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值发现到知名巨骗……
2018-04-17 17:15: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从价值发现到知名巨骗……

作者:唐朝

过去三周,书房里连发多篇原创财报分析文章,今天换换口味,介绍一本昨天刚看完的小书。

1919年,美国波士顿。

一个穷途末路的胖子,偶然发现一封从西班牙寄来的信件里,装有一张国际回邮代金券,面值30西班牙分。背后写着一句话:在任何国际邮政联盟范围内国家,这张代金券可兑换等值于25西班牙分的邮票或其他等价物。

所谓回邮代金券,长这样

它的含义看字面意思就很清晰:我想让你寄东西给我,特附上这张邮票或者代金券,代表我承担邮费的诚意。

这种回邮代金券到处都有,天天都有人看见,但在胖子之前似乎没有人深思这个东西。作为一个有知识储备的人,胖子敏锐地发现了隐藏的商机:在西班牙买下代金券然后到美国兑现,可以获利10%。而这个时间只需要6周(横跨大西洋的往返时间)。然后,重复,重复,重复,利滚利,吓死背时……

呸,老唐你是不是睡糊涂了?30分买下来,换成25分,明明亏的裤衩都木有啦,哪里有10%?哈哈,老唐没有睡迷糊,胖子也没异想天开,其中自有诀窍在……

原来,在一战之前,国际间货币兑换是金本位制,各国货币按照各自能兑换多少黄金来折算汇率。比如A国政府发行纸币时,承诺100元可以随时兑换成5克黄金,而B国政府发行纸币时承诺100元可以随时兑换成10克黄金,那么两种纸币的汇率就是A:B=2:1,简单明了。

这种汇率制度下,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就自动调节了国际间贸易的收支平衡,不会引发贸易顺差或者贸易逆差。然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参战国因为战争需要,大量印刷纸币,导致纸币兑换黄金比例成为空谈。各国要么降低了货币兑换黄金的比例,要么索性禁止黄金兑换和出境。

这种情况下,欧洲不少国家的货币实际已经贬值很厉害了,比如西班牙货币兑美元,已经从5:1贬值为6.66:1,法国从5:1贬值成15:1,意大利更凶悍,从5:1贬值为20:1……

然而,由于邮票代金券这个东东,本身很冷门,关注的人少,国际邮政联盟的官僚们并没有跟随国际货币实际汇率去调整代金券的兑换。于是,当当当当,价值和价格出现了分离,一个套利机会闪亮登场:只要某人带着美元到欧洲,换成当地货币,全部买成回邮代金券,回到美国,在邮局兑换成美元,利润到手。重复重复重复,黄金滚滚而来。

比如带着1美元,到西班牙后可以换到6.66西班牙币,可以买22张回邮代金券(6.66×100/30=22),然后带回美国。按照国际邮政联盟的规定,每张代金券可以兑换5美分的邮票或者现金,到手22×5=110美分=1.1美元,利润10%到手。

而如果选择法国和意大利去买,利润率就高的吓人了。拿着1.5美元(150美分)在意大利可以换成30里拉(3000意大利分),可购买面值30分的回邮代金券100张。

带回美国,按照每张5美分兑换,到手5美元,回报率高达233%。这可是6周时间的回报率啊,一年52周,能滚成百倍以上!!年收益过百倍,发财啦发财啦,我左手一个摩托罗拉,右手一个诺基亚……

1919年,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还在证券公司做统计员。由他所创立及发扬光大的价值投资,应该在25岁的格雷厄姆脑海中尚未成型。1919年,沃伦.巴菲特他爹还没有泡上他妈,自然也没他什么事。

至于巴菲特采用类似的方法买股票、兑换咖啡豆,然后去市场卖掉咖啡豆,再买入股票,周而复始——手法和美国胖子1919年想到的招数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发生在35年之后。所以,价值投资之父的桂冠,应该让格雷厄姆交出来,由1919年的胖子前辈戴上。

