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成为世界第一大湾区(深度分析)
2018-05-23 08:32: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成为世界第一大湾区(深度分析)

编者语:

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形成后,深圳和广州的发展空间,将会无限扩大。粤港澳湾区一旦建立,其地位或许会超过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敬请阅读!

文/鲁晓芙

世界上最大的湾区经济带

粤港澳大湾区的出现,是广东、香港、澳门一直所希望的。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现实。

粤港澳大湾区,一下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纽约、旧金山、东京,曾是全球湾区经济发展的典范;而今日中国的第一个湾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或许也将跻身世界前列。届时,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湾区经济的实验者,为中国推行湾区经济,带来新的契机。

粤港澳大湾区,囊括了中国发展潜力最好的城市:广州赶超新加坡;深圳赶超香港;珠海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相当;佛山直追阿姆斯特丹;东莞超过拉斯维加斯;中山超过日内瓦;惠州超过德国不莱梅;肇庆与英国利物浦相当。

可以肯定,粤港澳湾区一旦建立,其地位或许会超过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

图片说明:大湾区规划地图

金融中心的支持

世界三大湾区,之所以能发展壮大,是因为它们内部有金融中心: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纽约华尔街国际金融中心,同时,旧金山的金融业,也非常发达。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湾区,若没有金融作为支撑,要想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金融中心可以给大湾区经济,提供巨量的资金支撑,且使用资金的成本低。粤港澳大湾区和三大湾区相较,其金融优势非常明显。

首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地位超过东京,完全可以给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湾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其次,广州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次,深圳同样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其金融地位,完全不逊色于北京、上海,深圳的交易所、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都处在全国前列。香港、广州、深圳三大金融中心,可以给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给泛珠江三角洲,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为广东金融,乃至全国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广东省这两个区域性金融中心:深圳和广州,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金融服务。而现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之后,它们又可以继续在大湾区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1、是香港金融中心的后援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让香港、深圳、广州联成一片,以香港为中心,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基地,为全国金融提供服务,同时又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为境外人民币提供结算服务。深圳和广州邻近香港,完全可以为香港,提供金融后援服务;而香港很多的银行,则可以在这两地结算。事实上,几乎香港一切的金融后援任务,都可以放在这里,这样也为两地金融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可以帮助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几乎所有世界金融机构,都将亚洲总部放在这里。然而,香港与内地的金融体制不同,金融服务的方式也有所差别,完全依靠香港模式发展,往往效果不理想。如果将深圳、广州作为中转基地,投资内地金融,或许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一方面,利于深圳、广州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为香港、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内地,提供了中转站。

图片说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几乎所有世界金融机构,都将亚洲总部放在这里

以开放、自由作为基础

三大湾区快速发展的共同点就是:经济开放,自由贸易开放;它们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必须具备“拥海抱湾”的独特地理条件。由于“拥海抱湾”,湾区具有更优越的生态、地理位置,同时其港口具有避风、水深、防冻等优点。由于湾区共享,且由不同主体共有,湾区经济的不同主体,就可以依托湾区,建设港口群。这就是湾区经济与沿海经济区域,最不同的地方。

而粤港澳大湾区完全具备这一条件,粤港澳大湾区是整个中国最开放的地区。香港是自由贸易港;澳门奉行的完全是开放经济;珠江三角洲作为港澳地区的经济腹地,也一直采取非常开放的政策,经营着大部分的对外贸易。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成,将会为广东国际航运业,注入新的活力,其业务量也会大大增加。

它的建成,也会为前海注入新的活力。广东前海是为香港、深圳两地融合而建立的,前海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打上了“对外开放”的标签。拥有对外自由贸易区,是前海的发展优势。前海与上海自贸区,享受同等对外开放优惠条件,这一地区,将会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强大的辐射动力器

粤港澳大湾区,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湾区经济,成为一个强大的辐射动力器。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绝不可能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等于三、等于四”的放大效益。

粤港澳大湾区本身的构造,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形成差异化叠加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为:珠三角9大城市、香港、澳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9+2”城市群。据初步测算,这一核心区域在2016年的经济总量,超过了1.37万亿美元(约9.1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珠三角9市总量,合计为6.8万亿人民币,接近了全球发达湾区经济体的经济规模;

第二个层次为:广东省其他欠发达城市,尽管目前,这些区域处于欠发达状态,但这些地区,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广阔腹地;

第三个层次,可以延伸到福建、广西、海南和江西等地,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为核心,以厦门湾区和北部湾区为翼,形成“一核引领、双翼齐飞”的发展策略。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的建立,为广东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深圳和广州,作为全国的科技中心,可以为这些地区,提供科技支持。目前,中国工业开始朝3.0、4.0迈进,急需科技力量的支持,巨大的科技需求,为深圳、广州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市场空间。

其次,附近地区的对外海运,完全可以通过深圳、广州转运出去。深圳的盐田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吞吐量大,装货、卸货速度快,完全可以承担地区海运的重任。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建立,会吸收越来越多的文化项目,落户深圳、广州,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才,也会落户这里。

