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罗森北京阪下丰范:便利店的演变,是不断把好东西吸收进来
2018-05-17 21:52: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专访|罗森北京阪下丰范:便利店的演变,是不断把好东西吸收进来

“对于北京罗森,我们还是想先强化我们的商品,不断的为顾客开发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商品。”

文 | 万德乾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核心导读:

1.北京罗森的开店策略,为什么以灵活著称?

2.罗森如何开发自有商品,甜品又为何出名?

3.罗森对便利店业态价值、历史演变的理解。

阪下丰范以北京罗森总经理的身份,已经来中国工作履职三年了。三年的中国时间,让他已经可以相对熟练的听懂汉语。《零售老板内参》跟他直面交流过程中,很多问题还未问完,他的会心一笑或皱眉思索,提示着我们,他有更多时间提前思考聊出深度的答案。同步翻译的过程,对他更多是确认我们的提问含义没有缺漏。

自然,我们所收获的答案,有一种怎么揣摩都能品出味道的访谈快感。他似乎也感觉到,《零售老板内参》在两个小时的沟通过程中,对涉及的上百个问题,差不多都触达到他来华三年来领导罗森所积累的大多数要点。

当然,《零售老板内参》与阪下丰范的见面,更多聚焦罗森北京业务。但也在围绕着北京罗森的业务交流中,双方围绕罗森便利店的发展过程,罗森有别于其他连锁便利店的本质差异,以及罗森为什么是罗森等系列话题,交换了值得触发行业借鉴的诸多思考。

因为阪下丰范就职北京罗森之前,已在罗森日本本部工作多年。他本人和罗森一样,都是来自日本关西地区的中心城市——大阪。对于罗森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融合着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双重经历。

他对罗森的理解,也是具有独特认知系统的。比如聊到便利店演变的过程,阪下丰范的答案简单又切中重点:“如何在有限的100多平范围内,不断的把其他周边好东西吸收进来”。不管是卖饮酒的、品类专营的、甚至游戏产品和包装蔬菜,便利店都可以合并起来。

是的,在便利店里卖蔬菜,在阪下丰范这里,《零售老板内参》已经独家获悉,北京罗森很快就要在这个夏天上架开售了。

- 1 -

市场拓展:“罗森的特点就是非常灵活”

对于尚且不到80家门店的北京罗森来说,开店是当前北京罗森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只有完成更多门店的拓展,才能一层一层环节推进其他相关工作的展开,比如在北京自建鲜食工厂。

但在北京快速开店,谈何容易。这里有全国数一数二的昂贵物业租金,主城区优质物业场地也几乎所剩无几。

目前罗森出了继续在北京城区拓展之外,已经将拓展的触角,率先深入到通州、房山等郊县一带。希望透过不拘一格的求新求变的思路,尽快完成门店拓展的规模效应。

就像罗森自我评价的那样,罗森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灵活,带给罗森在中国市场,尤其是北京市场,需要不按传统思维方式,取得“弯道超车”的理想结果。

而在北京已开的门店中,罗森在固定人流密集(高新产业园、医院、学校等)区域的门店,相对业绩最好。这是选址上的成功,也是便利店一贯制胜的常胜策略。固定而密集的人群,对日常便利性购物的“便利”需求,更强烈于其他场景人群。对于这些定向人群来说,到店如果需要多走一步路,都属于负体验。

面对特殊北京市场,作为北京罗森总经理的阪下丰范先生,都会有哪些独到观点,已经外界还尚未可知的罗森思考呢?

Q&A对话:

《零售老板内参》:几年前,罗森表示2018年要在北京再开50家店,而且还要向北京六环外拓展。现在北京便利店市场整体也步入快成长阶段,罗森为什么反而要到周边郊区去拓展?

阪下丰范:北京不是今年才开始对周边地区进行扩张,现在我们已经在郊外地区,包括房山、通州、大兴地了有店的。北京罗森不能说把主力放到郊外,我们会着重同步市内的开店,尤其市内门店还是以Office办公场景为主,再结合周围郊外的一些地区。郊区的门店也不是太分散,几个门店之间距离不会太远,都是相对比较集中的在开店。

《零售老板内参》:郊区的人口密度肯定弱于城市,以前品牌便利店基本不去涉及这些地方。罗森已经到了这些地方,现在郊区门店经营状况怎样?郊区顾客跟市区的购物习惯又有什么不一样?

