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谦
编/李悫
5月17日晚间,知名火锅连锁品牌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
海底捞创始于1994年,其创始人张勇以4张桌子起家。招股书显示,截止2017年年底,海底捞拥有273家直营门店、年服务顾客超过1亿人次、年营收超过106亿元、净利润11.94亿元。
海底捞在招股书中披露,今年新增180~220家门店,而国内每家新开门店资本投资约800万元-1000万元之间。
这意味着海底捞仅开店投入,今年的资本开支最高就将达22亿元。但现实情况是,筹资上只依赖营运所得、银行借款及关联方垫款的海底捞,截止今年一季度末,海底捞账面资金有5.18亿元,但银行授信未使用额度仅2300余万元,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上市,成为海底捞的筹资选择。海底捞称,上市募集资金后,海底捞计划将募资的60%用于扩张。
单店投入千万,年内欲开店220家
海底捞在招股书中表示,其业务战略是通过开设新店增加市场份额并实现营收的持续增长。
在2014年时,海底捞门店突破100家。近年来,海底捞加快了开店步伐,在2015、2016和2017年,海底捞年内新增店面数依次为36、32和98家,到2017年底,海底捞门店数已经增加到273家。
海底捞表示,根据以外记录,其新开餐厅一般在1-3个月内达到月度盈亏平衡,在2015年、2016年,新开餐厅现金投资回收期一般为6-13个月。
而从海底捞单店营业数据看,其生意“火爆”。招股书数据显示,海底捞每家餐厅日均接待1441名顾客,顾客平均消费97.7元,每家餐厅日均收入约10万元,翻台率达到每日翻台5次。
不断拓展的门店及高效的翻台率,海底捞的顾客数从2015年的6300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1.067亿人次,营收从2015年的57.57亿元增至2017年的106.37亿元,年度盈利也从2015年的4.11亿元增至去年的11.94亿元。
而二三线城市正在为海底捞贡献更多的收入,一线城市带来的收入比重则在下滑。
2015年时,海底捞一线城市收入占比为40.1%,两年后的今天已经降至28.4%;二线城市收入占比变化不大,从49.8%微涨至50.2%;变化最大的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比重从5.4%提升至14.6%。
海底捞未披露新增门店的地区分布,但其过去三年的历史数据显示,二三线城市门店占比增长最快。从2015到2017年底,一线城市的海底捞门店从50家增至65家,二线门店从71家增至120家,三线城市门店则从18家增至69家。
在今年,海底捞计划新增180~220家门店,以保持营收的继续增长。海底捞在招股书中披露,国内每家新开门店资本投资约800万元-1000万元之间。
这意味着年内新开220家门店,海底捞的资本开支将高达22亿元。
但在筹资能力上,海底捞表示,其主要通过营运所得现金及银行借款、关联方垫款为营运、扩张及资本支出提供资金。
招股书显示,截止今年一季度末,海底捞尚未使用的银行贷款信用额度仅2310万元,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18亿元。
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上,海底捞2015年的金额是6420万元,2016年增加到14.14亿元,但在门店扩张一倍后的2017年,该金额却下降到14亿元。
海底捞还面临因门店数持续增长而攀升的负债。2015年底时,海底捞流动负债净额0.64亿元,2016年底为3.86亿元,2017年底增加到11.56亿元,而在今年3月31日更增至14.41亿元。
营运资金压力,成为海底捞上市的原因。对于本次IPO募集资金用途,海底捞募资额的60%部分拟用于扩充计划,20%拟用于研发和实施新技术,15%拟用于还贷,5%作为一般营运资金使用。
员工人均年薪6.12万元,为全聚德一半
在海底捞的经营成本中,员工成本占收入比重从2015年的27.3%提升至2017年的29.3%,显示海底捞仍在提高其员工待遇。
招股书披露,截至报告期,海底捞共有5.0299万名员工,其中餐厅员工(包括配送人员)人数为4.9162名,占比高达97.74%。
薪酬上,扣除董事薪酬,海底捞2017年的总员工成本为3.088亿元,折合餐厅员工及配送员人均年成本6.12万元。
在招股书中,海底捞援引第三方咨询机构提供的数据称,85.1%的员工参与者对海底捞的工作环境感到满意;82.9%的员工参与者对海底捞提供的员工福利待遇感到满意。
