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是败在“组装”,而是败在了“组装”也做得不够好。
文 / 华商韬略 毕亚军
联想最近有点那个,这大家都知道。联想和华为,时不时就被拿出来比一比,这大家也都知道。我也有些这个那个的想法:
【1】
联想不重视技术,不重视研发,所以做成了今天这样,跟华为比起来,联想就是个“组装”厂。这是个比较主流的观点。
这是有道理的,但也没道理。
有道理的一面,已经被很多口诛笔伐,以及联想集团用事实给基本证明了。没道理的一面,需要发挥点想像力,假设一下。
假设如果联想重视技术,重视研发,它就一定会成功,一定会比大家认为的不重视技术、不重视研发的这个联想,更成功吗?
我觉得是未必。
包括中兴,也有人把罪魁祸首扣到不重视技术研发上,说得好像要是重视了技术,搞了芯片,它就一定能成为第二个华为一样。
同样未必。
不少同志看问题一点都不辩证法,而且理想常常脱离实际,这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也容易偏颇地看待别人。
看到有些对华为和联想,包括中兴的评论,尤其是一帮爱国的热血青年,以为华为就是什么都能自己做,什么都自己有;以为联想、中兴要是搞了技术,搞了研发,就一定是第二个华为,甚至比华为更厉害。
真是笑死我了。
【2】
就算联想是“组装”厂,那又怎么了?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这话是没听说过?是忘记了,还是干脆封建思想浓厚,不以为是?
还有,“组装”厂就不核心吗?“组装”就不能装出价值和贡献吗?
也是大大的未必。
掌握核心竞争力这件事情,对于一个希望掌握更多主动权的国家,尤其是大国来说,最先进技术那是必须的,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却不一定。
对一家企业来说,能够立足优势,结合实际,把自己的擅长做成先进,甚至最先进,也是政府和人民群众应该肯定,至少是要容许的,这个先进,不一定都要往技术里面挤,能够利用先进技术也是可以的。
联想也好,中兴也好,就算是组装,如果“组装”到世界第一等,做到别人不得不和你做生意,我觉得也是掌握了核心。
大家现在觉得半导体很厉害,但去年,有两家公司先后超越了英特尔,取代了它的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公司地位。这两家公司,一家叫台积电,一家叫三星,在半导体领域,他们都是以制造闻名并且不可替代。
而且,这两家公司都是那种连对手都要找他合作的人。比如,台积电的制造做厉害之后,当年很多嘲笑张忠谋的人都要给他订单,三星则直接帮苹果生产芯片。
很多企业都说自己要成为受欢迎的,被尊重的,等等之类的。我以为吧,一家企业被尊重当然是厉害的,但若人家不尊重你,恨你牙痒痒,还能在合法合规、公平公正的市场价值驱动下跟你做生意,也是有点厉害的。
就像有句话叫,我就喜欢你一脸看不惯却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
这个话就说得相当明白了,联想也好,中兴也好,如果算是“组装”,如果认定他们已经败了,那其实不是败在“组装”,而是败在了“组装”也做得不顶好。
这话是不是说得太狠了?一点都不狠,不要把这种世界级大战的“组装”当成你在家里的DIY,这里面是大系统、大管理,这里面的纷繁复杂,以及所需要的大创新,吓死人的。
【3】
要特别特别声明,我绝对不是不推崇技术,不推崇研发,不推崇创新,我推崇死了。
我是觉得,“组装”做到第一等,生产做到第一等,制造做到第一等,大家各有分工,各挥所长,也是创造价值,也是对社会做贡献,而且,这也都是有研发,有创新的。
人各有志,人各有长,不要指望人人都是乔布斯、任正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蛮好的,但若是大众都要去办一个苹果,万众都只搞芯片,也蛮危险的。
模模糊糊地记得,好像是看过这样一个场面:领导人为了鼓励大家更开放,百花齐放,指着墙上一幅马匹形态各异的画说,你看这个,每匹马都不一样,这才叫万马奔腾,多姿多彩嘛。
又回到辩证地说法,如果说过去不搞芯片,没搞好芯片就是不够创新,那脖子被卡一下,一下就冒出那么多要搞芯片的人,是不是也不够创新呢?
谁搞技术研发,谁不搞技术研发,这个事儿还是要靠市场来调剂的好。
但有一点,如果谁谁谁的那一只手总是摸市场的话,那你要摸得均衡一点,雨露均沾,不要总摸房地产,还有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也需要充满爱意的温暖。
这,说白一点吧,就是政府是应该检讨检讨,为什么你这个环境总是容易滋生出更多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而不是成长出更多那样的企业和企业家呢?
在这件事情上吧,联想的异常尴尬在于,毕竟是中科院的底子,却没能如华为一样在科技创新上争气,这是华为非常值得尊重的地方,但不是联想一定就该被鄙视的地方。
话说回来,有类似中科院这种底子的,能像华为这样的,甚至能比联想更成功的,又有几个,在哪里?
