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消息,昨晚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继呷哺呷哺和颐海国际赴港上市后,又一家在港股上市的内地火锅企业。
据招股书披露,海底捞已经在国内主要中式餐饮品牌中排名第一,以翻台率、年度收入和年度客流量计算,排名国内五大餐饮品牌之首。2017年客流量超过1.03亿人次,在中国内地,每家门店每天平均有近1500人次造访。
一个月之前还在否认上市计划的海底捞,但2018年5月17日海底捞却迅速递交港股IPO招股书。“根据招股书,海底捞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06.37亿元,同比增长36%,稳居国内餐饮行业第一;2017年实现11.94亿元的净利润,远超同行业其他企业。海底捞在报告期内收入、利润都出现快速增长,收入由2015年的57.57亿元按35.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16年的78.08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亿元;而年度利润由2015年的4.12亿元增至2017年的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那么,“不差钱”的海底捞为什么要上市?据招股说明书,此次海底捞预计上市募集资金的60%用于开店扩张计划, 20%将用于开发及实施新技术, 15%用于偿还贷款,剩下的约5%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招股书预计,2018年海底捞将开设180家-220家新餐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海底捞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战略扩张和技术开发,专注于主营业务餐厅经营的内生性发展。
一、二、三线城市消费水平奋起直追,业务扩张志在必得。据海底捞统计数据显示,其中国内地餐厅人均消费水平逐年增加。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均消费金额分别为89.8元、92.8元和94.5元,竟然高于二线城市的86.1元、88.5元和92.6元,消费水平甚至赶超一线城市。不断崛起的市场需求和升级化的消费水平吸引着海底捞不断扩大业务规模。
二、投资回收周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强劲。据称,海底捞大多数餐厅6到13个月就能收回投资成本,营业3个月便能实现盈亏平衡,仅耗用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时间。而其翻台率也由2015年的每天4.0次平稳增加至2016年的每天4.5次以及2017七年的每天5.0次。每一家餐厅都将成为海底捞赚钱的马达。
三、品牌优势明显,辐射效应带来边际效益。新扩张的业务在“海底捞”的光环下省下巨额的宣传费用,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特有经营模式下迅速步入正轨,为企业的营业利润“添砖加瓦”。海底捞设有会员制度,截至2017年12月末,海底捞拥有逾1390万名会员。根据第三方调查,接近7成曾在海底捞就餐过的参与调查者至少每月在海底捞用餐一次,而98.2%曾在海底捞就餐过的参与调查者表示愿意再次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