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国电科院特高压试验基地88米的模拟线路铁塔上,来自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带电班的工作人员成功完成±1100千伏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模拟试验,标志着带电作业在世界上首次进入±1100千伏领域,开启了人类电力工业史的新篇章。
5月19日,在中国电科院特高压试验基地,工作人员走向工作区域。
本次模拟试验是新疆昌吉至安徽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昌吉至古泉”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昌吉至古泉”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输电工程,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国内外尚无运行检修经验可供参考。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运行一体化要求,国网安徽电力超前谋划,指导运维单位提前介入,规划“昌吉至古泉”工程投运后运行维护工作。
5月19日,在中国电科院特高压试验基地,带电作业人员登塔前相互加油鼓劲。
5月19日,在中国电科院特高压试验基地,带电作业开始前,塔下工作人员紧张进行准备工作。
负责本次试验的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带电班是2017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班长吴维国曾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并上台发言。带电模拟试验前,国网安徽电力运维检修部、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从基础研究做起,详细编制专项方案、三措一案,组织层层审查,确保了试验方案最优、工具合格合规、操作最快捷。
5月19日,在中国电科院特高压试验基地,带电作业人员采用“由塔身侧自下而上吊篮横向摆入法”进入等电。
5月19日,在中国电科院特高压试验基地,带电作业人员采用“由塔身侧自下而上吊篮横向摆入法”进入等电位。
试验过程中,塔上作业人员创新采用“由塔身侧自下而上吊篮横向摆入法”进入等电位,“由导线侧自上而下吊篮横向摆出法”退出等电位,先后模拟了直线塔、耐张塔典型杆塔带电作业,所有操作都按计划进行,试验一次性取得成功。与传统作业方法相比,塔上作业人员明显减少,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安全性也显著增强。
5月19日,在中国电科院特高压试验基地,带电作业人员模拟线路消缺作业。
带电作业,是指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是避免检修停电,保证可靠供电的有效措施。与超特高压线路相比,±1100千伏特高压线路具有电压等级高、线路参数高、线路长、导线截面大,沿线地理环境气象环境复杂、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当遇到外破、雷击、污闪等突发情况时,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特异性和重要性,无法随时停电进行现场处理,开展带电作业是紧急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5月19日,在中国电科院特高压试验基地,带电作业模拟试验成功后,工作负责人为作业人员点赞。
据悉,本次模拟试验的成功,将有效满足“昌吉至古泉”工程运行检修需要,大大提升运维单位保障能力,提高特高压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减少线路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新闻链接:“昌吉至古泉”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也是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实施“疆电外送”第二条特高压输电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六省区,线路全长约3324千米,预计2018年内建成投产,届时每年将向华东地区输送电量660亿千瓦时,若满功率运行可点亮4亿盏30瓦的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