阪下丰范:郊外门店从人口密度来说,是要比市内差一些的。但是相应它的优点也有,比如房租和各方面成本都要低一些。从店铺的盈利状况来看,也不一定开在郊区就无法盈利。我们在做开店战略的时候,不单是看人口密度,要考虑更多的一些整体因素。

《零售老板内参》:谈到人口要素,记得三宅示修先生(罗森中国区总裁)特别谈到,便利店开店和人口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宅示修认为20-30岁年龄层,是便利店最理想的客群。罗森对这个年龄层的人口爆发周期,有什么预估?

阪下丰范:关于便利店的主要客层,一般来讲是20岁、30岁这两个年龄段,都是我们比较主要关注的年龄段。我们不管是20岁,还是30岁,这部分年轻人因为工作比较忙,正好是最符合我们便利店销售即食性商品的主要客层。和日本一样的,中国现在也在不断的老龄化加速,所以我们在计划要不断的扩展我们的客层范围。

《零售老板内参》:罗森上海总经理张晟曾经说过,他现在主导的上海罗森,都是在给10岁的青少年做的。张晟的解释是,如果给10岁年龄层的少年打入罗森印象的话,他就一辈子是罗森的客人了。北京罗森有没有做类似的布局?指为特定的未成年客层做的布局?

阪下丰范:张总对于孩子的主题门店运营,其实在便利店领域是一个很通用的理论,基本就像常识一样的东西,大家都会考虑对年轻客层做长远的培养。就北京来讲,当然也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但和上海相比,上海的800家门店,北京的70家门店,决定了我们眼下,还是要更优先着眼于主要目标客层(20岁、30岁年龄层)。将来,北京罗森肯定会不断的导入类似上海罗森面向更年轻客层的商品,以及一些主题活动。

《零售老板内参》:说到门店数量差别,我们回到展店话题。加速开店是当前北京罗森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可以这么说吗?

阪下丰范:要说开店是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工作,肯定是对于所有便利店企业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工作。但是,是不是只要把店开出来就可以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很多配套的工作也是要同步去完善。

《零售老板内参》:进入到2018年,北京便利店市场在加快增长,北京同业竞品也把社区店作为开店重点,罗森要不要跟进?怎么跟进。

阪下丰范:现在社区店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方向,而且根据各方面政策的导向,社区对便利店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的。我们已经有很多社区的店铺,也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加大开社区店已经是我们的计划一部分。

《零售老板内参》:2015年,罗森提出三年千店计划,现在千店计划的进展情况怎样?还有,这两年大家对于开店数喊的都比较大,7-ELEVEn在中国明确提出3万家的理想门店数,当然中国互联网公司喊的数字更夸张。相比较来说,罗森有没有一个类似的理想门店数量?回到北京的展店,理想门店数又会是多少?

阪下丰范:千店计划在2017年就已经完成了,罗森在中国店铺数已经超过1000家了,2018年仅是上海的单体门店数,也会超过1000家。北京这边门店数,,我们会朝300家店的阶段性目标努力,不过这可能与我们后期有没有更多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有很大关系。

《零售老板内参》:可是这种地方往往也是大家共同会争取地方,竞争对手或许会抬价拿下。罗森在什么情况下会争取,什么情况下又会放弃?

阪下丰范:我们一般是不会去盲目争抢,我们更多会对每一个位置做一个销售预估,也就是说,这个店铺到底销售能够达到多少,才能够达到损益的平衡。我们再来看合理的房租需要多少钱,有没有必要拿下它。超过一定界限的房租,我们就没有必要再拿,我们不会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争抢。

《零售老板内参》:听说现在天津便利店市场很热,你对天津有什么规划?