这些年,联想也不容易。
【4】
这个段子您或许听过,或者看过。
大意是说,在一帮中国企业家讨论成功学的论坛上,一个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电梯里面坐了几个人,一个人不停原地跑,一个人不停做俯卧撑,还有一个不停用头撞墙。电梯到了顶楼后,别人问他们怎么上来的?他们一个说我跑上来的,一个说我做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我拿头撞墙上来的。”
这个讲故事的人最后说,“电梯就是中国宏观经济的起飞,那三个人就是天天介绍成功经验的大佬们。”
这个故事当然有点过了,否定了人的能力。
但还是辩证法,它也有对的地方,那就是你能不能坐电梯,是不是坐对了电梯,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这个坐电梯广义一点说,是个把握住产业周期的问题,再广义一点说,是一个企业家的产业选择和眼光问题。
中国企业家喜欢谈百年企业,这里面也有个辩证法,套用联想来说,就是你到底是要卖100年的电脑,还是成为百年的企业。
联想的问题,就事论事的话,核心还是管理的问题、人的问题,话题更开放一点话,存在产业选择、判断和战略眼光的大问题。联想好像一直在指望卖100年电脑,但电脑本身成了大问题。
就其核心PC业务而论,真正让联想困顿的,不是联想不行,而是PC业务本身就不怎么行了,它还执着、沉浸,甚至沉醉在这个领域。从IBM决定卖掉PC业务的那一天起,PC基本上就是个平庸且搞头不大的产业了。
甚至,华为也进入到了PC市场,做得怎样呢?不过如此。
国内没太重视的一个消息是,上个月,微软已经拆掉了Windows部门,有人将其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都已经宣告结束了,还能折腾个啥。
【5】
很多人做百年企业的思维都是,卖100年的电脑,这多少是有点问题的,越是在科技的行业越是有问题。如果换成传统的,或许会不但值得鼓励,而且值得期待。
比如,你是做酒的。比如我们报道过的郎酒,郎酒今年120岁了,但越活越年轻,去年还弄出个青花郎,那广告做得,潮着呢。
更有意思的是,前几年,白酒生意不好,郎酒也销量差不多直线下降,原来存着的酒卖不出去,新的产能也要存,天宝洞、地宝洞统统装满了都装不下,只得再弄存储基地继续存,一时间,存酒为患。
但你猜,后来怎么着了?
后来,白酒不又好了吗。尤其去年,茅台一飞冲天,带着酱香酒跟着飞。于是很“不幸”,郎酒前些年没卖出的酒,现在不但可以卖出去,而且可以卖得价更高。
据说,郎酒去年能大手笔地推储存时长至少七八年的青花郎,而且有底气说从今往后的青花郎都有这样的品质,其中一个小原因也是要感谢当年降价都卖不出去。要是当时全部卖光光了,到哪里找那么多的老酒。
飞天茅和青花郎,都是酱香酒。酱香酒除了茅台一直极力宣称的,我也体验过的确如此的——更健康,更不上头,喝醉代价更小的优势,最大的特点就是:酿造工艺越传统,储存的时间越长,酒的品质越好。
卖不出的产品放那里,不但将来可以继续卖,而且产品还会越放越好,价格越放越高,你看这个生意,好的呢!
也难怪茅台的股价可以那么贵。
所以说,很多事情,不能那么武断,一刀切的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因那啥制那宜。
说到茅台和郎酒,还有个闲篇想扯一下:我们的一些高科技企业家们,应该稍微要点颜面,留点斯文。有此感想是昨天看到茅台董事长和郎酒董事长的一段对话。
郎酒去年推青花郎,广告词是,中国两大酱香白酒,其中一个叫青花郎。有人觉得这是挑战茅台的,还有人挑事儿上眼药,恨不得两家往死了打一架。
最近,新上任的茅台董事长李保芳就主动回应了这个事情,中心思想是茅台支持郎酒这么做,而且还亲自给郎酒背书打广告:郎酒的产品质量好、经营效益好。
李保芳说,现酱香酒供需缺口太大,如果能共同把需求缺口拉小一点,让更多百姓享受到酱香白酒,共同把酱香酒市场做大,对整个酱香酒行业都是大好事。
一直抬举“老大哥”的郎酒汪老板听完“老大哥”的抬举,是一脸的感恩之情。他说,茅台拉动了郎酒的发展,郎酒的发展也推动了茅台的发展,还带上其他几个兄弟企业如习酒、国台一起广告,说是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之下,才有了酱香酒市场的新高度。谈到青花郎的品牌定位,汪老板则特别强调:“茅台和保芳书记都非常支持,这要感谢茅台的老大哥风范、以及茅台人的情怀。”
瞧瞧人家这修为,这友好。
对比起来,我们那些总是对同行保持过度关怀的巨头和独角,真是大哥没有大哥的样子,二哥没有二哥的样子,一点都没有泱泱大国有钱人应有的文明。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