可以开始捡钱了吗?慢着。理论计算,需要知识准备,这没有错。但如果一件事好的不像真的,它很可能确实不是真的。夹头胖子可没那么冲动。

鉴于1919年没有互联网可供查询行情和交流信息,胖子立刻在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分别找到一个联系人,给他们各寄一封信,信里都附上1美元,请求收信人将这1美元在当地兑换货币后,在邮局买成回邮代金券寄回。

几周后,胖子收到了来自三个国家的回邮代金券,拿着它们到波士顿邮局,顺利兑换成美元。调研工作没有遇到任何障碍,捡钱大计可以实施。这个靠着4美元完成的调研大计,未来9个月时间里,给胖子带来了1500万美元——按照通胀折算,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亿美元。

价值投资,分为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拉开,第二步把大象……错了,是第一步,发现价值和价格的差异;第二步,确认其可行性;第三步,下注。胖子已经完成了前两步,应该下注了。

然而,很可惜,那时的胖子没钱,真的没钱,穷到什么程度呢?坦率说,已经37岁的胖子,全部身家凑不出20美元。但是,不要怕,只要有靠谱的获利计划,任何时候你都能找到钱,不分时间,不分国度——只要你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计划。

胖子口沫横飞天花乱坠的一通推销,却因为自身矮穷矬(穷是真的,矮也是真的,胖子身高只有1米59),可信度不够,一直到许下每90天50%的回报,以及给介绍人提取投资额的10%佣金后,资金开始进来试水了。

所有的投资都提前收到了回报:投资10美元,胖子承诺90天收到15美元,实际上在第45天就支付了承诺收益。闻到肉味,金钱开始向疯了一样涌进来。1920年1月,有18个人合计投资了1770美元,到1920年7月的时候,已经有30219人合计投资了超过1500万美元给胖子——金钱永不眠。

这么高回报的项目,这么火爆的投资,势必引起官方注意。相关部门来人调查胖子,询问他怎么赚到钱,这个交易中投资者究竟赚了谁的钱,谁在其中受损了。胖子回答如下:

这件事情里,所有的人都赚钱,无人受损。举个例子,假设法国政府现在需要1500万法郎,我以50%的利息在美国借入100万美元,然后换成法郎借给法国。我现在所做的生意就是这个的缩小版。

100万美元,以15:1的汇率计算可以兑换1500万法郎,我和法国政府达成协议,法国政府可以用5000万张30分的国际回邮代金券来抵债。法国政府可以通过邮政联盟来获得这些代金券。

收到代金券之后,我会把它们换成邮票,并以10%的折扣卖出。至于那些帮我从众人那里筹集资金的人,我支付给他们10%的佣金。这次交易计算如下:

每张邮票价值5美分,5000万张是250万美元,扣除10%折扣后得到225万美元。扣除借款人本金和利息共计150万美元,给推销商10%的佣金10万美元,我获得利润 65万美元。

现在,在国际邮政联盟的账本上,联盟欠美国政府250万美元,而法国政府欠联盟300万美元。为什么是300万美元呢? 因为法国政府以约定的黄金平价与国际邮政联盟结算这5000万张代金券。300万美元与250万美元之间的差额,就是国际邮政联盟获取的利润。

现在,假设法国现在需要归还这笔钱。因为它只收到100万美元,而需要支付300万美元,这就意味着它可能承受200万美元的损失。只要保持15:1的汇率,这种损失就不可避免。

如果汇率下降,法国遭受的损失就会减少。直到汇率达到5法郎兑换1美元的黄金平价约定时,法国将不会有任何损失。但按照一般规律,货币贬值后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逐步恢复。

法国不能拖欠国际邮政联盟的钱,必须马上支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法国政府可以用3%的利率发行期限为20年的债券,总额300万美元。20年里,利息总额是180万美元,债券本利支出480万美元。

但是,不要忘记,法国政府因为卖给我代金券已经获得了1500万法郎,如果法国政府将这1500万法郎贷给私企或国企,假设期限为20年,年息为5%,那么1500万法郎到时候就会变为3000万法郎,也就是600万美元。

