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琳
编/李悫
5月24日,联想集团发布2017/2018财年财务报告,报告显示,联想本财年获得营业收入4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1.6亿元),同比增长逾5%,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录得亏损1.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8亿元),上财年则录得盈利5.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19亿元)。
报告解释称,集团年内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主要受美国减税法案影响,引致集团付出 4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5亿元)的递延所得税项资产撇账所致。
近日,联想集团因“投票门”事件饱受舆论质疑,并引发对联想业务能力的讨论。有媒体报称,与国产手机国内便宜海外贵的情况不同,作为全球最大PC厂商的国产品牌联想,旗下多系列电脑产品在海外售价大大低于国内售价。
根据联想本财年财报显示,联想集团的业务主要由个人计算机和智能设备业务、数据中心业务和移动业务三部分构成。
其中,个人计算机和智能设备业务贡献营收贡献最大,收入年比年上升8%至323.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9.34亿元),占联想集团总营收的71.32%。
从区域市场营收贡献来看,联想中国区实现营收115.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36.56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不足26%,同比下降超过2%;国际市场营收录得338.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61.6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74.58%,较上财年上升2.5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新高。
但从净利润贡献情况看,占总营收超过七成的国际市场业务,却给联想带来1.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92亿元)亏损。占营收比重不足三成的中国区业务,反倒成为联想最大的利润来源,录得盈利5.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66亿元)。
事实上,联想近年来的业务发展情况着实不尽如人意。“公司深读”梳理联想财报后发现,联想开拓海外市场13年间,国际业务有一半时间不曾盈利;在国内消费者中,联想品牌更是越发弱势,背后是科技企业赖以生存的研发投入只有行政支出的半数,甚至不超过总营收占比的3.2%的事实。
伴随海外业务的折戟和研发能力的退化,联想似乎已经失去更多联想。
“国际企业”联想:海外故事线逐年走弱
2005╱2006财年是联想集团国际化的“元年”。
根据联想当年的财报显示,联想于2005年4月完成了IBM个人计算机业务的收购,以此为节点,联想得以晋身成为一家全球个人计算机企业。此后的三年间,联想集团专注开发海外市场,布局计算机产品业务。
梳理联想迄今为止13个财年的国际市场业务开展情况可以发现,联想海外市场的营收始终占据联想区域业务的半数以上,并于近年呈现扩大趋势。
根据财报数据统计,2005/2006财年至2007/2008财年,联想集团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均超过60%;2008因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联想于当年陷入2.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的巨额亏损,海外市场营收占比首次跌至57%,此后三年间,联想进入业务调整期,海外市场略有收缩,但营收占比基本维持在52%以上。
自2011/2012财年开始,伴随联想扭亏步入正轨,海外市场业务占比也逐渐回升,并于2015/2016财年首次达到72%的营收占比,较联想往年海外市场营收比例的平均值提升了约10个百分点,该比例明显大于同样作为中国通讯行业国际化代表企业的中兴和华为。
根据中兴通讯2017年财报显示,当年,中兴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468.6 亿元人民币,占中兴整体营收的 43.1%,其中,欧美及大洋洲贡献275.04亿元,营收占比25.09%,为国际市场中营收占比最大的区域。
而根据华为官网发布的2017年报告显示,华为海外市场贡献营收2985.2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49.46%,亦未超越半数。
财报显示,联想海外市场主要由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以及亚太市场三大部分构成,其中,美洲市场是联想集团海外业务中重点扶持的区域市场,其营收占比长期处于海外市场首位,仅次于中国区的营收占比。该比例最终于2015/2016财年达到30%,正式超过中国区28%的营收占比,成为联想全球业务中营收占比最大的区域。
(2015/2016财年联想区域市场营收情况)
与联想占绝大部分比例的海外市场营收额相比,海外市场给联想带来的利润回报却不甚理想。
财报显示,在联想集团刚刚拓展海外业务的2005/2006财年,海外市场给联想贡献了64%的营业收入,但分类经营业绩却合计亏损2.4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97亿元)。
其中,欧洲/中东/非洲区亏损3.5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87亿元),亚太地区亏损8643.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7018.68亿元);仅美洲区盈利1.9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但该数字也仅为中国区21.7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7.67亿元)利润的不足10%。
(联想2005/2006财年国际市场盈利情况)
据“公司深读”根据联想财报整理,在联想全球化的13年间,海外业务只有一半时间在盈利。盈利年份中,海外业务平均产生除税前经营溢利2.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74亿元),仅占联想中国区期内平均5.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16亿元)盈利水平的42.37%。
而联想海外业务疲软,甚至一度陷入全线亏损的态势占据了联想全球化的另外半部乐章,并于联想近三年间的财务数据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财报显示,联想2015/2016财年,营收占比高达72%的海外市场仅产生了9347.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96亿元)的除税前经营溢利,仅为中国区5.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8亿元)利润的16.6%。
2016/2017财年,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依然高踞72%,而除税前经营溢利却于当年录得亏损2.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55亿元)。联想集团当年5.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10亿元)的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几乎全部依靠中国区5.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35亿元)的盈利支撑。
