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防范金融风险迎关键一战 你还敢“空手套白狼”吗?
2018-05-19 02:08: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社论 防范金融风险迎关键一战 你还敢“空手套白狼”吗?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社论 我们对这样的现象或者说法并不陌生:做生意没钱没关系,只要玩转“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借钱不还又何妨,实在不行借新还旧——总不敢真的让我关门吧?凭什么要买者自负,影响社会稳定谁负责?做坏事或许会付出代价,但那个人未必会是我……

毋庸置疑,这样的逻辑违背常识。不过溯及过往,在商业和金融的历史上,有多少风险乃至危机最初的信号只是因为,那些违背常识的行为大行其道,信奉常识者却成为被耻笑的对象。风险一点点累积,最终一泻千里不可收拾。每一次,当金融危机发生时,我们都试图证明“这一次不一样”,每一次,我们都不得不承认,那些触发风险的因素从根子上来说,并没有什么改变。

回望危机与风险的历史,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的表达。几天前,他在全国政协召开的“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专题协商会上说,要建立良好的行为制约、心理引导和全覆盖的监管机制,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刘鹤说了一句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就商业和金融而言,他说的是常识,是但凡从事商业和金融活动都应该认同和坚持的底线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句话分量又很重,甚至可以说相当严厉,尤其是防范金融领域风险正面对关键一战。

深究起来,这几年金融领域之所以乱象丛生,几乎都脱不开他讲的这句大白话。我们一度眼见这样的故事上演:做生意没有本钱,但是通过虚假注资和循环注资等手段,却可以掌控千亿万亿资产;那些不计成本竞相举债上项目的地方,负债率直线攀升,有几个地方政府真心考虑过还钱的问题?投资者站在另一个极端。从股市债市到理财和信托产品,有多少投资者认真看过产品说明和风险提示,他们其实更相信出了问题政府不会不管。事实是,此前确有一些地方明文规定要确保刚性兑付。这样的隐性担保之下,如何要投资者建立正常的风险意识?同样道理,如果那些做坏事的人没有因自己所为付出代价,反而安享不当所获,势必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所幸者,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三大攻坚战”首要任务。一场整肃风暴持续至今,新的监管架构已然成型。我们看到做坏事的人被送上被告席,试图游戏规则者正在被规则惩戒。买者自负的风险文化一点点建立,刚性兑付将成往事。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清理地方债的努力初见成效,更重要的是,开前门,堵旁门,规则一经确立,地方债务透明度提升的同时,对地方政府的约束与管控也大大强化了。

伴随这样的监管变革,投资者需要回到常识;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需要回到常识;做生意的人,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金融,传统行业或者是互联网公司,都需要回到常识。

商业和金融出问题,往往是将常识抛在脑后。我们曾经相信股市可以直上万点,我们也曾经追捧大而不倒,我们对那些违背常识的商业喧嚣辩护,说他们是创新,只是因为太过超前而被误解——这样的误解有没有呢,也许对创新的错杀一直都存在,但违背基本商业逻辑的创新只能是庞氏骗局。

就此而言,监管就是以“大棒加胡萝卜”的方式,让常识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这是一套严格有效的监管规则捍卫下的常识。中国正在启动新一轮大范围的金融开放,回到常识,就是要治理金融乱象,补齐制度短板,实现监管全覆盖,让金融监管规制尽快赶上国际通行标准,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一个普遍尊重常识的市场当然也会有违规,但违规者要么被市场惩罚,要么被法律制裁;这样的市场也不乏风险,不过风险传导机制不被破坏,市场信号就不会被扭曲。在这样的市场上,低烈度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其实不小,但这又赋予市场缓释功能,有可能避免破坏性更大的风险出现。这是我们期望看到的一个正常市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