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五棵松附近的蓝色港湾购物中心东疆进口商品直营中心食品区,居住在北京丰台区的武庆玲女士正在选购进口食品。这家2016年开业的进口商品直营中心,销售的商品包括奢侈品、美妆、母婴、食品、智能产品等几千种,来自美国、意大利、德国、墨西哥、泰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越南、中国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可以购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农产品市场。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等收入人群不断壮大,对健康食品原料的进口保持旺盛需求。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国的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到1246.8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12.7%。从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间,中国农产品的年均进口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8%。
扩大农产品进口,保障了中国市场的有效供给。如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很多农产品,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如干的椰子,未去内壳的鲜椰子,干或鲜的核桃等等,比较常见的只有鲜的葡萄、柑橘、荔枝、龙眼、红毛丹等水果。美国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填补国内市场需求、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与此同时,中国可以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科研技术,更好服务于我国农业产业升级。山东寿光是中国的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引进美国、以色列、荷兰等30多个国家的近千个蔬菜品种和几百项农业技术,推动了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是名副其实的蔬菜“联合国”。
中国农产品进口的稳步增长,极大地刺激了全球特别是农产品出口国的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增长,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中国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美国大豆、猪肉、乳制品等上百种农产品漂洋过海出口到中国。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240.8亿美元的农产品。这就意味着美国每个农场向中国出口了一万美元的农产品。价廉物美是美国农产品大量出口中国的主要原因。如美国棉花质量好,大规模种植,机械化程度高。而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土地集中度不够,土地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种植成本高,价格远远高于从美国进口的棉花。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美国出口到中国的棉花增加了几十倍。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认为,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农产品需求量增加,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的国际供应体系也正在重新构建。近年来,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大豆大量进入中国,2017年进口量超过9000万吨。进口大豆的主要用途是提取食用油,剩余的豆粕一般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加工原料。中国大豆进口量剧增,是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提升带来的客观结果。现在,中国人已经从过去要求的 “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对食用油、肉蛋奶的消费需求增长,而养殖业需要大量优质饲料,从而带动了进口大豆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结构升级,农产品进口总量不断增长,进口来源地及品种正在不断多元化。如在大豆进口方面,中国仍是美国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与此同时,中国从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进口大豆不断增加。越来越多与中国资源互补,特别是在土地上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都将有更多机会,搭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
于露说,中国既要从市场和贸易秩序的改善上不断做内功,同时也要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把全球更多更好的美食进口到中国,使中国的消费者享受到全球的美食。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食品和农产品正是民心相通的最好桥梁。中美两国农业合作一直是中美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福祉,也是双方经贸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见习编辑: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