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美国对中国的六次“301调查”:中美贸易的恩怨情仇 | 愉见财经
2018-04-20 11:19: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细数美国对中国的六次“301调查”:中美贸易的恩怨情仇 | 愉见财经

(需愉记的夜夜语音相伴,请至公众号:愉见财经)

最近的报纸头条不平静:保障性关税、惩罚性关税、加收关税、限制进口……“贸易战”里充满了戏剧性。两个强势经济体的摩擦,牵一发动世界经济全身,全球金融市场似乎都缩起身子抖了一抖。

仔细看看这些贸易制裁措施背后,始终有一个“大BOSS”在助推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变动和发展——301调查。

何谓 301 调查?

它是指美国《1988 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01-1310节的全部内容,其主要含义是保护所谓的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对其他被认为贸易做法“不合理”、“不公平”的国家进行报复。其定义的“不公平”,指不符合国际法或与贸易协定规定的义务不一致;其定义的“不合理”,则指凡严重损害美国商业利益者,即为“不合理”。

这项条款说白了就是一条美国对其他国家采取贸易制裁的工具,具体的演进路径为:

- “我觉得你对我的贸易不合理、我觉得我们俩之间的贸易不公平”;

- “我要对你进行调查”;

- “我要和你的政府进行谈判”;

- “谈判结果令双方满意,或者仅仅令我满意”;

- “如果我不满意,我就要对你进行贸易报复”。

美国对中国的301调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每次301调查之后接踵而至的便是局部的贸易冲突、双方的切磋谈判、双方代表的“强烈谴责”,但最终通过多方的博弈又归为妥协和表面的风平浪静。

这背后的大国博弈和利益踩平衡,不言而喻。

最近的中美“贸易战”风波同样也是301调查所推动的结果。此次已经是美国对中国发起的第六次301调查。

今天“愉见财经”就来细数,美国历史上对中国的6次301调查到底都说了啥?

第一次301调查发起于1991年4月。在此之前,美国已经将中国在特殊301调查的名单中从“观察国家”挪到了“重点观察国家”(1989),又进一步升级为“重点国家”(1991)。颇有几分“越看越不顺眼”的意思——“把你拉进黑名单”。

调查的发起源于美国认为中国的专利法存在缺陷,美国作品的著作权、商标秘密和商标权难以受到保护。

经过六个月的调查,美国贸易代表的调查结论为“中国的知识产权执法行为不合理,为美国商业带来负担和限制”,并公布了价值28亿美元的预备性报复清单,拟针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成衣、运动鞋、玩具和电子产品等,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

这次调查对中国来说确实压力山大:彼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正准备积极地引进来和走出去,内部对于改革开放还有一些不同声音,没有入世的中国也没法取得美国的最惠国待遇,中美关系破冰也没几年——这次的敲打确实让中国“有点痛”。

过程艰辛漫长,中美没有爆发全面的贸易战,谈判结果也算和平,但其中更多的是中国的让步——中美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中国对改进知识产权法律作出承诺。

这次协议最终签订于1992年1月,这已经是两年后的事情了,可以从中窥出中美双方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较量”。

第二次的调查发生于同一年,这次调查聚焦于中国市场准入,主要针对中国对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设置不公平壁垒问题。

啥意思?美国不高兴我们对他们的商品拒之门外。该次调查针对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遇到的不公平壁垒问题展开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在1992年8月,美国贸易办公室公布了总价值39亿美元的报复清单,并称在10月10日前不达成协议将征收惩罚性关税。而在10月6日到10日的最后一轮谈判中,中美达成协议,中国承诺未来5年时间里对许多美国商品取消进口壁垒,美国最终没有发起贸易报复。

可以说1991年的两次调查中国都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让步。既然双方存在了谈判和协商的可能性,双方就存在着共同利益。1992年2月21日,美方宣布取消自1989年下半年开始的对华三项制裁措施。这三项制裁措施是:暂停向中国出口卫星和卫星部件;限制向中国出口高速计算机;禁止向中国一些公司出口与导弹有关的产品。

这笔输赢账错综复杂,其实还是得慢慢算。

第三次的调查还是老话题——知识产权。

1994年6月美国要求中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并对美国知识产权产品开放。其实 1992年第一次修改的《专利法》颁布,其标准已基本达到了世贸组织知识产权规则TRIPS的要求,《版权法》、《商标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的立法方面也有不小进展。但美国以中方执行不力为由,于1994年6月将中国列为特殊301条款重点国家,中美之间就贸易问题又展开了更为激烈的谈判,一通拍桌子口水战打下来,最后,达成中美双方第二个知识产权协议。

