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日前,在北部湾滨海之畔,随着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核岛精确地一次性完成了穹顶吊装,现场近万名中国广核集团和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的建设者欢呼雀跃。
吊装成功的3号核岛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它和4号核岛都拥有一颗“中国芯”——华龙一号,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该工程不仅是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也将作为英国布拉德韦尔B核电站的参考电站。也就是说除了效力国内,这两台机组还肩负着推动“中国标准、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中国核电技术扬帆出海的重任。
此次成功吊装,不仅实现了中广核“华龙一号”首堆的“加冕”,也标志着中建二局首次自主完成钢衬里穹顶制作安装的成功实现,意味着防城港核电站3号核岛从土建主体施工全面转入安装阶段。
精于毫厘,筑力华龙“加冕”
3号核岛的穹顶是个外形酷似巨型“帽子”的半球体。穹顶高度超过13米,重达220吨,相当于200辆小汽车的重量,直径45米,相当于3.5个标准篮球场大小。此次提升的任务就是要将如此沉重的庞然大物吊装到60多米高的核岛顶部,还必须保证穹顶与筒体组队间隙和错边量误差都小于2毫米。
“这个吊装过程可以比作给一个杯子盖上盖子,最终确保这个瓶子密闭。但是随着重量、高度与体积放大之后,这个盖盖子的难度也将随之增大,而核电建设的标准非常之严苛,误差不允许超过2毫米,相当于我们要实现刀刃与刀刃的对接!”中建二局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总工程师刘军这样解释这次吊装的难度。
不仅如此,项目紧邻海边,还要考虑北部湾海边错综复杂的气候条件,些许微风都会给吊装过程带来不可预知的变量。为此,项目团队运用BIM模拟了吊装全过程,这也是国内首次把BIM技术应用到核电建造过程中。相较于传统的方案,运用BIM模拟可以将整个吊装过程提前可视化和动态化呈现。通过数据分析综合考虑存在的各种情况,把不可预知的因素通过一次次动态模拟变得清清楚楚。
吊装前的两个月里,刘军带领团队开展了大大小小的吊装讨论会和技术交底近百次,不断优化BIM模拟效果,拒绝一切意外。同时,还组织了包括穹顶吊装空钩模拟演练、应急演练、穹顶试吊、铆共和焊工焊接演练等数十个工种总计60次演练,高频次、全方位的演练实现了吊装所有环节的全覆盖,最终完成了这次吊装任务。
巧手巨匠,编织华龙之“冠”
此次吊装成功的华龙之冠本身也是一顶天衣无缝的“安全帽”。虽然现场吊装只用了几个小时,但是前期编织这顶“帽子”却凝聚了建设者无数个日夜的心血。
3号核岛的“帽子”由70块预制单元体钢构件拼接而成,为了确保最终能毫无缝隙的合成一个“帽子”,从第一步裁切“帽子”的材料开始就必须控制误差。王红星是一名拥有十几年经验的铆工,他的铆工班组相当于“钢铁裁缝”,为华龙一号量体裁衣。
在裁切的时候,由于机器只能裁切直线,而“帽子”的构件需要弧线,所以“钢铁裁缝”要进行人工绘制定位后再人工裁切。经验丰富的王红星还是遇到绘制难题,市面上最大的地规无法满足华龙一号巨型钢板的绘制需求。“这就相当于让你在纸上画直径10厘米的圆,但是给你的圆规最大只能画2厘米。”王红星解释说。他亲自带领铆工班们自己动手自制了秘密武器——超长版地规,不仅满足了裁切尺寸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裁切的精度,确保下一步对“铁布料”加工时不走形,最终完美地编制为一个“帽子”。
大国工程孕育大国工匠。从下料到最终的现场拼装,中间十余道工序环环相扣,需要铆工、焊工、起重工等各类工匠密切配合,每一个环节都秉承着“一次把事情做好的”信念将自己的任务做到极致,才能确保华龙之冠的完美呈现。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吊装的华龙之冠以及其加冕的筒体是中建二局首次独立自主施工制作完成的,标志着该公司完全掌握了核岛土建施工的关键技术。
千锤百炼,夯实华龙之“基”
华龙之冠是核岛钢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吊装完成后,它将和其“下半身”华龙之基——钢衬里筒体及底板组织一个密闭的整体,严严实实地把核反应堆密闭起来。华龙一号采用的是双层安全壳设计,除了内壳,外部还有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层共同构成了核反应堆安全运营的保护屏障。
如何把双层屏障打造为华龙一号的 “金刚罩”?项目伊始,这支团队就一直以最严苛的质量标准,夯实华龙之基。据了解,3号核岛的钢衬里筒体由1万多平方米的6毫米钢板焊接成形,把这些钢板平摊开来,面积相当于1.5个标准足球场。连接这些钢板的焊缝里若出现1.5毫米以上的单个气孔,或者针尖大小的连续气孔,都会被视为不合格品。这样严苛的焊接标准只能由国家核安全局颁发证书的核级焊工能够胜任。
为此,项目在培养具有超常焊接技术的核级焊工上下足了功夫,直接在项目成立了核级焊工培训学院,选拔优秀的焊工进行脱产培训,在学校经历了近半年的严格训练,考核合格之后才能进行焊接作业。仅用2年时间,该项目就培育了317名核级焊工来完成华龙一号严苛的焊接任务。
钢衬里筒体焊缝不仅外部观感要求不可挑剔,内部质量要求同样极为严格,要做到表里如一,而焊缝内部的缺陷肉眼是无法识别的,项目专业质检工程师还会用类似体检拍摄X光片的方法对所有的焊缝进行无损检测,用射线探伤焊缝,如此严苛的监测让所有缺陷无所遁形。
年仅19岁的朱瑞峰刚刚在项目举办的吊装练兵大赛焊接组获得第二名,他是项目年龄最小的核级焊工,为了高标准的完成焊接任务,他给自己“开小灶”,每天带着6斤的沙袋在手臂上进行焊接练习。正是300多名像他一样精益求精的华龙工匠的努力,才换来了1万多平方米筒体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7.5%以上的好成绩。
从项目规划设计到具体施工技艺的全链条、全方位的保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华龙一号”成功“加冕”,也更好地担当了建设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英国布拉德韦尔B核电站参考电站的重任。
(摄影:马启迪 蔡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