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扩大开放的政策落地不久,多家外资企业已纷纷将触角向国内保险业延伸,如富卫人寿申请筹建,韦莱保险经纪扩大经营范围,工银安盛资管公司获批筹建等。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迎着政策春风涌向中国的外资保险机构,未来在国内保险市场平稳落地,稳健前行,还存在一定的“关卡”需闯,专家指出,国内外保险业运营模式、理念不同,新进入的外资保险机构未来能否适应中国市场尚存疑。
对于中国的保险市场与险企而言,专家均对扩大开放持积极态度,称国内保险公司不需要再惧怕外资险企,两者兼具竞争与合作,有助于使中国的保险市场发展得更加成熟,进而提高内地保险市场的规模与效益。
保险业扩大开放多面“开花”,设立机构、拓展业务均有先行者
5月13日,上海市金融办介绍金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情况,开放动向涉及保险、银行、证券等6个方面,其中保险业动作频繁,包括放开在沪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支持外资来沪经营保险代理和公估业务,支持设立外资控股人身险公司等。
此前,我国保险业决定加快全面开放进程,如放宽人身险公司合资企业外资比例至51%,3年后对外资持股比例不再设限;放开保险外资经纪公司经营的范围等,随后相关政策也陆续落地。
利好政策甫一出台,先行者纷至沓来。分别来看,在保险公司设立方面,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等在5月4日向上海保监局提交了筹建富卫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材料。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持股富卫人寿比为51%,另两家中资企业合计持股49%,一旦获批筹建、开业,富卫人寿或成为国内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后获批的首家持股比例超过50%的合资人身险公司。
据蓝鲸财经了解,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为瑞士再保险、盈科拓展集团等持股的富卫集团全资子公司。进一步看,富卫集团股东盈科拓展为李泽楷旗下子公司,分别持有电讯盈科及盈科保险股权;2017年5月,李泽楷旗下的富卫保险完成对于美国国际集团子公司日本富士生命保险集团股份的认购。在亚洲保险市场动作频频的李泽楷这次又把目光瞄准了国内寿险市场。
随后,5月9日,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总部决定在上海独资设立安联(中国)保险集团公司,并表示将抓紧落实筹备事项。
在保险中介层面,近日,上海保监局对英国韦莱集团控股的韦莱保险经纪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申请进行了审核批准,韦莱保险经纪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据了解,经营范围扩大后,韦莱保险经纪的业务将从以往的“大型商业风险”拓展到为中国大陆境内所有公司和个人客户提供服务。
保险资管市场同样有外资企业的动作,5月2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合资险企工银安盛人寿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是目前国内获批的第一家合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据批复公告显示,工银安盛资管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业务范围包括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人民币、外币资金;管理运用自有人民币、外币资金以及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等。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保险所所长粟芳向蓝鲸财经分析称,资金管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是众多经营环节中的一项,当险企整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设立保险资管公司是正常现象。外资企业愿意投资保险资管公司,意味着其有意向从资金运用的渠道涉入中国保险业,是保险资管公司对外界资本的借助。
利好政策难抵落地障碍,外资保险机构设立、展业均存未知数
虽然目前保险业扩大开放已初现成效,积极信号频繁释放,但不可忽视的是,面对中国市场,外资保险机构是否能够抓住机遇,平稳落地,仍然需要观望。
“最近的开放政策对外资金融业是重大利好,尤其是在市场准入方面。但原来需要解决的挑战和困难不会因为市场开放而自动消失,所以外资,特别是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外资险企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璐巍向蓝鲸财经表示。
首先从准入角度而言,政策调整后,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尤其是寿险市场的外资企业或将逐步向中国迈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想进入者都能够获得机会,其进入国内保险业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仍然需要监管部门的审批”,粟芳向蓝鲸财经分析称。
与此同时,针对于目前寿险公司中外资企业持股比例放宽至51%的政策调整,粟芳强调道,“虽然外资股东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主导权,但并非绝对主控权,目前外资独资控股寿险公司的口子还未完全放开,外资企业仍然需要以合资的形式进入,这就意味着中资、外资股东需要进行一定的磨合。”
在外资险企未来展业角度来看,“外国的保险市场相对发达,而中国的保险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两者的运作模式不同,对于新兴市场而言,最为重要的是拓展规模,目前各家险企对于保险市场的抢滩已经基本成型,因此外资企业布局中国保险业,能否适应中国市场尚存在疑问,要看其能否适应中国的‘水土’”,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对蓝鲸财经分析称。
“外资保险公司对于中国的保险市场、营销渠道以及消费者观念的了解程度有限”,粟芳也有类似的担忧;宋清辉同时表示,面对在监管、经营理念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障碍,即便外资险企手中握有先进的技术与经验,也难以很好地分享中国保险业的“大蛋糕”。
值得关注的是,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除为外资企业提供机遇外,对于目前国内的保险市场与保险公司或也将产生影响。“此前对外资企业进入国内保险市场设立种种限制,是基于对国内险企的保护,因为过去国内保险市场起步晚、发展滞后,如果当时就对外全面打开保险市场,本土的保险公司将难以成长。在此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保护期的国内险企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部分大型险企已经进入世界大规模保险公司的行列,其经营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国际的认可”,粟芳向蓝鲸财经分析称。
“短期内扩大开放不会对目前的国内险企和保险市场造成太大的影响”,王绪瑾同样指出,我国险企在国内市场扎根已久,外资险企未来想要在中国保险市场谋求位置尚需时日。
在此背景下,对于保险业扩大开放,粟芳并不担忧,“国内保险公司不需要再惧怕外资险企,目前释放出的对外资逐步打开大门的信号,意味着中国要在更多的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角色。中国的开放,是在各个领域进行的多层次的立体开放,保险业的开放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粟芳对于未来的中国保险市场充满期待,“即便未来保险业面向外资全面开放,对于中国的险企和消费者应该有信心,因为外资险企与中资险企的市场地位不同,两者兼具竞争与合作,相互互补,从而使中国的保险市场发展的更加成熟,提高内地保险市场的规模与效益。”(蓝鲸财经 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