽量购买不同的理财产品,控制家庭资产配置比例。赵锡军建议,除了资产投资,购买股票、黄金等大众理财产品外,也可以考虑通过购买养老、医疗保险来理财,当家庭遇到较大支付需求时,通过保险也可以实现理财目的。
当然,要实现更充分的财富保值增值,还需要政府开辟多元投资渠道,规范各类投资市场。同时,通过减税降费、鼓励创业等手段,让钱更多地进入实业,实现更充分就业,提升老百姓对整体收入的满意度。
新闻延伸
居民理财“买者自负”
不久前,《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在定义资管业务时,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这意味着刚性兑付打破,保本保收益将成为历史。那么,未来居民理财将受到什么影响?
刚性兑付,简单地说,就是即使融资方无力还款,最终仍会还款给投资人,也就是“总归有人埋单”。在这种理财模式下,投资者不用担心自己的钱会打水漂,往往会对投资损失估计偏低,容易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影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弱化了市场纪律,导致一些投资者冒险投机。
此次资管新规针对刚性兑付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比如,细化了刚性兑付的认定情形,明确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属于此类,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保本保收益、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委托其他机构代偿等,都属于刚性兑付。同时,还明确了刚性兑付行为的惩处标准,鼓励社会公众投诉举报刚性兑付行为。
打破刚性兑付后,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了,变相发行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现象将逐渐从市场上消失。这意味着消费者要改变将理财产品视同银行存款的理财习惯,在投资理财时,要了解产品理念,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平衡,根据风险偏好作出选择,做到“买者自负”、谨慎科学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