阪下丰范:天津(业务)在北京管辖范围内,因为距离不是很远。至于天津开店的计划,我们也一直在摸索,可能在等待一个比较合适的合作方。罗森的特点就是非常灵活,如果有合适的合作伙伴的话,我们也可能随时考虑进入。

我们现在更注重对于基础建设的强化,比如说我们的商品供应链,还有物流配送的能力范围。现在要直接覆盖天津,从物流上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以北京为中心,先把所有的供应链都优化好以后,向周边做一个扩张。那就不只天津了,包括河北等其他地区,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天津这个地方虽然现在很热,有很多企业都在往里面进。但是不是说进的晚,肯定就是劣势,从日本的经验来说,也不完全是。先进有先进的优势,后进有后进的优点。我们也不着急,不抢这个先头。

《零售老板内参》:大家比较公认中国便利店发达的城市是上海。北京虽然是首都,感觉在便利店的渗透率还是要弱一点。您作为北京市场的总经理,怎么看北京便利店市场的状况?

阪下丰范:北京可能有很多客观因素,大家都知道,和其他的城市相比,客层也是不太一样的。北京单店的销售和客单比起其他的地区,都是要高的。从这一点看,只要有价值东西,顾客更愿意花钱,哪怕是贵一点的价钱,也愿意购买。

所以对于北京罗森,我们还是想先强化我们的商品,不断的为顾客开发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商品,来获得更多的销售额。包括食品的安全安心,一直是我们致力于要保证的,现在健康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对供应商也不断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和我们一起给消费者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商品。

怎么让顾客产生关联购买的欲望,也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从购买量来讲,北京和上海差不了太多的。但是从单店销售和客单价,北京一直是最高的。

不过,现在出现一个比较奇怪地区,就是南京。现在南京罗森单店的平均销售变成了最高的,当然南京罗森也是新开的,平均客单价要比上海高出2元。

《零售老板内参》:现在罗森加盟有好几种方式:单店加盟、大加盟、区域品牌代理。单店的还分委托经营等,拆分起来种类很多。目前为了有利于去加速开店,北京罗森有利于快开店的加盟方式是哪一种?目前正在洽谈的,能不能也透露一些数据?

阪下丰范:现在做的最好的,确实是加盟的店铺,尤其是大加盟合作的方式。从开店速度、店铺质量各方面都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做加盟连锁便利店的,所以还是以加盟的形式为主去展店。

《零售老板内参》:几家日系品牌便利店中,好象是罗森直营的比例会稍高一点,也听说罗森现正在把直营的门店尽量转成加盟的,这个是否属实?

阪下丰范:罗森的直营店比例比较高不高,这个也没有太确切的信息。但是从日系便利店的经营来说,肯定是直营店比例越低,越容易产生经营的收益。我们这边肯定也是不断的减少直营店的比例,以加盟的形式去扩展店铺。

已经开的店铺转成加盟的目前是没有的,委托店是有的,原来加盟店的可能更多的需要加盟主自己有房源,今后也在考虑是不是把一些直营的店,做成加盟。这个方式在计划和探讨当中。

- 2 -

商品体系:“咖啡销量增长太快了,我们必须要加强”

提到罗森的商品体系,稍微熟悉罗森的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起甜品。这是罗森的骄傲,也是罗森持续建立商品力的持久基础。

选择甜品,算是非常聪明的决策。甜品的优点,还真不少。适配人群上,几乎男女老幼都喜欢;口味占有上,甜品是容易让人产生轻度嗜好的食品,让人吃了还想吃;商品表达上,甜品呈现出温柔、细腻、甜美的生理反应,容易让消费者透过甜品建立起对罗森品牌类似的好感。

然而,在同为嗜好商品上的另一个堡垒级商品——咖啡,罗森就显得稍显不足,这还是在罗森很早就在门店售卖咖啡情况下的不足。咖啡除了正在全面崛起之外,咖啡还是非正餐之外,撬动其他饮食场景的总驱动力。下午茶、休闲时间、社交时间,一杯咖啡,总是很多人的首选。在咖啡上的追加发力,罗森已经注意到了。

当然,作为也是以鲜食为主的便利店,罗森在鲜食商品开发,以及其他自有商品的开发策略,依然是行业标杆,依然是中国本土便利店业界,期待渴望了解的商业瑰宝。

Q&A对话:

《零售老板内参》:日系便利店都很重视自有商品和鲜食商品的开发,在这个基础之上,罗森的亮点给外界的印象是甜品。罗森在自有商品开发,目前有哪些正在做、正在规划的自有商品都有哪些?

