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滴滴能撼动外卖市场的格局吗?难!
2018-04-20 07:28: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新手滴滴能撼动外卖市场的格局吗?难!

相传在周平王东迁时,惠山的东峰发现了锡矿,所以之后这座山被称为锡山。锡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因为这是冶炼青铜器的原料,而青铜器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主要器具。于是,从那时起各路人马为了争夺锡,在这里发生了疯狂的战斗和抢夺,直至战国末期这里的锡矿基本被开采完毕,来这里挖矿的人也日渐减少。

一日,秦始皇手下大将王翦,率军来到锡山脚下,正准备在这里埋锅造饭之时,偶然间发现了一块碑,上刻有:“ 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 有锡诊,天下弊;无锡父,天下济。”王翦看了这块碑,觉得此地无锡,从此会带天下太平,故此以”无锡”来命名这块地方,相传这就是无锡这个名字的来历。

因为要做饭吃饭发现了碑,从此无锡这个名字诞生了。千年以后,同样跟做饭吃饭有关,无锡这个江南城市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这一次来到这里的人们不是为了争夺锡,而是为了争夺“金子”。

这就是刚刚发生在无锡的外卖大战。滴滴以大额的补贴高调进军外卖市场,他们把自己进军的首站选到了无锡。

4月1日,滴滴外卖在无锡开启小范围试运营。试运营8天后,4月9日正式在无锡全城范围内上线,之后滴滴外卖宣布那一天订单量达到33.4万单。

不久后,美团对此隔空回应,“你!又不是个演员,别设计那些‘第一’的情节。没意见,我只是想看看你怎么圆。”并称美团外卖稳居无锡市场第一。

在4月11日,无锡工商局约谈三家外卖平台后,整个无锡的外卖市场这才逐渐降温冷静下来。面对这场由滴滴在无锡挑起来的外卖大战,以及滴滴日后进军其他城市的计划,人们不禁好奇,作为闯入者的滴滴,能够撼动现有外卖市场的格局吗?

答案是很难。因为想要挑战现有的市场,滴滴还面临着如下难题:

营收

目前滴滴外卖在无锡只公布了日订单数据,然而业务是否良性发展,应该综合考虑订单数、原价GMV(商品交易总额,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实付GMV以及营收等指标,其中后面几个数据指标是衡量业务发展的更重要维度。

外卖平台的营收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对商家的抽佣,即实际GMV乘以抽成比例,另一部分是配送费。而滴滴通过对商户和骑手的双重补贴,目前在营收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团外卖,仅为美团外卖十分之一。

消费者需求

滴滴做外卖,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如果有1毛钱吃鸡翅、1元钱订下午茶等薅羊毛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滴滴的极端营销创造了大量的伪需求,而当市场回归理性,这部分人群的外卖意愿也会降低甚至消失。

滴滴外卖通过一时的大额补贴,让很多原本没有外卖需求的用户开始入场薅羊毛,制造了大量伪需求。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下午茶,人们原本对下午茶的需求并不大,然而随着滴滴发放满20减18的下午茶专属红包,2块钱下午茶就可以送到家,这也直接刺激了下午茶单量的提高,然而这部分用户在补贴停止后往往大量流失,由此可见滴滴目前的数据水分很大,并非是真实市场需求的体现。何况,伪需求又能支撑滴滴外卖做多久呢?截至稿件发布时,有媒体报道,滴滴外卖订单量已下降50%。

补贴

在无锡滴滴外卖采用是疯狂补贴的极端营销策略,每一单会给商家补贴6到8元,给消费者补贴18元,给骑手补贴18元。综合计算下来每一单的补贴成本达到了42到44元,然而滴滴平均每一单的平均客单价(指原客单价)仅为25元,也就是说每产生一个外卖订单,滴滴亏损多少可想而知。

此外,在外卖发展过程中,即便战局最激烈的时候,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也未曾对商户端进行大额补贴。因为从实际业务来看,商户是获益方,通过入驻外卖平台增加了一个盈利渠道,这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淘宝会补贴商户是一个道理。然而滴滴进入无锡短时间内对商户也进行大额补贴,通过补贴来撬动商户并不牢靠,很多小商户的入驻单纯就是为了套取滴滴的补贴,而实际的经营效果却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商户结构

