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天津等地加入“抢人大战”,各地的招才引智举措再次受到社会关注。在城市降低落户门槛之后,人未到、户先落的“户口空挂”现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落户申请爆棚
天津:杜绝“户口空挂”
从去年开始,为了招才引智,全国20余个城市纷纷给出了相关的引才“红包”。而其中的落户政策,则是民众最为关心的版块之一。
“抢人大战”最新的入局者天津于5月16日发布了“海河英才”计划。其中,全日制高校本科毕业生不超过40周岁就可以在天津落户。
政策一出,天津落户申请火爆。据当地媒体报道,5月17日,天津市人社局透露,自天津发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以来,不到1天便有30万人办理落户申请。而根据媒体最新报道的数据,截至21日,已有5800余人直接落户天津,领取调档函的人数则超过2.7万。
“从这几天的办理情况看,申请人数非常多,在政策发布的第一天,就有30万人上网,今天的网络访问量已经突破80万。这样的关注度,的确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光在2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落户火爆场景背后,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对此,天津市人社局20日回应:此轮人才落户新政,目的在于支持有意来津真正参与天津各项事业发展、愿意在津脚踏实地创新创业的人员,而不是借落户之机,单纯挂靠户籍,或为子女获得参加高考资格、买房炒房的各类其他人员。
同时,天津市人社局强调,要合理界定引进的是否是天津真正所需的人员,确保杜绝“户口空挂”、“暗度陈仓”等现象的发生,必须严格实行落档才能落户的规定。
何谓“户口空挂”?
天津的“海河英才”计划发布之后,短时间内便吸引了不少民众的关注,张锐就是其中的一员。
张锐来自河南济源,2015年从四川某“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后,便来到北京工作,而他的户口,则从成都回到了河南老家。
天津的户籍新政一出,张锐就看到了机会。
“天津市的政策此前一直较紧,并没有很好的落户机会,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在张锐看来,无论是享受公共服务,还是未来的子女教育问题,一纸天津户口都比济源户口更有竞争力。
“更何况,从北京到天津,高铁只需半个小时。”张锐称。
张锐还告诉记者,落户天津,自己早有打算。作为一名创业者,他在一年前便将公司注册到了天津,“因为天津当时有着更好的创业和税收政策,有利于降低成本。此外,天津也让我看到了更多的落户可能。”张锐说。
在张锐看来,相比于天津,在北京生活和创业有着更好的资源优势,所以他平时的办公地点,缴纳的社保、税收都在北京地区。
“即使拿到了户口,我也不会去天津工作。”张锐说。
像张锐一样持有北京社保的“北漂”是否可以落户天津?记者致电了天津市宁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
一位工作人员解释称,来天津落户,原则上不能有异地的社保。“如果申请人持有异地社保,我们也可以办理,但是经后台查询后可能会被清户,由此造成的后果由个人承担。”
此外,针对此前已经取得准迁证的该类人是否会被清户,该工作人员回应说,那时尚未有异地社保的相关要求,但是否会被清户要看后台工作人员的审核。
“户口空挂”影响几何?
在现实中,“户口空挂”现象并非个例。这种现象可能会有何影响?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翼介绍,无论是人在户不在,还是户在人不在,“户口空挂”的现象都会导致公共资源的设计、配置、使用等方面出现问题。
“到底有多少人要在这个城市上学?有多少人需要就业?政府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都需要详细的人口分布数据,从而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规划。”张翼解释称。
同时,张翼还告诉记者,城市管理者希望把人才和户籍都留在本地,但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使得人口不可能永远在户籍所在地稳定就业,这就需要各地在制定人才战略过程中做更多有针对性的设计。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户口空挂”现象还催热了中介市场。
21日,记者致电了一位自称可以代办天津市落户的中介,当记者告知自己符合年龄、学历要求后,该中介工作人员给出了记者落户天津的报价:3万元。
这位中介告诉记者:“如果委托我们办理,无需落档,只需提供身份证、毕业证和学位证,我们可以通过‘内部通道’来办理,一周左右即可拿到户口的准迁手续。”
专家: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在激烈的城市“抢人大战”中,“户口来了,人没来”的现象值得深思。
张翼分析,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政策制定者对城市的定位、民众对政策的需求进行详细推演,以免发生类似的摩擦。
此外,还有声音指出,“户口空挂”现象的背后,映射的是民众对现有户籍制度的焦虑。在张翼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焦虑,最终还是需要加快推进户籍改革。
张翼分析,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城市中的非户籍人口比较多,而很多城市又以户籍为指标来配置社会资源,这也导致人们看重附着于户口之上的城市资源和服务。
张翼告诉记者,户籍改革的大方向就在于逐步剥离附着于户口之上的城市公共服务分配功能,让户口回归其本身的人口登记功能。
新闻深一度
抢人大战频发:这些城市究竟在焦虑什么?
