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不需要“二号人物”
2018-05-21 09:04: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百度不需要“二号人物”

作者:明宇小姐

百度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离职”的传言成真了。

2018 年 5 月 18 日,百度宣布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从 7 月卸任总裁和首席运营官职务,留任集团副董事长。

这在事实上已宣告陆奇终结了在百度长达 400 多天的“改革操盘者”角色。

这位出生在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上世纪 90 年代留学美国,一度先后担任雅虎副总裁和微软执行副总裁,被称为美国科技界“最有权势的华人高管”的谦和君子,2016 年辞任在微软的职务后,经历了短暂的沉默,旋即加入百度,担负起百度“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力主将百度变成一家“all in AI”(押注人工智能)的技术领先巨头,大范围调整百度现有业务和人事。一年多的时间,百度的股价从 160 美元的低点拉升到最高 284 美元,市值从 400 多亿美元到突破 900 亿美元。

但一切也就到此为止了。陆奇辞任核心管理职位的消息传出,百度的盘后股价当天跌幅高达 9.54%,市值缩水至 882.32 亿美元。

一位享有盛名的职业经理人空降百度,让百度的市值和业务格局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他在这家公司的职业生涯却戛然而止。这不应该是陆奇的宿命,但这却一定是百度的宿命。

改革者的宿命

其实,陆奇离职已有征兆。2018 年 1 月,陆奇出席了一个电动汽车的论坛。此后长达 4 个月的时间,陆奇一直再未公开亮相。4月26日,陆奇出现在北京车展上,给百度的自动驾驶业务站台。但当晚就传出了他即将离职的消息。

5 月,《财经》杂志在《陆奇举刀,百度第三次重组内阁》的报道中称:陆奇已经把百度的战略、业务和组织梳理完毕,把业务按重要程度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是“关键使命+主航道”,包括移动搜索、新闻信息流和手机百度业务;第二象限是“关键使命+护城河”,包括桌面搜索和大商业广告;第三象限是“非关键使命+主航道”,包括百度金融、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代表百度未来业务;而其它诸如贴吧、地图、知识和外卖等业务,都被归于即非关键使命也不重要的业务范畴。而公司的资源向核心业务倾斜,包括移动搜索和手机百度,以及与今日头条直面竞争的信息内容流;还包括桌面搜索和广告。

图来自《财经》

事实上,这份业务梳理已经局部地偏离了陆奇初加入百度时为百度确立的“all-in AI”战略,人工智能相关业务位于第三象限,尽管重要,但却并不紧急。相比只带有少许人工智能含量的内容信息流和手机百度被提到了更高的优先级上。比起人工智能,这并非陆奇最擅长的事,但却是百度离钱最近的业务,而且是离“未来的钱”最近的业务。至于桌面搜索和商业广告的重要性丝毫未减,除了因为百度现阶段的收入仍高度依赖这部分业务之外,负责这部分业务的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的强势和在百度内部经营 10 多年的深厚根基,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要按照新的业务重心部署公司的资源,势必会引发内部利益动荡。这个代价就是过去一年百度多位高管离职——包括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前无人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前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前百度糯米总经理曾良等,2018 年 3 月,前百度贴吧事业部总经理胡玥、前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等人也相继离开。

这意味着在业务调整中离开的,不仅包括百度负责人工智能的“旧班底”——包括吴恩达和王劲等,陆奇需要用跟自己的人工智能业务思路更一致的人接替他们;也包括很多传统明星业务的负责人——比如贴吧和地图等。这也意味着陆奇的人事调整进入“双线作战”的局面。

这需要极其强大的权力和内部共识。表面上看,陆奇具备这一切;但事实上,他并不真正具备。5 月《财经》的报道印证了陆奇处境的尴尬:李彦宏直接管理执掌人事权和财务权。而这是真正的资源基础。陆奇无法掌握这些,便很难真正地推进改革。

陆奇在一次管理会上对贴吧“关、停、并、转”的部署在会议结束之后数小时之内,被迅速曝光给媒体,一度让百度很被动,也令陆奇在内部会议上大动肝火。

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是:陆奇上任之后在百度内部开启了“新风会”,即全体员工自由参加的内部交流会,集中选择公司内部论坛中员工普遍反映的公司内部问题,以及公司的重大战略和事务进行公开宣讲和说明,并回应员工的疑问。这在百度中层和基层员工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是一项重要的“企业文化改革”。但 2017 年 12 月,百度请回了离职多年的创业元老、百度曾经的技术负责人崔姗姗,出任“文化委员会秘书长”。这也可以说明在企业文化这件事上,百度董事局主席兼 CEO 李彦宏更依赖和相信有着深刻百度文化基因的旧人,而非外来的锐意改革者。

对非一把手的改革者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冲突。

早在 2017 年 1 月,陆奇刚加入百度时,微软前中国区总裁、盛大前总裁、被称为“打工皇帝”的唐骏给陆奇写了一封公开信,就已经预言到了陆奇在百度的上述遭遇。唐骏在公开信中指出:

当年的陈天桥和今天的李彦宏都是商界的英雄,在国内商业具有很大影响力,在公司内部拥有独一无二的威望。任何一个外来者,无论你过去有多么风光,来到这样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后,你在外还继续拥有光环,但是在公司内部你已经失去所有的光环,因为这样的公司只习惯于一个人的光环。陈天桥和弟弟陈大年在管理公司,李彦宏和太太马东敏也在管理公司。陈天桥和李彦宏都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而且还精力旺盛,比我们都年轻。

你现在是百度总裁,但是其实在百度内部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只有一个老板的工作方式,这和外企完全不一样。也许你被授予了一系列的人事权和财权,但是最终还是会到那个人那里最后决策,虽然他会非常尊重你的观点也会支持你的观点。

一语成谶,从微软进入百度之后,陆奇遭遇了当年唐骏加入盛大之后同样的困境——尽管陆奇与唐骏在科技界的声誉和受尊敬程度是云泥之别。

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看上去,陆奇卸任关键的总裁和 COO 职务,是在一切改革积极推进,人事和业务调整翻天覆地的关键时刻,突然发生的。而且耐人寻味的是,进入 2018 年 4 月下旬,先是传出陆奇即将离职的消息;紧接着,负责桌面搜索和商业广告的百度元老、高级副总裁向海龙即将离职的消息也随即传出。两个传言飘荡在百度的上空,令人莫衷一是,但最终“离职”的人是陆奇。

在陆奇担任百度总裁兼 COO 的 400 多天里,他频繁地给智能生活和自动驾驶等业务“站台”,但极少涉及向海龙掌控的百度搜索和广告的事务——尽管名义上向海龙的老板是陆奇。

陆奇卸任百度总裁和 COO 之后,百度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张亚勤、向海龙、王海峰、朱光等又重新向李彦宏汇报,百度的管理架构又变回了陆奇加入之前的样子。

这是在百度作为外部“改革者”的宿命。自从百度联合创始人徐勇离职后,百度一直没有明确的“二号人物”,尽管朱洪波和叶朋等人先后担任首席运营官职务,但分管业务范围都非常有限,且任职时间较短。2014 年,百度邀请张亚勤出任百度总裁,一度被认为是百度的“二号人物”,但很快其角色被边缘化,张亚勤并未真正地掌握过百度的核心业务。

没有陆奇的陆奇路线

但这并不意味着百度的改革夭折了。

除了李彦宏在宣布陆奇“职务变动”的内部信中对陆奇“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战略给予肯定之外,百度副总裁王海峰再获晋升是一个关键的信号。

陆奇卸任后,百度晋升王海峰为百度公司高级副总裁并继续担任AI技术平台体系(AIG)总负责人。王海峰于 2010 年加入百度,创建了自然语言处理部、互联网数据研发部、推荐引擎和个性化部、多媒体部、图片搜索部、语音技术部等,并曾担任搜索公司副总经理。

而在陆奇加入百度之后,王海峰得到了重用,职位也得到快速晋升: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离职时,百度整合神经网络、语义处理、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实验室等核心人工智能相关的部门,组成百度AI技术平台体系(AIG),王海峰为 AIG 总负责人,同时晋升为百度“E-staff”成员,成为最高层级的管理者。前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离职时,王海峰又兼任了百度研究院院长一职。

比起吴恩达和林元庆等人,王海峰普遍认为是在百度内部与陆奇在人工智能领域思路高度一致的人。不同于吴恩达和林元庆等人偏“学院化”的思路,王海峰工程出身,同时兼具科学家的学养基础,看重人工智能的产品化和商业化,这和陆奇在微软的经历和思路是相近的。王海峰同时是百度的“老员工”,陆奇提升王海峰在内部推进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业务,阻力更小,更容易开展业务。

此番随着陆奇退居二线,王海峰反而获得晋升,大大地削减了百度内部发生“政变”的味道,也说明“决胜AI之巅”的策略并未真正动摇。

而另一位随着陆奇卸任获得晋升的是景鲲,他被任命为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总经理,向李彦宏汇报。SLG成立于今年3月,此前由陆奇担任总经理。

景鲲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任职。据了解,在陆奇加入百度之前,景鲲一度打算离开百度。然而“空降”的陆奇把迅速把景鲲负责的度秘团队升级为度秘事业部,由景鲲担任总经理,向其汇报,负责百度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DuerOs 的开发和商业应用。这次,在内部相当于“高级总监”职衔的景鲲再获提升,且直接向李彦宏汇报,也可以说明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并未随着陆奇的卸任“因人废事”。

看上去无论从战略上,还是用人上,百度都延续着陆奇的路线。一条没有陆奇的陆奇路线。

在“没有陆奇的陆奇路线”指引下,掌握着百度“钱袋子”的向海龙还会不会离职?百度的人工智能业务还会不会按照既定目标发展?被“降格”向张亚勤汇报的百度自动驾驶还是不是公司的重点?这一切的话事者,又回到了那个人的身上。

只有那个人才是百度的老板,百度不需要二号人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