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06亿的海底捞赴港上市,起底“火锅一哥”背后的资本版图
2018-05-18 19:44: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年入106亿的海底捞赴港上市,起底“火锅一哥”背后的资本版图

文 | 薛小丽

来源 | 投中网

提起“海底捞”,我们几乎都不免想到它逆天的服务:免费的美甲、贴心的玩偶、多样的桌游等…如今,这家以服务出名的火锅品牌终于要赴港上市了。

2018年5月17日晚,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2017年全年的客流量超过1亿,98.2%的顾客愿意再次就餐,这些数据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它的认知。而更令人惊讶的是,除了餐饮,其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资本版图,资产已横跨投资、教育、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

营收百亿,利润约12亿

火锅行业的口味潮流风云变幻,澳门豆捞、四川麻辣、潮汕牛肉等门派都曾各领风骚,但也因消费者口味变化过快而遭到冷遇。从商业模式来看,火锅行业的门槛很低,汤底酱料、配菜等都由供应链提供,品牌很难在口味上打造核心竞争力。早早看到这一点的海底捞,另辟蹊径从服务切入,反而获得了独特优势。

从1994年在四川开出第一家火锅店,到2017年开店超过300家,优质服务一直都是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其带来了亮眼的财务数据。

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海底捞的收益持续增长。由2015年的约57.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约106亿元,三年内年复合增长率达35.9%;其利润由2015年的约4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近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图表来自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

从收入构成来看,2017年餐厅贡献了其98%的收入。同时,外卖为其带来近2.2亿元的收入。

作为一家半夜去可能都需要排队的火锅店,海底捞的核心数据——翻台率完爆其他餐饮品牌,平均一个晚上能达到4到5次,这在2017年为公司带来了超1亿人次的客流量。

火锅行业进入门槛低,同时意味着容易扩张和复制。得益于此,从2015年到2017年,海底捞的全球餐厅数量从112家增加到273家,光是2017年公司就新开了98家新店。目前其320家门店中,位于中国内地的超290家。

图表来自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

从图表可以看出,2017年,其在二线城市开店的数量最多(120家),是一线城市(65家)和三线城市(69家)的近2倍。同时,二线城市为公司贡献了最多的营收(52.3亿元)及最快的翻台率。

另外,从财报还可以发现其盈利能力惊人:2015年至2016年,其门店一般在1到3个月内就能达到首月盈亏平衡,大多数餐厅在6到13个月就能回收现金投资。其2016年和2017年的同店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约14.1%和14%。

值得注意的是,优质服务为海底捞带来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庞大的开支。目前,除了原材料成本外,员工成本是其最核心的开支,近三年来占比一直在25%到30%之间。2017年,其员工成本高达31亿元。财报称,除董事外,其员工平均年薪约为6万元,在同行中领先。

海底捞的资本局

海底捞的上市传闻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公司发源地四川省简阳市政府就曾发布消息称,海底捞已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上市辅导期。不过,考虑到餐饮企业存在合规难、企业财务透明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其上市一事随后很快石沉大海。

此前,虽然公司未上市,但通过资本布局,海底捞已逐渐构建出一个庞大的资本版图,其中包括港股上市公司颐海国际、新三板公司优鼎优、供应链蜀海微海餐饮管理培训公司、蜀韵东方装修公司等。同时,其掌门人张勇还是云锋股权投资、海悦投资、海景林羲域投资等机构的间接出资人,后几家公司的关联方包括腾讯、巨人网络、科大讯飞等。

2016年,火锅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在香港上市,2017年冒菜品牌优鼎优登陆新三板。细看公司背景可以发现,两家公司和海底捞关系紧密。其中,目前市值超过百亿的颐海国际成立于2005年,海底捞创始人及掌门人张勇、舒萍夫妇是其第一大股东,持股近50%,公司超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底捞。

