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 王南
于日前闭幕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将环保提到重大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的高度,标志着十八大以来的美丽中国试验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要加大力度解决环境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公共政策的“有形之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绿色供给”、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必须共同发力,一个都不能少。
在政策供给方面,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立法执法、环境督查等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的率先发布以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实施,使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成效并不稳固,还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整合其他部门的环保职责,履新后连续通报问责多起污染事件,集中约谈10个地方政府,相继启动多项专项行动,过去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的局面被彻底终结。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表明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制度势将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各级地方政府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态度和行动力度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视察长江经济带,指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沿江十一省市已经行动起来,拆除码头、搬迁化工厂、植树种草恢复湿地,一场生态修复的新实践正在万里长江沿岸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必须注意到一些环境负溢出的企业,还在以“改造”之名行“扩建”之实,这些“管涌”不堵住,长江的生态安全之堤会溃于“蚁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绿色发展、绿色供给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改变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路径依赖,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龙头企业尤其是相关上市公司在重大项目科技攻关、污染企业的市场出清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率作用,值得期许。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针对腾格里沙漠、祁连山脉等地雷霆治污之后,一些不法企业搞起了“游击战”。只有对沿江和内陆化工园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小、散、污”企业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对策性研究,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绿色生产产业、绿色能源产业,那些靠偷税漏税、违规偷排以降低环保成本的害群之马,才最终无处遁身。
生态环境作为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也需要公众参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群众所想、所盼、所急,也需要大家选择、参与、行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抵制环境不友好企业的产品,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践行者、推动者。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如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解决方案,也将是中国对全球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