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为什么笔者想起来写一个系列来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
一、当下我国正经历一场“违约潮”【链接】,十年前那场金融危机具有借鉴意义。当然,我国不会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经历,然而历史进程总有其相似性值得我们学习。
二、08年金融危机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值得探讨。笔者依旧清晰记得,08年很多人深信不疑美国故意放出个金融危机来捣乱中国经济的。结果10年来,中国GDP反而还增长了近200%,移动支付等领域还超越了美国。如果美国人就这点水平,恐怕赶英超美50年前就实现了。我们仔细回顾这段历史,也许会发现它与我们印象中的截然不同,因此温故能知新。
三、还记得《明朝那些事儿》吗?
2006年,格林斯潘卸任美联储一把手,任期长达18年之久。格林斯潘在美国的风评不错,中国也对他充满好感,在他访华的时候,媒体总是充满好奇和好评。
在他的任期内,美国经历了冷战后的经济繁荣,标普500指数从1987年的300点左右上涨到2000年的1500点(同期纳斯达克从300点上升到4000点),比教科书里的美股长期年化回报率9%要高出不少。而这段期间内,美国的失业率总体也不断下降,2000年达到4%,是1960年代以来的低位。上班的上班,炒股的炒股,炒房的炒房,格林斯潘任期内的大繁荣显然让美国人“获得感”十足,自然而然风评也不错。这种几近图样图森破的乐观也体现在当时的影视文化中:拍摄于90年代《白宫风云》里天真烂漫的朝气与《纸牌屋》里世故圆滑的戾气成鲜明的对比,很好地体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时人的世界观。
格林斯潘的人望高到甚至被神化的地步。90年代,每逢美联储议息会议,吃瓜媒体便会拍摄格林斯潘步入美联储办公楼的场景,当时还流传着所谓的“格林斯潘公文包指数”--- 如果格林斯潘的公文包看上去比较空,那意味着宏观经济走势比较好;如果公文包看上比较沉甸,那么意味着宏观经济乌云密布。最后格林斯潘在他的回忆录中进行了大揭秘:公文包的重与轻主要取决于他当天有没有打包午饭,与宏观经济无关。
当然,格林斯潘个人的命运与历史进程有莫大的关系。90年代初冷战结束,美国为了争霸全球而研究了半天的很多技术推向了民用领域进行商业化;发展中国家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催生了充裕的劳动力供给,使得劳动力成本持续被压低,这意味着即使货币政策宽松,也产生不了商品价格上的通胀。技术革新的浪潮、低通胀、和平年代和巨大的降息空间全给格林斯潘赶上了,他个人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也被推上了神坛。
顺便插一句,他的前任美联储老大就没有这么幸运。美国在70年代陷入了经济停滞和高通胀的所谓“滞胀”困境,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未得到有效解决,直到沃尔克走马上任。沃尔克发现加息不管用,直接甩出更狠的招数:以控制信贷总量为目标的货币政策。70年代的通胀养成了美国人借钱的风潮(“反正钱肯定是越来越不值钱的”),乃至施瓦辛格在成为明星之前,早就靠投资地产在70年代就成了百万富翁了。“负债美元化”策略的风靡甚至动摇到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然而沃尔克控制信贷总量的策略,让美国人意识到“借钱是需要还的”。虽然当时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沃尔克坚决不放水,在某种程度上,他挽救了美元,挽救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然而代价也是沉重的:失业率飙升到10+%,大量的企业倒闭。因此,你会发现美国媒体对于沃尔克的态度是尊重,但是对于格林斯潘的态度是爱戴,沃尔克是美国主流文化里的智慧长老,而格林斯潘则是摇滚明星式的经济学家,这个细微的差别还是挺耐人寻味的。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格林斯潘上任在一个好年代,沃尔克已经完成了去杠杆,格林斯潘只需要放水。
当然,美国也有一个思想流派很排斥格林斯潘。美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有个别的人士整天希望恢复金本位(我们之后就称他们为“金本位主义者”),以为恢复了金本位一切社会问题就都解决了。神奇的是,格林斯潘在年轻的时候还加入了这类思想流派的俱乐部(谁没有年轻过呢?)。如果格林斯潘是一名当今的00后,相信他一定会成为知名的键盘侠,说不定还在抖音上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郭德纲。更打脸的是,格林斯潘在1966年的时候还发文《黄金与经济自由》,其中指出“没有金本位,就没有有效的方式避免储蓄被通胀侵蚀。”这堪比某些明星的硬盘,金本位主义者们乐此不疲地引用着格林斯潘这段话,因为格林斯潘在位期间内,美联储把利率从8%下降到1%,堪称历届美联储一把手最宽松的一位。是不是人总是会否定自己年轻的时候呢?这就超出了本文的范畴了。。。当然,“金本位主义”这个模因生生不息,之后宋鸿兵等还把这个“福音”进口到国内,不过这是后话了。
格林斯潘在2006年的盛世急流勇退,而接班的是伯南克。公众对于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不熟悉,最出名的是他早些年发的文章里指出“美国有一项技术,叫做印钞机,可以让我们印无限的美元”,因此被媒体称作“直升机·本”(早年美国经济学家把用直升机撒钱来比喻一次性地提高货币量的行为,但媒体就只抓住了“直升机撒钱”这个概念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这个绰号经久不衰。华尔街日报甚至还开发了一款小游戏,玩家飞一架带着伯南克头像的直升机四处投放钞票,笔者当时尝试过,难度还不小。
美国政策决定圈主要来自几拨人:业界、政界还有学界的。伯南克是典型的象牙塔出身的人。伯南克回忆录里提到自己在普林斯顿担任经济系系主任时的“重大决策”包括决定系里开会的时候提供那类甜品。这类细节都值得书写,可见伯南克成年生活的环境可是相当的安逸(可以对比一下川普的《交易的艺术》里都在写一些什么奇闻异事)。而常年处于安逸生活的伯南克,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又将如何引领美国走向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