阪下丰范:甜品确实是罗森比较代表性的东西,北京公司成立比较晚,所以我们有很多上海、重庆、大连的成功经验可借鉴。把他们部分成功经验和商品直接复制过来就行,可以避免一些弯路。

尤其是像甜品之类的商品,基本没有南北区域的差异。上海能够卖到好的,北京基本也能够接受。可能在口味和甜度方面,根据地方和地区做一些调整,但基本上商品本身是没有太大的差异。

甜品的分类是比较有特点的,只要有新品,大家都很愿意尝试,都会带来一个销售的峰值。怎么去不断的推出新品,对于甜品类目是很重要的。现在北京我们也在加快甜品上市的频度。

当然,甜品上海罗森做的很好,开发出了很多网红单品。我们也从上海学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引入了一部分特色的单品。

还有罗森做甜品的亮点,不仅是中国国内,在日本也是一样的。在日本说到甜品,就是罗森的差异化商品之一。我们同样可以把日本罗森卖的好的甜品,引入到国内来。同时我们也会经常在北京做自己的商品开发,我们有专业的开发团队,经常去北京面包店或甜品店做调查,抓住市场动向,做好相应商品的开发。

《零售老板内参》:目前北京罗森新品上架的周期,比其他地方要稍微慢一点?

阪下丰范:是的,从商品开发的角度来讲,面包和甜品可以分类成一个轻嗜好商品,类似香烟、咖啡,消费者容易建立稳定、高频的消费习惯。程度虽然不像咖啡、香烟这么重,但也有类似的固定购买习惯。对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喜好,当然个性化比较突出,这决定我们对这类商品,也必须要确保有丰富的种类。

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时他们也还是愿意尝试一些新品,但也存在一个主动重复购买的消费倾向。

《零售老板内参》:一个自有商品的更换周期大概多久?比如在日本最短的可能就一个礼拜,一个礼拜上架之后就下架了,更换周期非常快。

阪下丰范:商品我们有一定定义的,根据具体的商品来说,销售周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一些畅销品和一些基础商品,就是已经被大家所接受的,会固定购买的,我们短期内是不会下架的。其他的会有一些新品不断做更替,更替这部分商品的更换频率就很快了。

刚才您提到一周的,可能就是新上市的商品,卖的不是很好,第二周就停掉了。我们的商品周期,一部分是基础的,一部分是不断更替的。更替的时间,根据销售的情况来看。

《零售老板内参》:我们在其他地方了解到大概会有一个平均值,比如他们会有大概一年的周期,有些商品周期短,可能并不是卖的不好,就是为了短期。同行里有一种说法,说100种鲜食会有一个周期比例,一年的、一个季度的,到了时间会强制性替换掉。这样做的意义,也是为了给研发团队一些压力,要求研发团队不断研发新品。

阪下丰范:这样说的话,那我举一个例子。在日本基础商品,是占到商品总数的三成,还有另外七成就是不断更替的,是一个很高频度在更替。现在国内,尤其北京可能我们做不到这样更替的频度。我们基础商品,还是占到六成左右。只有三到四成的商品,是在做定期的更替。刚才说到了我们现在要加快新品开发的频度,也是为了加大能够更替商品的占比。

《零售老板内参》:我们聊聊咖啡。现在感觉整个咖啡市场很热,所有的连锁品牌都在加强咖啡的运营,罗森为什么没有重点去做?还有,在日本的便利店,有一个共同点,咖啡基本都是自助的。顾客自己拿杯子自己去冲调,中国都是店员做好端给顾客,感觉很浪费人力和时间。这种自助咖啡机,中国能够适应吗?罗森会不会考虑引入到中国来?

