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马拉松梦想
2018-04-18 06:03: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城市的马拉松梦想

“一场马拉松,认识一座城”。城市马拉松在充分挖掘城市特色的基础上,找准定位,才能更具长久的生命力。

专栏

王彩娜

4月15日,被跑友戏称为“中国马拉松春运日”。

据不完全统计,4月15日当天,包括北京半程马拉松、武汉马拉松、泰山马拉松等在内的近50场大小马拉松赛事同时鸣枪开跑,26万长跑爱好者奔赴各地一较高低。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尤其是江浙地区的城市举办赛事尤为密集。其中,江苏省内当天就有9场各种形式的马拉松赛,分别是宜兴国际马拉松、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南京·江宁春牛首国际马拉松、无锡太湖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暨女王跑、淮安金湖国际半程马拉松、金坛茅山山地半程马拉松、东台半程马拉松赛、灌云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和家庭马拉松系列赛苏州太湖园博园站比赛。

紧随其后的是浙江,当天举办了宁波山地马拉松、丽水半程马拉松、上虞曹娥江国际半程马拉松、桐庐国际半程马拉松、天台山美丽乡村马拉松、宁海岔路山地越野赛、杭州西山国际越野赛、杭州100接力赛等8场大规模路跑赛事。

就目前来看,4月15日仅仅是个开场,后续各地大规模马拉松赛事还在紧锣密鼓地报名筹备中,城市马拉松,正炙手可热。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仅有22场,参赛人数约有40万。7年间,中国马拉松呈几何式增长。2015年,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达到134场,参赛人数首次超过百万;2016年中国一共有328场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数达到280万;2017年全国各地共举办了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800人以上规模)达1100场,参赛人次近500万,较2016年增加78%。

按照中国田径协会设置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规模赛事超过1900场,其中中国田协认证赛事达到350场,各类赛事参赛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次。

随赛事人气而来的是财气。马拉松赛事可以从两个维度带动经济发展:一是通过赛事活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二是通过关联效应,拉动体育装备业、体育旅游业、体育饮品业、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前、后向关联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2016年厦门马拉松为当地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3亿元,带动经济效益3.25亿元,总计5.55亿元。

笔者发现,各地在宣传马拉松赛事时,几乎都有提及一句宣传语:“一场马拉松,认识一座城”,这句话也充分诠释了马拉松赛事对举办城市的诱惑力。作为大众体育,马拉松具有参众广、普及率高、场面气氛热烈等特点,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张新名片,同时能够拉动相关文旅产业发展,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最佳选项之一。因此,举办城市普遍希望借由马拉松赛事,激发城市内在活力,打造城市品牌。

城市马拉松未来最大的潜力在体育旅游领域。因为中国的旅游资源发达,消费市场巨大,如果把马拉松与旅游资源有效地结合,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力。而这一领域的探索,已有珠玉在前,比如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已经成长为世界自行车运动领域的一张名片。

此外,城市马拉松还可倒逼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管理能力的完善。

正因马拉松与城市的互相成就,越来越多的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都怀揣着马拉松梦想,铆足劲儿地筹备“国际范儿”赛事,出现了一味求大、同质化严重、服务缺失、本末倒置等现象。

因此,在笔者看来,举办马拉松赛事不能跟风上马,忽略其成长性和可持续性。与其一开始举办就追求“高大上”,一起步就要万人规模或邀请顶尖选手助阵,还不如在充分挖掘城市特色的基础上,量力而行,找准定位,多筹备一些“小而美”的比赛,让专业的更专业,让娱乐的更娱乐,这才更具长久的生命力。

面对“井喷”的局面,江苏省已经开始探索马拉松赛事的差异化、个性化。比如,4月15日开跑的9场马拉松赛中,除了常规的马拉松赛事外,出现了以性别为特征的无锡太湖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暨女王跑。

近三年来,虽然“国际马拉松”赛仍占据主流,但红色马拉松、乡村马拉松、森林马拉松、山地马拉松等特色赛不断涌现,丰富了赛事类型的同时,也赋予了马拉松更多的文化内涵,百花齐放的局面正在形成。

城市有梦想,但关键在于让马拉松回归“认识一座城市的最美速度”的初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