作为对比,另一家火锅连锁品牌呷浦呷浦,2017年的员工成本为8.33亿元,集团员工人数为2.12万人,折合员工年均成本为3.93万元;连锁餐厅味千(中国)2016年员工成本为5.62亿元,其中其他员工(除董事外)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共4.89亿元,而味千(中国)2016年财报显示,其当期员工数总计为为1.0026万人,据此计算,味千(中国)的普通员工年均成本为4.87万元。
不过,海底捞的员工年均成本低于另外两家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全聚德2017年财报显示,其领取薪酬的职工为5141人,应付职工薪酬6.73亿元,折合员工年均薪酬为13.1万元;唐宫中国共雇佣4500名雇员,去年员工成本共3.83亿元,折合人均年成本8.34万元。
在海底捞的门店经营中,店长扮演重要角色,但一名员工从非管理职务做起,需经过逐级晋升才能成为店长。
在店长薪酬上,海底捞则采取学徒制,绑定店长与门店效益。店长不仅可以对本店学员有业绩提成,还能在其徒弟管理的门店中,获得更高比例的业绩提成。
海底捞表示,开店加速度意味着对店长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存在需求超过既有员工成长速度的可能性。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环节,海底捞亦表达了持续扩张对人才队伍带来的压力的担忧。
创始人控制超30家公司
凭借创立的海底捞,张勇、舒服夫妇以50亿元的财富排名2017年胡润富豪榜第825位。招股书显示,张勇、舒萍夫妇持有海底捞62.7%股份,为控股股东。
而围绕着海底捞的业务,张勇夫妇也有完整的产业布局。“天眼查”显示,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担任法人及高管的北京宜涵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宜涵),借助控股的上海乐达海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参股了多家企业,包括北京蜀韵东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海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北京微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公司深读”注意到,蜀韵东方从事建筑装修,旗下拥有湖北省一家家具公司;蜀海(北京)供应链从事海底捞食材的采购、加工及储运业务,旗下又拥有9家供应链企业等;北京微海管理咨询主营业务则为人才中介服务,旗下拥有5家信息技术或财务咨询类公司。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
业务最为广泛的是上海海悦投资,其对外投资公司多达14家,包括多家位于江浙沪地区的投资管理企业,以及与科大讯飞合资设立的安徽讯飞至悦科技有限公司,与用友软件合资设立的红火台餐饮云服务有限公司 。
此外,通过持有简阳市静海投资有限公司 (简阳静海)52%的股份,张勇本人间接控股了简阳市静海投资有限公司、简阳市天一商贸有限公司及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简阳静海投资亦是张勇实现资本布局的重要平台,其控股参股企业多达6家,包括控股新三板上市企业“U鼎冒菜”的北京静海优鼎创业咨询中心(有限合伙)。
照此计算,通过北京宜涵及简阳静海,张勇夫妇间接控股参股了至少35家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宜涵的全资股东为自然人张舒涵。
本次招股书亦披露了海底捞与上述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情况及相关盈利情况。例如对蜀海集团的采购额达到26.04亿元,对蜀韵东方营收为12.9亿元,对微海咨询采购3597万元。
此前,海底捞曾拆分负责火锅底料生产的颐海国际,实现其独立上市。招股书显示,去年海底捞对其的采购额达到9.02亿元,占其总营收达9亿元。而颐海国际财报显示,去年营收共16.46亿元,盈利2.61亿元,来自海底捞的采购贡献了超过50%。
四川风味快餐品牌U鼎冒菜则成立于2012年,在2017年4月登陆新三板。财报显示,其去年营收1.09亿元,净利润22万元,同比扭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