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债发展强劲 仍难满足融资需求
2018-05-21 06:56: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绿债发展强劲 仍难满足融资需求

本报记者 陈姝含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市场与政府共同发力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绿色融资需求。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l imate Bonds Initiative)日前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季报。季报显示,来自中国发行人的绿色债券发行总量增至44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0%,主要由于来自非金融企业的动力强劲,以及第一季度离岸发行量骤增,多种行业的发行人开始在离岸市场发行绿色债券。

而有机构预测,若达到2015年国家制定的绿色发展目标和2015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标准,绿色金融的资金需求就要近30万亿元。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但占总债券发行量的比重还很低,难以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绿色融资需求。”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告诉记者,绿色项目融资主要面临六项难点。

一是相对于普通项目来说,绿色项目高风险、低收益,这与资源环境定价机制不完善有关。我国长期存在的环境无价格、资源低成本的现状,造成了环境负外部性的“公地悲剧”。二是针对绿色项目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和独立的考核标准。认定标准明确什么是绿色项目,包括界定标准和认证机制。考核标准针对金融机构来说,明确绿色项目适用什么考核评价标准。三是部分绿色企业或项目资产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资产流动性较差,传统融资模式无法支持。而且绿色项目多为非标准化和非证券化项目,难以实现项目的资本运作和资产的有效转让,投资风险不易转移。四是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银行对不属于政府监控范围的企业和项目的环保违规情况不了解,导致环境信息不对称。五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税收方面还缺少实质性的优惠政策,导致绿色项目收益率偏低,也缺乏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六是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第三方评级评估机构的缺位已成为制约绿色项目融资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政策支持的角度,吴琦认为,应明确绿色项目和绿色金融的界定标准和认证考核标准;理顺资源环境定价机制,实现资源环境的科学合理定价;对绿色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由政府对绿色项目提供担保,提高绿色项目的收益率;建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绿色信用体系,加强执法督察,保障绿色投资者权益,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健全专业性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第三方评级评估机构;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模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