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黄金产品面临整顿。5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互联网黄金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互联网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黄金账户服务。
随着互联网理财的快速发展,具有保值避险功能的黄金也成为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一种。然而,由于提供黄金产品的互联网平台良莠不齐,使得整个黄金理财市场乱象丛生,风险凸显。
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在网上购买黄金产品,须擦亮双眼谨慎选择。尤其是目前部分互联网黄金平台并没有合法交易资质,交易品种、交易规则自行设置,交易资金并未在银行进行第三方存管,而是全部落入了平台的“口袋”,一旦资金被挪用,消费者难以维权。
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黄岩表示,大部分互联网投资者更关注黄金投资带来的收益而非进行实物交割,也不了解所投资的平台是否实际开展黄金交易活动。不法平台或将投资者账户中的钱移作股票、债券等他用,并且存在吸纳资金后卷款跑路的可能。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团队指出,此次央行发布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互联网黄金平台代理销售者的身份,承担的是导流作用而非理财功能。随着新规落地,不少平台面临业务整改或转型。
今后在网上购买黄金产品时应选择怎样的平台?据了解,目前互联网黄金平台参与者按股东背景大致可分为4类:互联网系、传统黄金企业、企业跨界系以及主流风投系。新规之下,只有金融机构提供的黄金账户服务才是合规的,互联网平台可以代销金融机构的黄金产品,但也需要满足相应资质要求:一是注册资本应不低于3000万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二是应具备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间黄金询价市场做市商资格(含尝试做市商);此外,还要配备熟悉黄金业务的工作人员。同时,金融机构要对其选择的互联网平台的资质负责。
因此,在选择平台时,一定要认清其提供的产品是否由金融机构提供。根据2017年金交所公布的正式做市商名单,仅有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招商、兴业、中信、平安、宁波10家银行,尝试做市商也仅有光大、民生、广发、浦发、上海、澳新6家银行。
此外,新规还强调,金融机构和互联网机构在开展业务前要充分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得向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的投资者销售黄金产品。因此,如果在购买某一机构的产品前没有评估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这一机构和产品是否合规也需要多留个心眼。
据悉,新规开始征求意见后,各大互联网黄金理财平台开始与做市商进行沟通,并尝试开展深度战略合作。黄岩认为,后续来看,互联网黄金理财平台将由做市商负责研发,互联网平台主要负责销售,分工更为明晰。做市商成熟的黄金产品体系也将极大丰富互联网平台的销售品类。经历此一轮洗牌后,真正优质的互联网黄金平台或将脱颖而出,令更多投资者享受黄金投资带来的收益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