图片说明:香港是亚洲地区中,最受国际商界人士欢迎的仲裁中心,在全球的地位,仅次于伦敦和巴黎,位列第三

完善大湾区的司法制度

大湾区乃是国家在新形势下的策略,香港作为世界排名第三的世界金融中心,势必要与广东协作,共同推进提高大湾区的软实力,完善大湾区的司法制度。

在司法方面,中国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涉外的商业法律纠纷,必然也会增多,发展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到项目的执行,也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

大湾区先行一步,尝试引进、完善新的仲裁模式,将为全国其他城市法院,提供处理涉外案件的参考和经验。香港拥有独立的司法制度,公正严谨的法官、法律专业人才,备受人们称颂,香港的法律教育,亦非常成熟,粤港可在大湾区规划下,探讨促进更多的合作:

共同完善及推广前海经验。2016年,前海法院委任了13名香港人,出任陪审员(包括法律及其他专业人士),协助主审法官,处理涉外的商业诉讼。在诉讼双方的同意下,可选用香港的法例,处理纠纷或仲裁。粤港双方应创造条件,使香港法律界更多人士,参与到完善前海司法制度的工作中,并逐步在大湾区(如南沙、横琴)推广。

扩大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影响力。香港是亚洲地区中,最受国际商界人士欢迎的仲裁中心,在全球仅次于伦敦和巴黎,位列第三。香港正积极研究,就如何扩大现有国际仲裁机构规模,展开工作。粤港双方宜磋商,鼓励更多企业,利用仲裁来解决纠纷,进一步完善司法互助,或执行对方的仲裁,进而提升粤港两地间,仲裁的质素。

加强司法教育合作。香港城市大学已持续十多年,为内地法官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课程,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讨,两地如何扩展、深化合作的内容与范围,并推动在大湾区更深层的经济合作。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这些问题,又导致了经济增速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经济风险上升等问题。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将在全国起示范性作用。如今,广东政府正在积极研究、推进结构改革,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香港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香港作为借鉴经验,用以推进改革。香港政府对于市场的管理,并非直接的控制,或是行政干预,而是通过明确的法律、规章,去引导企业自律。企业在法律“留白”的范围里,完全自主,但企业一旦出现违法行为,就要根据法律,对之进行明确的惩戒,以维持健康的市场秩序。这些制度经验,有利于广东推进供给改革,深化“放、管、服”,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的便利度。

加强金融合作。依托香港的集资能力,可以让一些广东企业发展壮大。香港交易所近期检讨了上市机制,计划推出创新板,让企业更灵活地以不同的板块,募集和发展资金。深圳是全国最多初创企业的地区,香港、深圳两地,应加强协调,增加上市企业的选择(选择在深圳或香港上市),为企业开创更多的融资管道,令香港的上市公司更加多元化。同时,两地还可以加强合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健康发展。

共同开拓更多海外市场。香港是“一国两制”,高度国际化、自由化,其各种制度,都与国际接轨。粤港双方宜理顺条件,使香港各个行业,都可以更好地为广东地区的企业提供服务,协助他们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也让香港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图片说明:香港作为世界排名第三的世界金融中心,势必要与广东协作,共同推进提高大湾区的软实力,完善大湾区的司法制度

推进大湾区社会协同治理

近年,广东省积极推进政府转型,探讨了政府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这方面,香港的多元社会治理经验,或许对广东省,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加强交流社会治理经验。香港一直保持着,较为自由的社会形态,拥有着丰富的社会协同治理经验。其高度自治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管着自身行业的行为,同时为社会,提供一些公共服务。香港是全球非政府组织(NGOs)中,人口最密集的,非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可以缓解政府有限资源的限制,更能应对复杂的社会需求。

推进社会中介服务。香港的社工注册制度,位处世界先进水平。早在2007年开始,香港政府就派出资深社工,出任督导,协助深圳建立社工注册制度。10年来,深圳的社工数目,已由30多名跳升至数千名,增幅逾百倍。如何能更有效地帮助大湾区更多城市,培训专业社工;如何为香港社福机构,开拓更多的服务项目,这些或许也是粤港两地政府,及社福机构思考的方向。

加强院校交流。香港的高等教育成绩,有目共赌。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早前公布了“0217年亚洲大学排行榜”,香港这个拥有700多万人口的城市,竟然有6间大学,跻身前50名。香港学府与大湾区学府,应该加强合作,让师生之间多些交流,藉此培训更多的人才。

图片说明:香港大学跻身世界名校之列

结语

目前,社会上关于大湾区的讨论,仍多集中在产业布局、如何打破人货资金自由流动的制度壁垒的议题上。在这种氛围下,人们往往会猜想,或许内地与香港的关系将向竞争,而非协同发展的方向“跑去”。

但事实上,香港是内地发展必不可少的伙伴,也是大湾区的核心组成部分。香港的“一国两制”,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香港与内地,既属一国,但又实施着不同的制度。香港作为“一国两制”中的“第二制”,给内地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国家治理、发展的问题。

相信面对新的形势变化,香港与内地的关系会更为紧密,同时也更需要二者秉承互融的态度,寻找新的合作点,促进共同的发展。(完)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订阅号“鲁晓芙看欧洲”(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薛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