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林志刚/文 零售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的行业,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是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传统实体零售行业已经发展出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社区小店等多种业态,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体零售业由冷回暖
近年来,随着土地租金、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等飞速上涨,人们消费结构和需求的改变,尤其是网络技术带来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对传统实体零售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实体零售业的生存与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从2012年到2015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从10.8%跌落到负0.1%,不少百货商店、便利超市等零售企业甚至出现频繁关店的现象。为此,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培育消费热点、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方面出发,旨在降低企业成本,培育消费发展新动能、构建扩大消费新机制、创造消费供给新条件、建立消费市场新秩序,从而促进实体零售的创新转型发展。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16/2017年)》来看,截至2016年底,我国便利店、购物中心、超市业态销售额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 7.7%、7.4%和 6.7%。2016年下半年以来,大型零售企业销售情况明显好转,实体零售出现结构性回暖迹象。今年初,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负责人指出,2017年实体零售发展态势良好:销售规模增速加快,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专卖店、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为 8.3%、6.2%、3.8%和2.4%。2018年第一季度,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零售企业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和便利店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4.4%、6.3%和7.2%。可见,在2017年实体零售回稳向好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2018年实体零售回暖的趋势将持续增强。线上线下的业态融合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很多行业的产业结构,零售行业更是表现明显。零售行业“触网”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近6年来,我国网络零售发展持续保持着25%以上的增速。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已突破5万亿元大关,稳居交易额世界第一的地位。2017年,我国网络零售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5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6.1%。
但是,随着消费者数字化基本完成,网购用户的渗透率已接近70%,电商人口的红利期已基本结束,纯网络零售平台基本触顶,线上获取客源的成本开始激增。线上零售的“流量成本+仓储物流”已在追赶线下零售的“租金成本+员工薪酬”,两种渠道的最终盈利能力也终将趋同。线下零售的网点价值和体验价值是线上无法取代的,且随着消费升级而愈显重要。因此,发挥线上线下功能差异化优势,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已成为零售行业的新常态。线上线下的融合,包括如下一些行业的具体做法:增强批发零售业线上信息交互、在线交易、精准营销等功能,提升线下商品集散、真实体验、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功能。推动吃住行及旅游、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在线化,促进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结合,提供个性化、便利化服务。鼓励会展、典当、拍卖等行业开展网上展示和交易,打造常态化交流对接平台。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发展共享经济、协同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
实体零售升级再出发
阿里巴巴在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率先提出了“新零售”概念,腾讯提出了“智慧零售”,京东则于2017年的双十一启动会上提出了“无界零售”。概念纷繁、硝烟弥漫的背后,是各种新兴业态的跨界合作集聚,也是零售行业大佬间的白炽化多元竞争。无论是新零售、智慧零售,还是无界零售,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向线下进军,占据市场。而这种趋势以及商家做出的营销手段反应到整体消费环境上,也会影响消费者的判断,消费者愿意为更新奇更有趣的消费体验重新回到实体店。
新时代的实体零售,是多种业态、多种产业的融合,是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科技的结合,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通过数据驱动+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来实现消费方式反促生产变革。业界普遍预测到2020年,纯网络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大约在18%-20%左右,依然有80%以上的交易在线下发生,实体零售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因此,要实现实体零售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就要明晰实体零售的定位,明确零售的核心本质——成本、效率和体验,重构“人、货、场、圈”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娇兰佳人集团打造的婷美小屋单品牌店,便是对重塑新时代实体零售的一种尝试。
具体来讲,构建新时代的实体零售,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重视“人”。即以消费者为核心,围绕消费者需求做文章。通过多渠道、多接触点与消费者产生持续互动,把握核心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及潜在消费需求。
二是提供“货”。即注重提供专业化的商品与服务。消费者个性化、专业化的诉求将驱动更多的垂直领域细分需求持续涌现,而将商品+服务的高度融合则是实现消费者价值最大化的最好选择。
三是创造“场”。即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场景,实现消费者与渠道/品牌、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互动,通过差异化经营为消费者打造极致的消费体验。
四是构建“圈”。即优化供应链,协同创造价值。通过零售商之间的普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打造和谐、共赢的商业生态。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