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原则:科技巨头们的集体焦虑
2018-04-20 06:04: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隐私原则:科技巨头们的集体焦虑

股海航标

本报记者 范媛

这一次不仅是少年Facebook之烦恼,Googl e、腾讯、阿里等科技巨头们都将与扎克伯格相同,面对一个问题——隐私原则。

近日有消息称,腾讯旗下的QQ向国际版用户发去通知,宣布从5月20日起停止为欧洲用户提供服务。但随后QQ官微表示,QQ国际版在欧盟地区不会下线,会继续为该地区用户提供服务。

无法确定哪种说法更接近真实,但可以确定的是“无风不起浪”,这一消息与将在5月25日生效的欧盟数据保护和隐私监管法规Gener? al Data Protect ion Regul ation(GDPR)有关。

GDPR是欧盟2016年4月通过的一项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或称“一般数据保护法案”),为欧盟公民数据处理制定了一套统一的法律和更严格的规定,也规定了对违规行为的严厉处罚。这些罚款是以行政罚款的形式出现的,可以对任何类型的违反GDPR行为进行处罚,包括纯粹程序性的违规行为。其罚款范围是1000万到2000万欧元,或企业全球年营业额的2%到4%。该法规目前被称作世界上最先进和最严格的隐私保护制度。

而且,很快会波及到那些在欧盟有业务和客户的公司,进而在全球引领一股“科技数据监管”的超级风暴。世界各地的公司,在欧盟成员国境内开展业务时,必须保护欧盟成员国民众的个人资料与隐私。即使不在欧盟境内做生意,但只要有任何来自欧盟成员国的客户,就要受到GDPR的管辖。

移动支付、云计算、智能手机领域的中国公司已经将触角伸向了欧洲。拿支付宝举例,用户使用支付宝在欧洲商户端扫码支付,即便这笔交易服务的是中国游客,也需要在GDPR法案的约束下完成。

电商的智能推荐、互联网效果广告、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AI等,这些领域背后都会以庞大的数据分析做基础。通常,用户提供的数据维度与基数越大,享受服务的精准性和便捷度越高。GDPR所保护的隐私,似乎和大数据走到了对立的局面。每一个想要去探寻数据奥秘的企业,比如互联网、银行、电商等,在享受用户画像、精准营销等带来的数据价值时,都必须得面对这个问题。

事实上,数据开放程度与隐私原则一直存在博弈。谷歌、亚马逊、Facebook、苹果等美国互联网公司这两年在欧洲接连因数据隐私、垄断、纳税等问题受到欧盟的罚款。Facebook在西班牙被罚款120万欧元,原因是它在并未告知用途的前提下收集当地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宗教信仰、个人偏好、浏览历史等),并用于广告业务。Face? book在比利时、德国、荷兰、法国面临同样问题。

2018年1月Facebook首次发布了它所谓的一套“隐私原则”,作为其处理用户信息的指导方法。声明:“我们让用户自己控制自己的隐私”。事实上,这些只是对于欧盟发布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复述而已,从目前的数据泄密事件可以看出,实现新的GDPR数据保护标准,Facebook等科技公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市场人士分析,下一个风暴点或许是谷歌。Facebook只是单纯收集人们社交方面的信息,而谷歌和其母公司Al phabet旗下的其它产品,如手机系统安卓、浏览器Chr ome、视频网站Youtube、Gmail邮件功能等,无时无刻地在收集有关用户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这样的覆盖面及影响力是Facebook不能比拟的。

据美银美林公布的4月份基金经理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而言,有关这些公司股票估值的“警钟”正在长鸣。

受访的基金经理们仍旧将科技股视为一个颇受欢迎的板块,但他们分配给这个板块的资金比例则已下降到了自2013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原因是基金经理们担心,Facebook等科技公司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更严的监管和更高的贸易壁垒。

4月17日,为了满足新法律的要求,Facebook公布了该公司将会推出的多项措施,比如会询问用户是否愿意将自己的数据分享给平台,并会向欧洲用户提供面部识别功能,旨在遵循即将生效的GDPR。Facebook称,这项计划有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原因是当其他人使用一名用户的照片来作为自己的资料照片时,该名用户就可察觉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