同时,优鼎优的实际控制人张硕轶是张勇的弟弟,也是海底捞上海片区的经理。海底捞旗下平台还是这家公司的背后投资方之一,可以说背后的关系千丝万缕。

此次招股书也披露了海底捞旗下独立公司的营收数据。其中,蜀海集团2017年营收为26亿元;蜀韵东方营收约为12.9亿元;颐海国际营收达9亿元。

除了培育产业链内的上市公司,海底捞在投资上也有诸多布局。公开资料显示,海底捞是上海云锋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股东之一,后者的创始团队包括巨人投资、腾讯商业等。企查查数据显示,海底捞还全资设立了上海海悦投资。

2016年12月,上海海悦投资和另一家企业用友共同成立了红火台餐饮云服务公司,该公司主要专注于餐饮企业信息化业务。另外,海悦投资还投资了安徽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持有后者41.3%的股份。公开资料显示,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是科大讯飞的全资子公司。

同时,张勇、舒萍持股68%的简阳市静远投资旗下有多家子公司,包括室内游乐场品牌悦海游乐、北京优鼎优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还是2010年上市的和邦股份、2015年上市的宏图物流的背后股东。可以说,公司在多个产业、上市企业和资本平台都有所布局。

超30倍PE?

目前,已经赴港上市的国内连锁餐饮企业有味千中国(快餐)、小南国(高端正餐)、呷哺呷哺(快速火锅)等。此前火锅品牌小肥羊也曾登陆港交所,但因为业绩不佳,已经从港股退市。

从这些企业近几年的市值来看,光景并不好过。根据云锋金融2017年12月整理的上市餐饮企业市盈率数据可以发现,在近一年的港股牛市中,除了呷哺呷哺,大部分餐饮公司都跑输指数,估值大多在20倍左右。

截至2017年12月,图表来自云锋金融

其中表现较好的是呷哺呷哺,市盈率超过30倍。这家火锅连锁企业2014年底登陆港交所,随后营收快速增长,2017年收入达36.64亿元,同比增长32.8%。目前其市值是156亿港元。对比呷哺呷哺和海底捞的业绩可以发现,后者的营收约是前者的近3倍。

如果按照呷哺呷哺的30倍市盈率计算,海底捞的市值或可超过350亿元,这意味着目前持股达62.7%的张勇、舒萍夫妇的股票价值将接近225亿元。根据2017年胡润百富榜榜单,张勇、舒萍夫妇目前身家已经有50亿元。随着海底捞上市,二人财富有望多倍增长。

根据云锋金融此前分析,“成功的餐饮企业必须要用一个特色的品类来打开市场,再用稳定的品质和稳步扩张的规模强势地入侵食客的潜意识,把品牌刻在他们脑海里,才有可能带来宽阔的护城河。”比如,想吃洋快餐就想起麦当劳,想喝奶茶就想到喜茶,只有将品牌植入消费者心中,让消费者欲罢不能,才能提升客单价和复购率。

某种程度上,海底捞已经做到了“想吃火锅便想起海底捞”的品牌护城河。然而,对餐饮企业来说,即使有了护城河,依然是风险重重。在招股书长达30页的风险因素罗列中,海底捞认为公司未来的发展风险主要在于食品安全、餐厅店长人才库和供应链管理三方面。同时,无法顺利开业新餐厅也是盈利风险之一。

比如,2017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海底捞位于北京的两家餐厅有卫生问题。当时媒体拍摄的视频显示,其厨房有老鼠、黏着油性食物残渣的洗碗机等。在海底捞的未来扩张中,这类食品安全问题将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考虑到公司的持续增长仍要依靠开设新店,海底捞计划2018年新开180到220家新门店。同时,虽然招股书没有透露募资金额,但公司随后获得的融资中,60%将用于门店扩展计划,20%将用于开发新技术,15%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等。

近两年,中国火锅餐饮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截至2017年底,中国火锅餐饮门店已经接近30万家。数据公司沙利文预计,到2020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或可达5774亿元。在如此庞大的市场和亮丽的业绩助力下,海底捞如果能够成功上市,市值值得期待。

作者:薛小丽

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文化传媒等领域

TA的文章:

点击

阅读原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