阪下丰范:市场对于咖啡需求的爆增,我们同样是接收到这个信息。其实,说到咖啡,北京罗森算是做的比较早的,四年前我们就已经和可口可乐乔雅咖啡合作,做到了现在。很多连锁品牌,可能是近两年才开始卖咖啡。

以前我们咖啡是有一些销售很好的业绩,但是现在慢慢有一个下滑的倾向。所以现在我们的一个课题,就是怎么去把咖啡再做一个强化。当然在全国市场,罗森要不要在咖啡上做一些品牌的推广,可能还需要公司制定一个计划和规划。但是对于咖啡的销售和需求,大方向上肯定是一个很明显的发展方向。

你刚才说日本便利店的咖啡很多是采用自助方式,其他品牌便利店有,反而罗森没有采用自助方式。在中国能不能接纳自助的方式,肯定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北京罗森很多店铺咖啡,已经是采用自助的方式,所以自助方式我们觉得也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包括现在无人便利店变成一个热点话题,更多的东西慢慢的会趋向于顾客自己操作。

就像日本现在已经发展到大部分人习惯喝咖啡,韩国可能跟日本比较接近了,中国整体市场渗透率还在发展中,中国咖啡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 3 -

门店运营: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以前没有经历过

业界总结北京便利店市场特点,经常拿三个不利因素来比喻:宽阔的马路只能做半条街生意;寒冷漫长的冬季让全年时效变的不是很有性价比,而北方夜生活的地域习惯让便利店24小时营业时间有些鸡肋;

事实是这样吗?显然不能武断生硬的看待北京市场。对于罗森来说,北京的优势也是独一无二的。如上文所述,除了南京罗森,北京罗森拥有全国最高客单价优势,拥有一次多买的本地购物习惯;还拥有不输于上海消费者喜欢接纳新事物的习惯。

这让北京罗森在贯彻便利店“作为日常人出行第一选择”的门店优势营造,拥有比其他城市更好的条件。就像阪下丰范所说的那样,便利店的发展过程和最大优势,就是不断将周边业态的优势吸收过来。混搭跨界,从来都是便利店与生具来的基因。

不仅如此,北京便利店市场,罗森还要在今年夏天,推出另一个重磅级商品——生鲜蔬菜。罗森的自信,来自罗森也是三大日系便利店中,唯一从日本本部开始,就涉足、储备丰富生鲜售卖经验的品牌便利店。

Q&A对话:

《零售老板内参》:便利店的理想运营效果,应该是消费者日常出门的第一选择。比如说我出门,不知道吃什么,那我就去便利店。我不知道买点什么,我也会首先想到去便利店。我在街上觉得很疲惫,我会首选去便利店坐坐。类似这种日常出行的第一选择感觉,你领导的北京罗森认同这一点吗?会朝这个方向构建自己门店在消费者日常出行当中的价值吗?

阪下丰范:你刚才说的,确实是便利店想努力的很理想形态。我们是不是也想朝这个形态努力,那肯定是想的。您刚才说的就是消费习惯,日本也是多年努力,最终才达到这样一个被消费者习惯的程度。

现在北京和上海相比,还不太一样,上海已经遍地都是便利店了,大家已经是很深程度的习惯了便利店的存在功能,就像您说的想买什么,马上能想到便利店。但是北京的规模和现在便利店的数量来说,便利店还做不到这样程度,消费者能马上联想到便利店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北京还存在着很大待开发的消费需求,所以我们还是想立足于根本,从我们根本的东西的去做一项项的强化。

《零售老板内参》:现在国内小业态,有一个很明显的跨界混搭风潮,门店集合了咖啡厅、便利店、轻食餐厅等。从原来以商品售卖为主,变成去服务一个很定向的人群,比如匹配年轻的生活方式。跟这个对比,感觉传统的便利店的灵活度就显得不大,这个罗森有觉察到吗?以后罗森也会让自己变的混杂跨界吗?

