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丁刚:这才是我们“走过,路过,不应错过”的日本故事
2018-05-25 18:42: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荐读】丁刚:这才是我们“走过,路过,不应错过”的日本故事

本文大概2700字,读完共需3分钟

作者丁刚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12日“环球网”微信公众号。

引读

中日关系自去年春天以来出现转暖趋势,随着高层交往的恢复,有望持续稳定加速。本文作者丁刚(《环球时报》高级顾问、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近日参加了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环球网协办的中日智库媒体高端讨论会。

两年前,丁刚老师曾在环球网发表过五篇访日手记,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今天的中日关系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丁刚老师再次为环球网撰写了系列评论文章——《中日关系,什么样的“小阳春”?》。以下为该系列文章第三篇,原题目为“`走过,路过,不应错过’的日本故事” 。

本次出行日本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们来到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讲解员在屏幕上打出一张园区的位置图,以此为中心往东北500公里是东京,往西南500公里是中国的上海。

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上的距离很短,这使得我们之间的交流变得十分便捷,让中国的消费热潮不断地向日本传送出巨大的溢出效应。去年中国赴日游客超过780万。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游客消费4391亿日元(约合2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占外国游客在日消费总额的38.7%。

在离北九州生态园区不到一小时车程的福冈港,这个季节几乎每天都有大型邮轮停靠。导游告诉我们,有时会有多达三四千同船而来的中国游客在这里登陆。

他们在福冈短暂的停留中,除了会参观太宰府等景点外,还要去药妆店、百货店和超市采购。在福冈一些景点购物,中国游客会有在国内购物的感觉,除了营业员大多会讲流利中文外,还可以用微信、支付宝支付,甚至还会听到熟悉的声音:“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但是,会有多少中国游客知道福冈附近有这么一个工业园区呢?或许,他们采购的那些日本制造的商品中,就有不少是用这里生产的再生原料制作的。

其貌不扬的塑料再生工厂

名叫外丸的女解说员带我们走进一家塑料再生工厂,她拿出一条像丝绸织成的褐色条纹领带,对我们说道:“大大小小的废弃塑料瓶每天都会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这里,经过分类加工而成为制造这种领带的原料。”

每个1.5升的无色塑料瓶生产出的化纤原料,在与其他原料组合加工后,可以制作两条领带。每条领带的市场价大约在1500日元左右,约合86元人民币。

这个在20年前建成的工厂经过不断改造更新,已经实现了全封闭式的智能化管理。从全国各地收来的塑料瓶在中转站被压缩成了数十公斤重的大方块,运输到这里。

废弃的自动售货机在中转站被压成了一体,以便于运输。

看到很多被压缩的塑料瓶都带着有色瓶盖,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会不会影响原料的再生产呢?解说员拿出一个带溶剂的瓶子,瓶中装有被压碎的各种颜色的碎片,轻轻一摇,那些有色的很快就漂浮了起来。她还告诉我们,有些瓶体还带有残留的包装纸,也会通过一种装置将这些碎纸块“吹”出去。所有这些工序都由机器自动完成。

大约有二层楼高的厂房看上去其貌不扬,内部非常洁净,看不到人影。就是这样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工厂,现在是全日本最大的塑料再生加工厂,每天可以处理130万个1.5升的塑料瓶。从这里生产出的原料可以用来制作衣料、领带和皮包皮箱等等,大约可节约90%来自于石油的资源,减少6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北九州是日本现代工业的一个起跑地,早在1901年,日本第一座近代高炉炼铁厂就在这里建成,北九州逐渐发展成为全日本四大工业基地之一,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主力作用。

随之而来的是污染。在园区中心的展室,我们看到一张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照片:天空中飞舞着彩色的浓烟。展板上写着:附近的湾区当时被称为“死海”。

从80年代开始的全民参与的治理,在90年代中期开始产生成效。今天,北九州已经从“七色烟”之城转变为日本全国环保样板的“星空之城”,附近海湾有数百种鱼贝和鸟类栖息。

北九州取得这样的环保成效,与很多发达国家同步。工业化走到这一步,就进入了后工业化,垃圾处理技术不断提升,碧海蓝天,青草绿树,鸟儿欢唱,鱼儿畅游,去工业化开始。但在日本,环保不过是可持续工业化的一个阶段而已,紧接着开始的是再生工业。解说员有一个更为准确的解释:人类社会在顺序完成了大生产、大消费之后,开始进入大循环。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这个工业园区工程的推进,各种类型的再生工厂开始建立,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规模化效应。

在园区的展馆,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日常用品都可以变成为新的原料。汽车、冰箱、洗衣机、弹子机、复印机、各种医疗器具,个人电脑、灯管、建筑垃圾……所有这些过时的、废弃的用品,全部经过极其严格细致的分类而被加工制作成为某种原料。

回收的电子产品经过分类和再加工,制成了金银铜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似乎只有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这样一些高新的名词才能代表这个时代。在九州园区,我们开始理解,这并不是未来工业革命的全部,也不是只有的高精尖才算是创新。当我们还在赞赏日本人干净、讲卫生的时候,在20多年前,他们就从保护环境,悄悄地转进到了循环经济,把一只脚迈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而且这是一次社会层面的跃进。

这个大转变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国家治理水平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观念。

一个民族的生活细节是影响现代化质量、精度与耐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日本,所有塑料瓶上的包装纸的接缝处都印有提示:“请由此揭下”。揭下来的包装纸与瓶体要分别投入不同的垃圾箱中。仅此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家庭垃圾的分类已经到了何等细化的地步。

在日本的朋友给我发来一个叫上胜町的小山村的材料。在网上一查,原来它就是全球闻名的“零垃圾之村”,Youtube有关这个小村的几个视频,都有上百万的观看者。2003年,这个小山村正式发表“零垃圾”宣言,宣布将在2020年前实现不产生任何垃圾,所有东西废弃时都可以回收。在那里,垃圾分类已经达到了43种!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的,更是社会的。在日本,环保的理念之所以会深入人心,与传统相关,也与现代技术和教育相关。持续不断的中小学教育、居民教育已转变成为个体的行为习惯,从而奠定了循环经济坚实的社会基础。

此行中有对中国环保情况比较了解的同行,他提醒大家注意,塑料循环加工的技术并不复杂,中国也已拥有,只是还需要提升智能化技术。相较于日本,中国的差距首先是再生过程中的污染。由于废弃塑料物品的收集以个体为主,而大量加工者都是中小加工厂,甚至家庭作坊,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其次是缺少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循环经济体系,并通过政府的重点投入不断提升运行水平。第三点可能最重要,垃圾分类没有成为家家户户的一种生活习惯。

我们需要看到中国制造在哪些方面已经超过日本,还有哪些方面不如日本。但这个工业园区的故事却让我们把视线从制造业的升级延伸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方式?

这才是我们“走过,路过,不应错过”的日本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