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帮我家孩子投个票吧!”
“麻烦给我们家XXX投个票,一人可投3票哦~”
你的朋友圈和微信群是否也被孩子父母的各种 “求投票” 刷屏?
学校原则上不面向社会开展网络投票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下简称《通知》)。
《通知》规定:
各学校在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中,原则上不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 ;
校内社团和班级自行举办的活动,为调动本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应只限于本校内一生一票进行网络投票;
如确需采用微信、QQ等面向社会开展网络评选,必须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要加强对网络投票活动的监管 ,对投票来源和票数增长情况进行跟踪审查,确保投票行为真实有效。
《通知》提出,还应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并与社会团体组织加强沟通,涉及学生和幼儿的微信、QQ等网络投票活动,应事先征得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学校(幼儿园)要引导家长和学生不参加各类社会机构组织的面向学生(幼儿)的网络投票评选活动。
投票成烧钱游戏 买礼物可刷票
一些投票链接中,除了单纯的“投票”,还自带“礼物”功能,每个礼物均对应不同的票数,任何人可以花钱购买礼物送给选手,花的钱越多,购买的礼物越好,票数也上升得越快。
这也使得攀比之风也随之滋生,有的家长为买票甚至花上数千元。到最后,所谓的投票变成了“烧钱游戏”。而家长买票所花费的钱一般由投票网页开发者和活动主办方所得。
除在投票页面刷礼物买票,不少人还会选择找线下的刷票团队刷票。在朋友圈各种投票的背后,已开始形成产业化,投票也变成了一门“生意”。
深圳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在自己的网页上宣传“专业投票、服务至上”。该公司表示,从2006年开始,其采取人工投票,可以先刷到理想名次,付30%定金,等整个投票活动结束后,再付全款。如果没有达到效果,全额退款。
在网上搜索刷票,还会出现不少专门的投票刷票APP。一款投票APP中显示,“500投票(机器投)=55元”、“5000冲刺投票(10分钟内开始投票)=900元”等。
投票背后可能泄露个人信息
评选最萌宝宝之类活动的主办方多是早教中心、民办幼儿园、儿童摄影店等,作文比赛、才艺比赛之类活动的主办方大都是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可以说,这些评比投票活动完全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更有甚者,对活动参与者的个人信息打起了歪主意。
辽宁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民警李涛介绍说,他们在打击电信诈骗时遇到过这样的案例:
父母把孩子的身份、姓名、就读的学校甚至照片都提供给后台,后台将这些个人信息非法出售,不法分子拿到后编造一些重病、车祸的消息,对父母进行诈骗。
投票活动畸形 不利于孩子成长
对于朋友圈里一些为了孩子的名次不惜去拉各种关系、花钱去刷票的家长,心理学专家也提醒大家,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大多不了解微信投票的意义,只是单纯地参加活动而已,投票活动实际上成为家长之间的竞赛。这种功利化的做法,导致了投票活动的畸形,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心理咨询师王雪:在这种投票、刷票机制之下,我们大多数的学生可能比的就是票数有多高,在比票数之后,学生隐隐约约也能感觉到这可能和他们的个人能力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更多是家长在背后起到了一些作用,这种攀比是很消极的,给孩子们没有起到正向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