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论坛 王克修
近年来,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芯片的自给率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仍然面临很多困局:全球的芯片产业格局已经固化,被主要的垄断芯片公司牢牢控制;中国高端芯片对进口依赖度较高,尤其是对美国依赖度过高;国内芯片自产率仍然比较低。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认清发展战略转型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经济转型的压力。低成本出口战略难以为继;低端产业主导的经济结构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的传统使用方式难以为继。二是经济增长动能乏力。经济增长动能乏力,靠传统的发展战略很难拉动经济增长。三是制度改革的阻力。主要是利益格局的某些扭曲,如果不通过战略转型破除改革的阻力,改革很难继续下去。
其次,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制度层面,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必需的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在人力层面,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可谓刻骨铭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最后,培育工匠精神。“德国制造”的工匠精神值得学习借鉴。任何一个经济体,当房价涨幅远远超出做实业者的利润增长幅度时,就会吸引资金大规模流出实体经济而流向房地产领域。30年间,德国平均房价仅上涨60%,而同期个人收入已增长3倍,收入增长是房价涨幅的5倍;过去10年里,德国物价平均每年涨幅2%,而房价每年上涨1%。扣除物价因素,德国房价实际上在以每年1%的速度缩水。德国98%都是中小企业,因为德国的股市不发达(全德国不过800家上市公司),他们很难在把公司做好之后立刻拿去上市,圈钱退出。
只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早在中世纪,德国就有了“工匠”的职业,那些技艺高超的手工业者,被称为“师傅”。由于基督教的影响,这些手工业者视自己的职业为上帝授予的天职,做好自己的营生不仅是为了赚钱,还是对上帝最好的侍奉。
在这种强烈责任的感召下,他们对自己的产品高度关注,终生奉献,追求完美。“德国制造”的优势在于它的质量。德国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是独家产品。德国生产的工业制造品,大到挖地铁的掘进机,小到文秘工作中的订书机,从质量上讲都是第一。德国所有供3岁以下儿童食用的产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剂,必须是天然的;所有奶粉被列为药品监管;所有母婴产品只允许在药店出售,不允许在超市出售。
“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提出的“隐形冠军”概念正是德国经济和工业真正的基石。“隐形冠军”遍布德国的城市和乡村,他们占有着很高的市场份额,有着独特的竞争策略,往往在某一个细分的市场中进行着专心致志的耕耘,直到成就全球行业内的“独尊地位”。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