日前,天津市强势加入“抢人大战”,成为刷屏级的新闻。据报道,天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出台后备受关注,自5月16日政策发布以来,截至21日,直接落户5800余人,领取调档函2.7万多人。
数据的背后,是各路媒体对细节的刻画。诸如政策的几番变迁、标准的一再收紧,申请者的心潮澎湃、争分夺秒到最后得偿所望或失望而归。这幅图景传递出的思考是严肃的,即当前中国有一定教育程度及财富创造能力的个体,他们可以向何处去?有一定发展积淀又亟待再进一步的城市,它们又该向何处去?
包括天津、西安、成都在内的一批城市,近段时间屡屡因为大力度的抢人政策成为舆论热点。值得肯定的是,这些城市有预见性的眼光。在人口形势、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它们或是已经碰到或是预见了可能出现的发展瓶颈,而早作谋划。这些城市将目标群体大多定位在“创业人才”,其方向也是精确的。这一群体的就业机率、消费能力、造富能力都相对可观,从城市的发展前景考量,这一群体被“瞄准”是自然而然的。
与媒体报道中为各项手续而跑得焦头烂额的个体一样,抢人政策不断升级加码、乃至召开誓师大会的场景,无疑也彰显了这些城市的“焦虑”。这种焦虑其实是一种“中产焦虑”,即城市如何填充进有一定教育背景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一群体无疑是一个地方走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这些城市需要“抢”,恰也说明内生能力不足,故而采取了政策性的填充。
然而这些城市的政策自推出以来,始终未脱为房地产寻找“接盘侠”的审视。诸如“4月份西安房价环比上涨11.2%”“成都2017年二手房价格上涨超过70%,居全国之首”等新闻已不鲜见。这自然会抛出一个问题:“抢人大战”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当然,将楼市升温这一副产品视作“抢人大战”的全部意义,或许并不全面。但是从网络上的分析看,舆论大多聚焦于房产升值前景或是诸如某地户籍的高考含金量等,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住房或是政策,恰是这些城市能够打出的比较有杀伤力的牌。
这些牌,其实也是精准的。对于中产群体来说,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福祉是焦虑的主要内容。这些城市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焦虑。当一线城市的中产群体面临的生活压力不断抬升,二三线城市抛出的优惠条件,提供了一条疏解通道。然而这些政策却又难脱既有框架,某种程度上反而是在固化房产、户籍、公共资源等对幸福指数的决定意义权重,继续异化为与个人前途选择进行博弈的杠杆。所以,人才究竟是在这些城市中寻找一片新的创业天地,还是在现有以房产与户籍为核心的生存格局里选择一个价格洼地?这是值得充分调研的。
个体或城市,都需要打破这种“焦虑”。打破这种“焦虑”的路径,恐怕不是从一个较低的起点开启一个新的轮回过程。从个体来说,他们需要打破以你追我赶的架势争抢资源的紧张状态,从而复原生活的稳定预期;对城市而言,也需要打破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以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为巨大推动力的发展路径依赖。所以,所谓“抢人”,考虑的不只是人及人的房产所处地理位置,而是人在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的方式是什么。
人的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等化等是改革话语的主流叙事。如今“抢人”,事实上是打开了变革的口子,但又难免让人疑惑:这是走向新局面的通道,还是在旧有格局里抄近道?这是大门敞开的信号,还是“赶紧上车,过点不候”的暗示?相信有哪个城市可以破除这个疑问,构建出中等收入群体可以预见的稳定生活状态,法治、平等的从业环境,来去自由的从容便利,人才会不抢自来。
其他人都在看
编辑 / 李静
来源 / 中国新闻网、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