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天发布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长沙、深圳、太原、东莞、成都名列前五位。
随着社会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城市居民对于商品及服务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便利店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种零售业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时性的服务。其发展规模在一定程度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需求,而且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服务居民民生需求的水平。
这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连续5年统计并发布“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2017年调查的城市共计36个,涵盖30个省会城市、直辖市,4个计划单列市和两个其他城市。指数的核心数据为连锁品牌化的便利店数量、便利店数量的增速、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及政策支持力度;在此基础上,统计计算出了各城市的便利店发展指数。
通过研究发现,2017年中国各城市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国各城市便利店发展保持平均两位数的增速
2017年,中国零售业的变革继续加大,便利店行业不断注入新概念、新技术,再加上资本的助推,中国便利店行业继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快速发展。从统计结果来看,2017年便利店增长率超过10%的城市占到所调查城市总数的61.1%。其中,西安的便利店增长率达到了25.5%,是所有城市中发展最快的。
二、一线城市便利店市场趋于成熟,二线城市发展差异较大
从本次统计结果来看,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的便利店市场发展已趋于成熟,接近日本等国家的便利店发展水平。近两年北京市商委持续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改善便利店营商环境,以及各大便利店品牌竞相进入北京市场,使得2017年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速保持在了20.7%,是一线城市中发展最快的。
从全国范围来看,基于各城市人口、GDP发展的不同,再加上气候、生活习惯、消费水平差异等因素,二线便利店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其中,西部区域城市西安、昆明、重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三个城市,增速分别为25.0%、23.8%、21.3%。
三、便利店行业跨区域发展增速,区域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随着国内便利店龙头企业的供应链配送能力不断加强、后台系统技术持续迭代升级、以及商品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2017年便利店企业跨区域发展呈现出加速趋势。跨区域发展使得品牌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便利店企业的充分竞争,有利于区域间的资源整合与品牌升级。
四、全国24小时营业便利店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便利店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生活的零售业态,在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着各种即时性服务。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对于服务消费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区域性特点仍然很明显。南方地区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普遍高于北方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平均占比仍然较低。作为一种便民服务业态,提高城市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数量对于提升城市便民服务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便利店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亟需相关配套政策支持
从本次统计结果来看,针对便利店行业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比例仍然较低,仅占所调查城市的25%。在店租与人力成本持续高企,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环境下,便利店行业的发展仍然靠的是市场需求的自发驱动。行业发展速度与政府配套政策依然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说明政府对于便利店行业的关注度比较低, 便利店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
六、城市民生服务质量已纳入国家考核范围,指数可提供数据参考。
2018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其它10部委,首次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参加这次“菜篮子”考核的城市基本与城市便利店指数的调查城市相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内容包括:“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调控保障能力和市民满意度5个方面。 便利店作为可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性服务的零售业态,其在城市中的发展规模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民生服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