阪下丰范:首先,便利店就是一个应对变化的产业,根据消费的变化肯定是要改变自己。尤其中国这个市场的变化很快,包括资本投入到便利店的各方面。现在造就了很多便利店的新词,就像你刚才说的,可能专注服务一部分客层的业态,专注无人便利,或者专注生鲜。

现在那么多变化,让大家可能有点迷茫,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道路,现在各个公司的经营者,都在探索。中国市场的变化,是以前没有经历过的速度。

我们在日本也是不断的对应变化才发展到今天。我们也有在日本积累的经验,什么样的产品能够创造销售,我们是有丰富的经验的。在保证这部分经验的同时,也会不断的吸取一些新的先进的东西,来应对现在市场的变化。

我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在日本也是没有便利店的,大概是在上中学和高中的时候,在日本才开始有便利店,和现在日本便利店的形态,也完全是不一样的。在日本有这么一个说法,便利店演变的过程,就是在有限的100多平的范围之内,不断的把其他好的东西吸收进来。

比如说烟酒,原来都是一些专营的商店,那就把专营的商店都并进来。便利店还把银行ATM并进来,专门卖游戏的地方也合并进来。包括像一些蔬菜店也吸收进来,才打造出今天便利店的形态。

可能大家觉得外资便利店很多都是固定模式,追求标准化的产业,变化是比较困难的。其实不是的,便利店在日本一直都是在改变的,包括寻找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应对消费者的变化,才发展到了今天。

当初也有很多尝试,也有很多失败的东西。很久以前我们便利店游戏也是卖的很多,但是现在慢慢不卖了。在日本,真的是不断做新的尝试,好的东西留下来,不好的东西放弃掉,慢慢的积累打造今天店铺的形态。

2017年南京罗森开业盛况

《零售老板内参》:提到不断的适应变化,7-11去年在北京卖蔬菜,其实在日本罗森也有卖蔬菜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便利店,比如说日系便利店,卖蔬菜感觉还蛮突兀的。站在罗森的角度,会不会也会去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也会增加一些让大家看似预料不到的服务?当然,卖蔬菜这里面有政府的鼓励,也会有一些补贴。

阪下丰范:刚才你也提到政策方面,现在可能有一个外来人口疏解的趋势,一些违法的建筑都被拆掉了。就生鲜商品的购买来说,消费者有一定不方便,这个方面确实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在里面。

现在北京很多便利店也都在做蔬菜,既然有这个需求,我们也是打算做。日本罗森有一部分店铺是有蔬菜水果销售的,所以罗森在这方面还算有一定经验。日本罗森尝试蔬菜生鲜尝试的还是比较深度的,包括建立罗森农场,做一些生鲜产品的宅配,到现在为止有生鲜的店还是蛮多的。相比之下,其它便利店在日本是没有太多涉足生鲜的。

所以我个人的想法,这方面在店铺的形态上要做一些区分,如果真的是要做社区,可能这个社区的生鲜比重不是一点点就能够满足的,可能要有蔬菜水果,包括一部分肉品,或者冷冻食品,要有一定的量,才能满足社区商圈的需求。

但是相反在其他的办公要素比较强的店铺,是不是需要这些东西,肯定是不要的,更多是健康方面需求,售卖一点点水果,就能够满足顾客需求了。所以不同的店铺形态,需要一个不同的配置。

《零售老板内参》:我把答案更细化一下,你说在考虑卖蔬菜,只是考虑一下,还是已经内部立项计划要上了?

阪下丰范:已经决定要上了,已经成立这个小组在做相关的准备。

《零售老板内参》:什么时间会上?

阪下丰范:今年夏天左右。有的时候不尝试一下,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看到同行有过一种说法,在自有商品开发上,因为是一个供应链的问题,有人说过觉得中国的产业环境,供应链配套程度远远落后于日本的。是不是这个原因导致中国便利店在这方面的商品开发能力,以及便利店的发达程度,跟日本相比有差距?

阪下丰范:深刻感触到这个问题,厂商品牌商品方面,其实和日本已经差距不大了。但在鲜食加工上,怎么样把原材料进行一个组合,让它又美味,而且是在加热之后,能够达到美味的状态,这方面的生产技术,在中国还是落后于日本很多的。我们也确实感觉到这部分的工作展开,存在一定困难,阻力是比较大的。

- 商务合作&内容转载 -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