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
周子勋
近日,在全国政协“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专题协商会上,如何有效防范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各类风险,成为与会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会上再次明确了防控金融风险的基本思路,即实现“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严格监管政策+坚决惩治腐败”的有效组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管控金融风险的同时,我国经济整体上依旧保持健康、平稳增长势头。从生产角度看,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增速比3月大幅加快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也高0.5个百分点。今年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去年1—4月还高出0.1个百分点。
但从需求角度看,经济运行中更不可控因素仍存。比如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我国后续外贸增速下滑仍是大概率事件。
4月工业生产、进出口、就业数据、PMI转好预示着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运行,而投资、服务业、消费增速趋缓则可能显示出经济增长的势头在放缓、活力在降低,这种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势必会对下半年之后的经济增长形成一定压力。
正因如此,上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5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的措施,预计全年降低物流成本120多亿元;此前国务院已经作出7600亿元的减税降费举措,足可见中央对内需增长放缓的重视。
但扩大内需并不意味着就要放松监管。日前,央行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部署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时指出,“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这透露出的信号是: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央行将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就是说,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依然不变,货币供给总闸门仍将管住,货币金融环境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
加强监管有充分理由。其一,虽然政府通过定向降准、加大MPA考核等多种方式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但效果并不理想。4月信贷数据显示,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依旧偏弱,但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的支持仍很稳健;对居民按揭贷款支持减弱,但仍在积极扩展消费贷业务。
其二,去杠杆仍面临不小挑战。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250.3%。面对仍然高企的宏观杠杆率,中国去杠杆的政策不会整体放松,这会很显然地体现在信贷、发债等融资政策上。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也要求严控高负债国企。
综上可见,当前扩大内需非常重要,防范金融风险也很重要,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引导市场预期,提高政策质量和透明度。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