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
我非常同意报告的主要观点,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做一些补充:
2017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经济增速都超过了预期,复苏势头强劲。2018年最大的变化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水平不错,但是复苏的协同性下降。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贸易摩擦的加剧。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影响不仅限于中美两国,欧洲经济也会受到影响。贸易战会切断增长较快的经济体对其他经济体的带动作用,这是市场担心的问题。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出口恐怕会受到影响,有可能我们出口的增速不会太差,但是贸易顺差的收缩可能很大。第二,地缘政治摩擦的加剧。最近中东不大太平,油价有上涨的趋势,而油价上涨肯定会对我国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这也是我们担心的。第三,发达国家资产价值在不断创出新高的情况下面临着调整的压力。目前香港市场已经遭遇了下滑压力,全球市场动荡的逐步增加会对中国金融市场有所影响。中国金融市场今年可能会比较平稳,但当时中美长期逆差还有100个基点,但最近回落得很快,只有3.5左右,那么这个缓冲链就没有那么强了,未来全球市场动荡有可能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传导效应。总而言之,全球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需求的下降,会降低我国贸易顺差的贡献;二是全球波动性的增加会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带来压力。
对于国内经济,目前大家普遍认为会下行。我在这里主要谈三点担忧:第一,我们担心经济下行压力超过预期,主要是出于对基建领域的担忧。基建投资是去年对投资贡献最大的一块,但是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已经把地方政府去杠杆作为今年宏观经济调整的重中之重,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将全面受限。过去三年,地方政府主要靠PPP获得融资,而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对PPP进行排查,现在发改委和财政部也正在排查,地方平台发债受到控制,地方政府财政融资的全面收紧,有可能会对今年的基建投资产生影响。第二,出口增速的下降往往会导致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下滑,出口增速的改善和制造业增速或者说私营企业投资增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现在对房地产的调控依然很强,最好的预期就是今年它稳步回落,但现在看来,下半年其实是存在回落上不去的可能性。所以我年初的报告认为,今年三季度货币政策可能会转向。第三,货币政策转向提前到来,最近又有消息说资管新规,让市场一片大好。当我们预测到经济下行的时候,预测到金融流动性吃紧的情况下做对冲是对的,但是不要做过头。也就是说,其实经济回落应该是预期中的,因为过去几年,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行政性政策、供给侧改革、环保督察、提升大型企业的利润率以及地方财政的宽松政策等,但这很难持续。因为CPI有明显的回升,PPI在向CPI趋近,这说明传导不畅通,说明最终的需求其实还是平落的。
最后有几点结论:第一,目前形势很复杂,但是还是要有定力。目前来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即使有所下降也不过6.5%、6.4%的水平,总会有新的利润增长点出来,所以还是要把金融的控风险和去杠杆放在首要的位置,不要因为外部有很多的噪音就把这个政策放弃了。第二,应该对贸易战的潜在风险尽早作预判。大家现在看得非常清楚,美国在乎的并不是贸易逆差,中美贸易战反映了中美两国的关系会从之前的接触变为遏制。未来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特别是最近中兴的事情让我们发现我们有很多软肋在美国人的手里,但是美国担心的是我们不计代价地发展芯片产业。我们的政策往往容易过头,我认为在行业发展方面,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政府应放松市场管制,让民间的资本、民间的力量扮演重要的角色。
总而言之,贸易战短期不会消停,未来会更加复杂。即使特朗普下台,换一个总统,中美贸易摩擦也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要对这个中长期的复杂局面做好准备。第三,在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方面,未来会有更加困难的选择。在新动能占比较低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企稳和增长还是在靠传统动能,所以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传统动能需要在融资方面有一些照顾。如果监管过严的话,就要做好经济下行比较快的准备。多目标很难同时实现,举个例子,现在防风险很重要,但是一定要稳增长,又要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大的动荡,又要防止中小金融机构出现破产倒闭,那就意味着去杠杆。中国过去一二十年都是这样的,结果就是结构性的问题越来越沉重。我们还是需要一个新的整体改革思路。第四,对于最近宣布的一系列开放措施,我认为金融市场的开放是否会带来新的隐忧?我们可以借鉴像韩国这种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看看韩国在开放金融业之后,本土性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到底是强了还是弱了?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详细核算金融业更大开放在中长期的收益和成本。因为和贸易部门一样,金融市场一旦放开,再往回收就会非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