(联想2016/2017财年海外市场营收情况)
而在今天发布的联想2017/2018财年年度报告中,国际市场营收录得338.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61.6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74.58%,较上财年上升2.5个百分点;但海外业务经调整除税前溢利却亏损1.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92亿元)。
而联想中国区则实现营收115.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36.56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不足26%,同比下降超过2%;但经调整除税前溢利则录得盈利5.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66亿元)。
可以说,“国际化”13年以来,联想中国区的业务一直处于盈利状态,但海外市场的却从未走向稳定的营收之路。从财报中的分析来看,联想于国际市场的营收,主要依靠在集团占比最重的PC业务表现,而近年的海外市场受挫,也是由于PC业务后发无力,智能手机和数据业务迟迟打不开局面所致。
比如,联想于2016/2017财年的年报中显示,联想亚太地区受宏观环境影响,PC销售下跌11%,市场減少3%,且受到智能手机和数据业务牵累,区域内除税前亏损录得6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除税前溢利率则为-0.9%; 欧洲/中东/非洲地区,PC销量持平,市场下跌2%,且因手机推广和数据中心转型, 区域内除税前亏损录得3.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51亿元);除税前溢利率为-3.0%。
“公司深度”粗略对比了联想13年来的财务报表后发现,联想除去在“出海”初期曾对海外新兴市场开拓情况进行过较为详细的阐述之外,于近5年的财报中再未就国际业务的相关情况做出详细的规划和说明,仅在“各地域的业务表现”中就海外市场的业务表现做简要盘点。
“公司深读”此前就联想移动业务发展情况采访过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飙,对方直言,联想国内业务保持稳定或与和国内运营商的补贴有关。比如,联想曾在2017年年初调整移动业务部的高管结构,原中国电信终端公司总经理马道杰担任集团高级副总裁,“这个角色的出现,契合了2017年联想和运营商的定制机型合作策略。”
孙燕飙进一步指出,国内已在2017年进入4G收官之年,补贴力度不断减小,联想moto维持在中国的市占率不掉,除非和运营商有过硬的合作,否则在中国不会再回升。
“科技企业”联想:研发费用仅为行政费用一半
除了作为“国际企业”的海外市场表现欠佳,很久没有拿得出手的自研产品,也使得联想曾经引以为傲的“科技型企业”光环逐渐褪色。
“公司深读”梳理后发现,从费用支出层面来讲,联想主要由销售费用、行政费用和研发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销售费用最高,行政次之,研发费用占比最少,三者的比例关系长期稳定在3:2:1的状态。
以近三年为例。联想2015/2016财年的行政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达到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67亿元)和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4亿元),而研发费用仅为7.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6亿元);进入2016/2017财年,联想的研发投入为13.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6.87亿元),行政费用则高达18.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8.13亿元)。
而在最新发布的2017/2018财年年度报告中,联想研发费用为12.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42亿元),较上年缩水将近5.5亿元,而行政费用已经达到17.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2.28亿元)。
此外,联想研发费用的增速亦显缓慢。在联想国际初始化的2005/2006财年,集团研发费用曾从2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9亿元),同比上升约4.9倍至1.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3亿元),而在2005/2006财年2009/2010财年4年间,联想研发投入最高涨幅仅为20%,在2008/2009财年和2009/2010财年还一度出现负增长,降幅分别达到4.5%和2.7%。
同样以近三年的财务数据为例。联想2015/2016财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约22%,2016/2017财年则为13.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6.84亿元),较同期14.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17亿元)的研发费用缩水9.5%;2017/2018财年三季报中,联想的研发费用则再次出现下滑,较上财年下降8%。
(联想2017/2018财年三季报研发费用支出情况)
除此之外,联想的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05/2006财年至今,从未超过3.5%。据“公司深读”统计,联想研发费用战营业额的比例在2014/2015财年以前平均维持在1.4%左右。近四年来,该比例平均为2.96%,并在2015/2016财年达到了峰值的3.32%。
根据联想2017/2018财年年度报告显示,该比例进一步缩水至2.8%。
而2017年,中兴通讯的研发投入金额为129.62亿元,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1.91%;华为上年的研发费用支出则为人民币896.90亿元,占全年收入比例则高达14.9%。
从研发方向而言,联想曾于2005/2006和2006/2007两个财年的年报中就研发成果做出过一定表述,包括研发出内置英特尔主动式管理技术的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ET960智能手机,以及对3G手机产品及开发流动电视等新技术的投入。而自2007/2008财年开始,联想在财报中再未就研发事项做出过具体披露。
此外,从去年开始被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频繁透露的AI(人工智能)计划,截至目前为止,联想也尚未在财报中做相关研发描述,也并未发布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
同样以中兴、华为为例。财报显示,中兴曾于2016年加大Pre-5G、 5G、高端路由器、 SDN、 OTN、核心芯片等产品的研发投入,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中兴专利资产累计超过 6.8 万件,全球授权专利数量超过 2.8 万件。而华为集团则在2017年的年报中披露,公司致力于5G、芯片、智能终端等研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