(备注,胖子在这里按照单利计算的,每年利息75万,20年1500万。实际上,按照复利计算的话,5%利率,20年后本息和是3980万法郎)。

这笔钱足以支付300万美元的债券以及由此产生的180万美元的利息。不仅如此,法国政府还会获得120万美元的收入。

你们能看到,公众在我这里投资100万美元,六个星期之后他们得到了150万美元;我的推销商因为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和劳动而获得了10万美元;国际邮政联盟因提供服务而获得了50万美元;

美国邮局卖了250万的邮票,肯定会获得了部分利润;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他们在我这里以10%折扣购买邮票,意味着他们节省了25万美元的费用;法国政府获得了120万美元的收入;购买债券的法国民众获得了180万美元的利息;

获得法国政府1500万法郎贷款的公司,获得了资金支持,或许会盈利。不仅如此,在公司获得发展机会后,还会为一部分人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维持生计;还有最后一点,在这次交易过程中,我还获得了65万美元的利润。

如果你能告诉我,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有谁遭到了损失,我会为你们一人购买一顶斯泰森毡帽。

有关部门人士哑口无言,整个交易中所有人都获利,而且一切都合情合理,胖子的生意得以继续存在——看起来,美帝有关部门比凉城温柔,没直接把胖子跨省。

现在老唐出来揭发,这个“胖子”并不是因fat而被称为胖子,是因为他名叫“庞兹”,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的骗子:查尔斯.庞兹。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庞氏骗局(或旁氏骗局),就是因他而命名的。

那么,留个思考题:你现在已经知道庞兹是个骗子,让你穿越回去,你能指出庞兹上述解释的漏洞在哪里吗?如果你是当时的官方人员,你将如何义正言辞地揭穿这个骗子的把戏?或者你是否能够在不搜索的情况下,预测出来庞兹的这个代金券生意为什么没有赚到钱吗?

插个广告休息一下。

严格来说,庞兹是被自己坑了。在市场里搏杀,诈骗就是诈骗,投机就是投机,一定要“不忘初心”。最怕自己骗自己久了,原本是搞投机的,自我洗脑成投资者。

投机者由于某原因来搏股价继续升,一定要定好标准,股价反向走多少,就说明因某原因而动被证明为错。错了就应该赶紧止损撤退,就好比骗子一旦看见事情被曝光,就应该考虑卷款扯乎。然而,有很多讲故事的投机者,却经常在股价出现不利波动时,翻一堆基本面资料给自己壮胆,拷贝一些F10数据来证明不怕不怕啦。

一旦有人指出该股存在的基本面问题时,投机者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回调不能算跌……回调!……价值投资的事,能怕跌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PE很低”,什么“隐藏资产、战略布局”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让市场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结果,就自己把自己坑了。手头现成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是老唐2015年提醒某V“投机不丢人,千万不要硬挂价值投资标签,会坑人坑己”的对话截图,可惜涉及到别人的错处,贴出来伤人,那不能干——顺带说一句,老唐看错的公司,不介意随便贴。比如老唐的水电文章,全在书房的“企业分析--水电能源”目录里,一篇不少。谁反思的时候要用反面教材的,随便用,不用顾忌老唐的脸皮

还是说庞兹。庞兹就是这样把自己送进监狱的。在1920年7月底,挤兑风潮已经开始的时候,庞兹手头还拿着债权人800万美元现金(负债1500万美元),如果庞兹还知道自己是在从事诈骗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他完全可以卷走这800万美元(约等于现在的五六亿美元),在那个没有护照没有身份证的年代,随便改名查尔斯.瘦子,查尔斯.墩子,查尔斯.麻子,回意大利老家或其他任何国家,照样左拥右抱,做个逍遥的富家翁。

然而,庞兹已经被自己反复讲给别人听的故事洗脑了,他认为自己是在帮投资者赚钱。手头的800万可以归还1200万美元的债务(提前支取不给那50%的回报),差额只有小小的300万——矮穷矬的时候,借100美元也算巨款,要欣喜很久,看惯了百万千万,300万美元也成小小(洒洒水啦)!

