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该公司销售额由2016年的303亿元增长至406亿元,增幅达34%,但与同行相比,已不具备规模优势
《投资时报》记者 罗艺
一直以来偏向采用投资基金方式拿地的越秀地产,负债率长期处于较低位置。但因后期回购并不如预期顺利,该公司近几年也在慢慢拓宽拿地方式,这直接导致其负债率逐渐攀升。
近日,《投资时报》携手标点财经研究院推出《中国房企缺钱报告·2018》,在“千亿资产港股内房企净负债率排行榜”中,越秀地产以2017年83.95%的净负债率指标在入围的23家公司中排名第八位,此数据较其2016年的65.73%的表现,提升了18.22个百分点。
而从现金流来看,2016年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6.91亿元,2017年减少至166.55亿元,同比减少5.86%。
越秀地产是业内擅用“地产+基金”拿地模式的房企之一。以2013年为例,越秀地产与投资基金合作购地,仅用58.17亿元的代价即撬动总地价款达201.24亿元的7块土地,涉及建筑面积约275万平方米。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依靠投资基金拿地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越秀地产的财务灵活性,使其在保持较低负债率的同时实现规模效应。
但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能否在回购期限内实现顺利回购。以越秀曾获取的武汉精武地王项目为例,其于2017年年初公告再次延后回购股权。公告称,将收购武汉越秀·国际金融汇即精武路项目公司股权认购期权行使期,从原定的2016年12月31日延长至2018年12月31日。
随后,越秀地产管理层多次对外宣布将采取多样化拿地方式,但这也使得该公司负债率攀升。2017年,其采取了更加积极的获取土地储备方式,净借贷比率大幅增加后至72.8%,而2016年该数据仅为53.1%。越秀地产董事长张招兴在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这一比例在房企中,不过是“正常数字”。
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越秀地产新增土储建筑面积505万平方米,较2016年新增310万平方米,上升62.9%;总土储建筑面积方面,2017年为1627万平方米,较2016年的1351万平方米上升20.4%。
在越秀地产重点发展的三大区域中,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824万平方米,占总土储50.6%;长三角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371万平方米,占总土储22.8%;中部地区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247万平方米,占总土储15.2%。
加磅粤港澳大湾区土储的逻辑可以理解,不过,对于越秀地产来说,大规模扩张的时机恐怕已逝。
该公司2017年业绩报告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37.96亿元,同比增长13.96%,净利润实现22.6亿元,同比增长47.75%。
而在销售金额方面,2017年越秀地产销售额由2016年的303亿元增长至406亿元,增幅达34%,但与那些声名在外的同行相比,确实已不够看。在各大房企销售排行榜上,越秀地产也经常列在40位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