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9日电 在19日开幕的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表示,中国金融再开放,最为关键的是推动国内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这是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对新金融的要求,既是中国未来发展必然的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
朱民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金融迅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的奇迹,毫无疑义,但是中国的国际化和开放度远远落后,国际化水平、监管水平、业务产品服务跟不上。
朱民提到,1993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占全球资本市场的比重是零,今天我们占了11.3%,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而在15年以前,我们债券市场几乎为零,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不过,他同时表示,外国的投资者在中国股票市场的股份只有1.15%,外国的投资者在中国的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只占2.44%,外资只有在保险业占比比较高,达到了6.1%,这个比例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朱民指出,我们需要新的改革:一是市场准入,把市场打开,所有权设置的地方,商业银行发行新设置、证券公司等开始放宽;二是业务放宽,鼓励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济、消费金融等全面的业务放开,这是以前都没有开放的,而且把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全部放开,业务放开、准入所有权放开,这个很重要;三是把金融的基础设施、信用清算、评级以及征信等的基础服务业放开,使得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度、竞争的公平性大大加强。
“(金融市场)改革的核心是国内市场的竞争和国际化。”朱民表示,国内金融机构有客户网络、资源、当地支持的优势,国际金融机构有资本风险管理、产品等的优势。“国内市场如何在风险管理、效率、产品等方面赶上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如何扩大国内的市场达到最好的网络获得优秀的客户,这就是时间的竞争、产品质量和客户网络的竞争。”
“未来竞争一定是速度,这个竞争会非常精彩,由此改变中国的金融市场格局。所以,(金融市场)开放以后会推进整个金融机构的改变,提高金融效率,提高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朱民称。
朱民强调,开放的核心理念是打造一个和国际接轨的国际化的中国的金融市场。推动国际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这是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对新金融的要求,竞争市场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并由此为进一步的金融系统开放打好基础。“因为只有市场稳健了,才会有全面稳健,包括资本帐户、包括人民币可兑换,这是在国际上看了无数的案例和经验的结果。通过金融再开放,重塑金融格局,提高金融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创立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模式。”(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