这次的协议并非一无所得,口水战中双方的贸易也有所开花结果。一方面中方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从事音像制品复制的中外合资企业,另一方面美国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承诺给予中国相关的技术援助。

这对相爱相杀的“老冤家”还是在广泛的共同利益面前低下各自“高傲的头颅”寻求合作。

中国在1996年4月又被列为“重点国家”。没错,第四次的调查主题还是知识产权。

理由与第三次十分相似: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美国这次直接启动了制裁程序,因此中美展开第三次知识产权谈判并最终达成了中美双方的第三个知识产权协议。

至此,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实施一系列“301调查”后,最终都以签订中美市场准入或知识产权备忘录和协议告终。中美双方在1992年、1995年、1996年签订知识产权方面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承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先后修订了《专利法》、《商标法》,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故事远没有结束。反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但是关于中美贸易的爱恨情仇并没有止步于此。最惠国待遇下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蜂拥进入美国的市场,中美之间的经贸以飞一样的速度在发展,逆差也随之增大。美国意识到这点又开始坐不住了,于2007年正式向世贸组织负责贸易争端解决的DSB发起正式磋商,这就是 DS362案和DS363案。

美方提出的主要焦点在三个问题:关于中国惩治盗版和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刑罚门槛问题,关于中国海关处置没收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规则问题,关于中国涉及版权保护的文化产品市场准入问题。

经过两年的审理,WTO专家组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美国指控中国惩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门槛过低的指控,裁定中国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和知识产权海关第27条第3款违反TRIPS协定项下义务。

各打五十大板。

被世贸组织diss过后的美国消停了几年。之后又在2010年开始了它的第五次调查。不过这次他找到新话题了: 清洁能源。

这次的调查引发于一场自下而上的申诉,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请求奥巴马对中国的清洁能源有关政策和措施启动“301调查”,奥巴马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决定在不超过90天内向中国提出磋商要求。奥巴马对华的“301调查”涵盖了中国风能、太阳能、高效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154家企业,以查明美国相关企业的利益是否受到了损害。

这是美国在中国加入WTO以来首次动用“301条款”对其他经济体贸易行为进行调查,最终中国与美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进行磋商,同意修改《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涉嫌禁止性补贴的内容。

2017年,咱们又双叒叕进了“重点观察国家”名单。

2017年,美国特殊301报告出炉。特朗普甚至在推特上放话说:“我们讨论的是你想都没想过的天价罚金。”此次的调查结果在今年的三月和四月一直在陆续推出,贸易战的言论也在愈演愈烈。而特朗普“狮子大开口”的作风更是让人汗颜。

不过,如果你相信经验主义,那么,从历史结果看,美国对华曾发起的5次301调查,最终双方均达成妥协,并未演化成全面贸易战。

301条款更多是美国获取谈判优势的手段而已。

往事历历。中美在贸易问题上相爱相杀了30年。

“愉见财经”想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最困难的时候,这个问题也没把我们伤筋动骨;更想说的是,如今的中国也不是曾经那个“幼小又无助”的经贸新生儿了,掌握着更多的主动权,也以更有力的态度影响着中美贸易的走向。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德·鲍恩形容说,在这一调查中,美国政府既是警察(判断外国政府是否有错)、又是检察官(提起诉讼)、又是陪审团(甄别证据)、又是法官(决定是否采取报复性措施)。看起来好像在“享受一个人的表演”。

可是话说也回来,这个国家自身任何重要的决定都可能在世界另一端引起风浪,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早己成为全球双边经贸合作伙伴中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典范之一,对两国的经济乃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对相互依存又相互较量的“冤家”可谓是纠纠缠缠难解难分。

从回顾的种种历史也可以看出来,中美之间的确存在着广泛的相互诉求,这个道理就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样,你有心买我有心卖,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俩才有必要讨价还价。卖菜的希望贵点,买菜的希望便宜点,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不同,菜价也跟着变。

中美的贸易也是如此。既然双方有共同点,那谈就是了。

至此,中美贸易的恩怨情仇故事第一章暂且告一段落。新的故事正在书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