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9日电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适逢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如何应对冲击、如何把握变革成为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1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在“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表示,金融业对外开放要注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
陆磊认为,目前金融业面临两大冲击,即技术的冲击和金融要素供给对整体实体经济的冲击。“这两类冲击无疑提高了融资效率,实现了范围经济。但也形成了对传统融资模式的创造性解构也自然形成了金融市场上我们观察到的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
陆磊进一步指出,不稳定因素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交易层面,传统金融表外化和金融业绩业态都导致了金融保障机制的不稳定性。即由于历史数据信息不能排除经济环境和市场主体的不确定性,因而不能完全推断未来,但原本应该由机构承担的表内业务风险应交易的法律关系被扩展至公众,比如股市、汇市和债市的波动。
二是在市场层面。数据的集中是基本趋势,这将导致原本存在防火墙的股权、债权和货币汇兑等不同市场被信息中介打通而综合化经营的风险是尽人皆知的。
三是在清算层面。网络社会很容易形成一致性预期,而一致性预期如果在价格上反应,也就是假设效率市场是存在的,那么就可以解释更为剧烈的和高频的市场波动和市场风险,极端情形下一致看涨和一致看跌是会导致一致性的顺势浩劫的。据此在技术提升效率与冲击造成不稳定之间实施权衡取舍决定了包括中国在内全球经济体系的变革的基本方向。
针对上述金融业存在的风险,陆磊提出了几个变革的基本方向:首先,标准的一致性是市场主体和市场本身变革的基本趋势。资管新规就是一种尝试,试图把银行、信托、券商、基金和保险子公司从事同类业务的基础性的行业标准实施规范。
其次,行为监管工具箱的创新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略,可以预见我们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息的准确性及其滥用。要建立双峰监管的模式,健全具有信息劣势或被误导的事中消费者保护和追索机制。还有,是在监管层面上,要在法规上借鉴涉众欺诈处理中的集体诉讼中的合理内核,全面提高欺诈的社会成本。
最后,陆磊强调,金融业对外开放要注重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面向新时代在世界范围内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引进来走出去那么简单。随着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投资和金融服务的稳定发展。内资金融业态的迅速成长,流动性的充裕,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球性金融稳定,并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才是我们对外开放的重要命题。”(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