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华夏基金“掘金指数投资——华夏基金ETF创新发展峰会”在北京举行。华夏基金总经理汤晓东表示,ETF作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交易成本低廉,信息透明度高,又有着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深受投资者的认可。
2004年,华夏基金首开先河,推出了境内第一只ETF——华夏上证50ETF,成为中国基金发展史上的重大创新。此后,华夏基金在ETF产品创新的路上持续耕耘,先后推出境内首只中小板ETF、首只跨境ETF、首批行业系列ETF、首只沪港通ETF、首只MSCI中国A股指数ETF。
截至2017年年底,华夏基金旗下权益类ETF管理规模650亿元,位居全行业第一。
汤晓东表示,随着A股市场逐步步入机构化时代,资产配置的需求越来越大,指数化投资越来越被投资者认可,ETF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华夏基金在ETF、指数产品发展方面的思路如下:
一是对传统指数产品完成布局之后,华夏基金将不断引入国际先进的指数、量化投资理论和方法,把一些能够捕捉市场特征、长期带来超额收益的因子做成一系列策略指数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解决方案。早在2016年,公司推出的上证50AH优选基金就是一只Smart Beta产品,该基金始终瞄准AH两地挂牌的上证50指数成分股,定期从中筛选出价格较低者,这只基金得到了相当多互联网渠道客户和机构投资者的认可,规模已经超过6亿元。今年以来,华夏基金已经开始为一些引领国内投资风向的大型机构投资者管理低波动率Smart Beta策略实盘产品,并先后与海外知名量化型资产管理公司、“最大化分散度”投资方案创始者TOBAM和香港地区著名资产管理集团锐联财智展开战略合作,利用双方研究优势,开发“抗基准风险”A股投资策略以及基于中国市场的多因子Smart Beta 投资策略。
二是发展商品类ETF。国内目前在资产配置方面除了股债以外其他品种较少,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商品ETF产品需求已经相当明确,如果未来通胀抬升,它们将是首当其冲的抗通胀工具,一些进口类品种更是抵御贸易战风险的良好工具。华夏基金目前已向证监会上报了黄金ETF、饲料豆粕期货ETF和白糖期货ETF的产品申请。
三是发展一些主题性、跨境概念的ETF,服务于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比如华夏基金正在推进国企改革方面的ETF,希望通过ETF盘活国有资本,增强国有资产流动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投资者提供能分享到国企改革红利的产品;还有对接A股纳入MSCI的ETF产品,将充分受益于双向开放下海外资金的流入,具备长期增长的潜力。未来不论是从交易还是长期投资角度,这些产品都有不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