滴滴外卖在无锡的商户结构存在巨大短板——80%以上均为黄焖鸡、沙县小吃等大众快餐小商户,品牌商户十分匮乏,由于滴滴的炸鸡外卖占了三成订单,滴滴一度被戏称“吃鸡专用”,很多高端商户并未入驻滴滴。

营销策略

滴滴在无锡做外卖的逻辑,与乐视原来做手机的逻辑类似,都是通过低价策略来短时间“走量”。乐视之前曾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手机,手机销量也在短时间内迅速蹿升,曾经成为仅次于华为、小米的TOP3成员。

然而随着低价补贴的慢慢消失,市场终究还会回归正常秩序,目前市场已经很难见到乐视手机的身影。

行业属性

综合比较打车和外卖的壁垒,我们可以重点分析一个指标——时间维度。很多人觉得打车比外卖复杂,是因为打车的时效性要求更高。实则不然,乘客打车希望3分钟司机就到眼前,点外卖等半个小时很常见,这种时间对比并不在一个维度上,拿接单时间和履约时间进行对比是偷换概念的行为。

实际上,以接单时间来计算,打车需要3分钟,而外卖可能不到1秒就会完成;而从履约时间上,因为会发生道路拥堵,人们对打车并没有很高的要求;而外卖则不然,从下单开始平台就会给用户预估一个预计送达时间,而人们对外卖的送达时间也会更敏感,无论遇到何种情况,人们都希望能够准时收到餐品,因此打车和外卖两者的技术要求,确实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从实际难度上外卖要远胜打车。

此外,外卖配送基本集中在3公里以内,但是短时间内处理大量订单更复杂,打车虽然是全城流动,但是仅涉及司机和用户两端,相对容易。

有分析认为出行的规模效应比外卖更高,其实也是在偷换概念,覆盖范围大并不一定规模就必然更大。出行是四个轮子,外卖是两个轮子,如果比较车辆的覆盖范围,毫无疑问出行将是外卖的N倍,但是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出现大量用户需求时,平台方的履约复杂度。

举个例子,100个骑手在用餐高峰时期接到了300份订单,这些订单需要从200家不同的餐厅取餐,并送往100个不同的地址。随之而来的问题有,这100个骑手应该每个人取几份餐?他们应该分头按照什么线路行进、各自到哪些餐厅取餐?并送到哪些地址?显而易见,这个过程需要围绕用户、商户、骑手等多角色,增加更多的技术考量,而在打车上司机和用户只是两端匹配的单一业务需求。

平台

对于品牌商家来说,在考虑选择入驻外卖平台的时候,并不会仅仅以一时的补贴为参考维度,同时还要考虑外卖平台的综合竞争力,如流量(是否能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客户)、配送体验(是否能够服务好用户)等指标,而这些并不是通过短时间砸钱就能获得的。目前来看,滴滴仅仅入驻无锡一个城市,平台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差,在整个外卖市场中所占据份额微不足道,没有行业定价权。

滴滴入局外卖属于“围魏救赵”的被动应对,是为了牵制美团的打车业务,然而从现在滴滴对外卖的态度来看,只是用补贴来砸市场,短时间便迅速公布市场份额,并没有深耕服务撬动品牌商户,因此滴滴做外卖的决心能够持续多久,存在疑问。

综上所述,在百度外卖被饿了么收购之后,中国外卖市场已经两分天下的格局已定的情况下,滴滴作为一个新手想要在这个江湖里闯出一份天地并不容易,他们必须一一解决上面的所有难题。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单单依靠疯狂补贴是完全不够的,因为冲着低价而来的消费者,当有一天不再低价的时候,这些消费者也会最终离你而去。

不管是滴滴,美团,还是饿了么短期高额补贴不是长久之计,最终想要积累自己的忠实用户并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壁垒还是要依靠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创造让外卖平台自身,商户,骑手,消费者多方共赢的系统性健康平台才能形成良性竞争,最终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阅读原文,下载财商提升利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