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青海向全国展示的亮丽名片。青海财政深入贯彻中央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完善生态管护岗位机制、推动智慧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支持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让各族群众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增进获得感。
一、加大投入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
自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以来,为保障园区各项建设,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累计下达资金8.1亿元,用于支持园区各项工作开展。一是下达前期建设资金0.5亿元,用于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立开办、规划编制、国家公园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前期工作。二是安排省级专项资金1.85亿元,用于试点工作推进,主要用于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展陈室建设、园区卫星网络系统建设项目、科技支撑项目、园区富氧工程建设等项目。三是下达资金5.75亿元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门禁系统、森林公安派出所、保护监测设施、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项目、巡护道路建设项目等。三江源国家公园已成为投入资金量大、成效最为显著、体制试点最为成功、改革推进最为深入的青海一流品牌。
二、结合扶贫同向发力推进生态管护
青海财政按照中央精准脱贫和《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要求,准确把握牧民群众全面发展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关系,搭建起牧民群众发挥生态保护主体作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平台和载体,开辟生态管护岗位,将保护生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牧民转岗就业、提高素质相结合,与牧民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按每个牧户设置一个管护岗位的政策,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16621个,按每人每月1800元的标准发放管护员津贴,对园区内的湿地、河源水源地、林地、草地、野生动物进行日常巡护,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发现报告并制止破坏生态行为,监督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情况,使牧民从草原利用转变为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适度利用的模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与时俱进支持智慧国家公园建设
支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研发,特殊环境下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高寒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技术、草地资源合理利用技术;支持生态适应性综合管理模式与调控,支持开展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评估预警理论及方法、区域生态资产评估技术及生态补偿机制优化方案、生态适应性综合管理模式与调控方案、三江源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调研;推动建设城镇共享信息基础设施工程、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基础数据资源建设工程、可视化管理与智能应用工程、协同办公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智慧国家公园建设。
(来源:青海省财政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