这里又要说句题外话了,杠杆害人,也有这个因素在。如同打习惯了百元的麻将,忽然老邻居喊你打个两元的,你发现自己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实在是太无聊,太不值得用心了。你感觉就是放炮也没什么关系,小小洒洒水而已啦。用上杠杆的人,不用就觉得不过瘾,总要尽力从120%提高到150%甚至250%才过瘾,否则就觉得有些钱被浪费掉一样可有人感受过?

庞兹认为,只要自己让投资者见到真金白银,熬过这次挤兑,投资者还会像蝗虫一样蜂拥而入的。而且,庞兹又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很有趣,这方法很天才,就是大量吸收投资者的金钱,导致投资者从银行提走存款交给庞兹,然后将现金集中存在某家银行,使该行放贷资金高度依赖于自己的存款。过段时间后突然集中提取,逼迫银行陷入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兑付储户存款的局面,从而提出条件:要么低价收购银行股份,要么宣布银行因无法支付存款而停业清算(那时候还没有美联储)。实际上他已经成功收购了一家银行。

这样的考虑之下,庞兹一边敞开兑付所有上门的投资人,甚至连少量内部人伪造的票据都一样兑付(以避免引发官司和负面舆论),一边主动联系检察官、邮政官、会计师和警察等人员,要求公平公开地当面清点自己名下的资产,以向公众证明自己完全有能力兑付所有的债务。

庞兹这样盘算:

虽然我依然掌控着局面,但事实依旧是我没有足够的钱或资产清偿我的债务。虽然除了我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一点,但好像全世界的人不久之后都会知道。除非……是的! 除非我在自己的袖筒里面恰好藏有两张百搭牌。

还有一件事情,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引起的这场挤兑风波其实对我很有利。即便是一天出款50万美元,我也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撑两个星期。事实上,我每天好像只需要支出那个数额的一半,因此我还能支撑四周而不是两周。另外,如有必要,我还能变卖其他资产再支撑一周。

但是挤兑风潮最有利的一点是,由于那些胆小的投资者没有耐心等到他们的票据到期,所以我可以在不付利息的情况下赎回那些票据。每一次退还给他们本金,我就会节省50%的利息。

经过粗略的计算,我那时有1500万美元的债务,其中500万美元是利息。我所有的资产加起来大约有800万美元,也就是说我还有700万美元的缺口。不过因为那些未到期的票据,我只需要偿还本金,而不需要偿还利息,所以我用800万美元就能收回1200万美元的票据,我又减少了400万美元的债务。

是的,我的确还有300万美元的债务。不过,第二张百搭牌能够解决这些债务,它就是汉诺威银行。那时,汉诺威至少有500万美元的有价证券以及大量的流动资金,这些钱不属于我,属于这家银行,但我可以拿到它们。

现在,汉诺威位于华盛顿大街和瓦特大街的拐角处,美国检察官的办公室位于德文希尔大街和瓦特大街的拐角处,两者仅距离半个街区。我的计划是在检察官办公室里和那位审计员对账,只要他一准备宣布我的负债情况,我就带着我所有的票据、银行账簿以及其他资产——不管是契约还是股票,来应对他的盘问。

在前往检察官办公室的途中,我会在汉诺威稍作停留,从银行取走足够的有价证券和现金来弥补账目亏空。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我会将暂时取走应急的证券和现金放回原处,不会有人发现什么异样。

当然,后来的故事是已知的:庞兹被挤兑的只剩下约300万美元资产,外面还有700万负债,资不抵债400万。1920年8月11日被逮捕,11月1日判入狱9年。1922年保释出狱再次诈骗,被加刑,直至1934年出狱。1949年在巴西某慈善堂去世,身无分文。

在整个故事里,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庞兹年收益百倍的套利计划?明明从一个合理套利开始,怎么又会沦落为巨骗的?他的百搭牌为什么没有救下它的庞大事业?这一切,请阅读《骗局之王:查尔斯.庞兹自传》,作者查尔斯.庞兹

全书用第一人称记录了作者从1903年踏上美国国土,到1920年8月11日被捕之间那段大起大落的人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